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力的形成,绝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从孙颖莎蝉联MVP说起

最终,还是孙颖莎拿到了MVP。

并且,关键的是:拿到了休斯敦世乒赛的单打名额。

孙颖莎以实力告诉人们:莎莎不需要保送,需要保送的不是莎莎。

由此,女队目前已经拿到单打名额的是:陈梦、王曼昱、孙颖莎。

三位东京奥运会中国队主力成员。陈梦是上半年两站直通赛总分第一,王曼昱是全运会单打冠军,孙颖莎乒超总积分第一(MVP)

由此也验证了一点:这三位选手代表中国参加东京奥运会,高层的决定是正确的。这三位也代表了当今世界女子最高水平。

也有人会说,全运会刘诗雯击败陈梦拿到了第三名,刘诗雯依然是主力水准。

其实从奥运会、全运会以到乒超,也可以得出结论:如果排一排前六的话,刘诗雯的确依然具备跻身其中的水平,只不过由于年龄以及心态等问题,这个水准还能保持多久,现在还真不好说。

所谓的“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

你看,乒超结束以后,男队有几个哥们,哗啦啦就退出国家队了。

方博、周雨、闫安等已宣布退出国家队。

往前看,马龙、许昕依然硬挺,往后看,小胖已经几乎领军,而像王楚钦、向鹏,甚至林诗栋等人形成强烈冲击。这几个哥们实在是看不到什么前景了。不如早下来,早选择,早找出路。

只不过,女队这里,相对稳定一些,没有像男队那里那么多曾经被称为“中生代”的球员。唯一让不少球迷牵挂的是1995年生人的朱雨玲了。小朱这几年诸多不顺,伊藤美诚限制了小朱的发展,而突如其来的疾病对小朱的影响很大。

主力的形成,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虽然全运会和乒超,最耀眼的陈幸同和王艺迪,一度对主力形成巨大威胁,像王艺迪两次战胜孙颖莎,陈幸同也在团体决赛中战胜陈梦,完成夺冠伟业,但随着孙颖莎在最关键的时候(乒超半决赛)零封王艺迪,实现完美超车,拿走MVP,人们发现,主力就是主力。王艺迪和陈幸同仍然处于追赶之中,并且,相对于三位主力来说,她们两个还欠缺着国际大赛的考验。

关键时候、要劲的时候,能否顶得住,能否拿下来,是判断主力与非主力的一个标尺。

有不少文章分析了孙颖莎为什么前面连续输给王艺迪,比如适应新器材,奥运会后连续打全运会,参赛项目多,导致身心疲惫等等。这类的分析已经很多了,不再多说什么。

要说的是,本身她们之间的水平,已经非常接近了。差就差在关键时刻的技战术变化、抗压能力,灵动性如何,也就是动脑子思考和落实到技战术的能力等等。另外,还有就是关键比赛对人的潜力和创造力的调动等等,这也是最终孙颖莎为什么能够胜出的原因吧。

主力的形成,是需要许多因素构成,天赋、机遇、气质等等,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主力一旦形成,想超越是一件非常难的事儿,但非主力唯有锲而不舍地向前冲,才有可能突破自己瓶颈,完成最后一跃。

无疑,王艺迪、陈幸同已经无限接近三主力,但要完成最终蜕变,跻身前三,可能还需要很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