不被定义的年龄,抵得过集体的焦虑危机
一.
不想被年龄定义的中年老母
老妈有句口头禅,你都40岁的人了。不管是我做饭做不好,还是买衣服看看比较年轻的款式。
当然,她对自己也一样,你想给她买点年轻时髦的衣服,她说,这穿上跟妖精似的。
给她买点好吃的,她说,给孩子吃吧。我都这么老了,吃了也没用。
看到她的同龄人穿裙子,她觉得人家是老来俏。
口头禅就是,我都60多岁了,还想怎么样。
而我倔强的不想被年龄束缚。
小丫头问我,你几岁生的我。
我说,十八岁。
小丫头又问,那你现在几岁了。
我说,十八岁。
她叫着,胡说,你十八岁生的我,我现在7岁了,你就是25岁了。
我说,不是,我是十八岁。
这也算是一个中年老母亲最后的倔强。
我不想用年龄来定义我,总觉得我的人生还有无限的可能,我还可以再奋斗18年。
二.
心思单纯的人都冻龄了
我们村有个智商低下的男孩,说他是男孩也不准确,因为他的年龄在35岁左右。但是长相非常的显年轻,不认识的人第一次见到,估计他不到20岁。
没有成家,生活勉强可以自理,可以帮忙做些简单的农活。
对村里的事情很热心,红白喜事永远少不了他,而且程序都很清楚,非常擅长敲锣打鼓。
村里还有类似的人,像是王宝强扮演的《树先生》,真实年龄都不小了,看外表的长相真的是冻龄。人们把他们的冻龄归结为:不操心,心思单纯。简直是用生命诠释了,心思单纯的人更容易永葆青春。
奈何这届年轻人声嘶力竭的说,臣妾做不到呀。
三.
老年人积极向上,
年轻人又佛又丧
生活在当下的人们,房子、孩子、职业、养老,每一项都足以让一个成年人焦虑、沮丧、忧虑,恨不得一觉醒来八十岁了。
有些人20岁就死了,却等到80岁才埋。说的就是有些人年纪轻轻,但心智老成,又佛又丧,生活如死水般波澜不惊。
内心的衰老比身体的衰老更加的可怕。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老人很睿智,饱经风霜的脸,见惯世面的眼,可以从容的面对生活。
刚刚过去的重阳节,老年人的生活方式也上了热搜。跟着夕阳旅游团,跳着广场舞,海南去避寒,网上去冲浪,养老生活过的有滋有味。
年轻人反倒挣扎在生活的泥潭中恨不得就此躺平。写到这里我都有点丧气了,因为我也想躺平了。可是不行呀,我还有任务,还有责任,比如今天必须把这篇文章写完,比如下午还得去接孩子放学陪她一起做一些幼稚的游戏。
所以,其实,每一个又佛又丧的年轻人还是会从泥潭,放空中爬起来,让灵魂归位,并且尽可能的从容生活。
四.
重新发现自我,发现自己的内心,
重塑自己的价值观
在朋友圈又佛又丧青年人,可能在收藏夹积极向上。这种又佛又丧的状态,不见得是真的,更像是一种情绪的出口。而积极向上的收藏夹,又在努力的提升自己。这一切都源自于生活的焦虑。
对抗焦虑需要我们重新发现自我,发现自己的内心,重塑自己的价值观。
心理学上把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由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叫内在动机,在外部环境影响下产生的动机叫外在动机。
比如一个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意义而努力学习的动机是内在动机,为获得奖励而学习的动机是外在动机。大概就是“学习使我快乐”和“学习使我妈快乐”的区别。
而“整合动机”,就是你做这件事是因为它是对的,在道德上值得做。就像是学习使我妈快乐,同时学习也使我快乐。这样也重新认识了学习的意义。
人活着,靠的是自我,靠的是内在,靠的是价值观。
比如,关于积极的情绪的十种形式,比如喜悦、感激、宁静、兴趣、希望、自豪、逗趣、激励、敬佩、爱,想一想,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人和事物能让你感受到这10种积极情绪,是不是都跟你的价值观有关呢?
积极的情绪可以提高主观幸福感,而积极情绪的表达也能够促进心理健康。
你可以尝试记下生活中的那些小确幸。
比如,下班路上的一只流浪猫,小区楼下的一朵花,雨后出现的彩虹,陌生人的一个微笑。
我们无法控制真实年龄的增长,再好的护肤品也只能延缓皱纹的出现,焦虑像是一种时病。这不经意的小确幸,我们才能在忙碌的生活中给自己一点喘息的时间,一个自己的秘密花园,才可以在很多无可奈何的状态下,依旧活给自己看。
我是又佛又丧又上进的心理咨询师,世界和我爱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