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楹联陇诗作品点评
陇诗月旦
小寒
点评嘉宾:廖海洋
秋宝
眉头有亦心头有,纸笔消磨久。万般抛在小诗中,许我余生无雨、又无风。
容颜略比前时老,梦比前时好。一归平处复何求,斗米之余诸事、不筹谋。
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笔下皆无。这是我对秋宝诗词作品的总体感受。秋宝之作,题材较窄,大致是个人情感波折和职场生活感受,但是她调遣词语和表达感受的功夫十分了得,总能在字里行间透露出那种幽微敏感的情绪,让每个读者都有一种“於我心有戚戚焉”的拍案冲动。结合两首词简单谈谈。
眉头心头有者,无疑是愁耳。所以才纸笔消磨。销忧无术,唯有付诸诗词。然众芳易摇落,美人惧迟暮,反而祈之于梦,归之于平,不争不营,祈祷岁月静好。上下片各两番放、两番收,两番咏叹,两番顿挫,传递出幽微之心事。所谓言浅而意深者也。
满庭芳
秋宝
薄雪消融,残枝避过,疏疏几树梅花。暗香甚好,不忍折枝桠。湖水波光尽失,寒彻后,渐有冰加。无言处,初心已改,人亦老生涯。
芳华,浑是梦,欲留似水,欲捧如沙。只月轮,盈亏依旧无瑕。往事何堪忆也,从今后,休点朱砂。思来日,闲敲诗稿,闲傍竹篱笆。
上片以细腻之笔触,写细碎之景致,初看似乎不动声色,然所下几个程度副词“甚”“尽”和几个时间词“渐”“已”“亦”,透露出作者敏感缱绻的情绪。下片抒情,恨芳华之如梦,伤朱颜之难驻,唯扎好篱笆,诗书自娱可也。两首词,一小令一长调,但机杼无二,风格划一,皆以平实之语,蕴动荡之情,词无生涩臆造,事为司空见惯,然能直击人心,可谓自成一家矣。
元旦感怀
何克林
蓦然回首问苍茫,拍手呵呵笑一场。
信是花随流水逝,原来人比雀儿忙。
休拿往事徒生感,收拾心情再考量。
笑对鬓霜重抖擞,踏歌声里看斜阳。
主题鲜明,格调昂扬。属于年末总结盘点诗上乘之作。中二联皆用流水对,鲜活灵动无伦。
沁园春·绝代芳华
微微
绝代芳华,众里难寻,窃喜相知。忆扬州培训,常怜倩影,讲堂典礼,静赏芳姿。颦笑之间,言谈之际,温婉娇柔人已迷。空回首,感时光荏苒,懊恼难追。
余生怎得缘机?盼相见孤心如死灰。恨江南异地,犹曾相叙,陇原咫尺,忒忍分离。满纸诗情,一腔思念,如雪纷纷卷地飞。卿知否,恍迷离泪眼,浸透微词。
现代人作诗词,单纯写爱情的很少,也少见佳作。此作算是难能而可贵者也。此作情感炽烈,词语滚烫,情溢乎辞,我见犹怜,料卿卿自当倾倒矣。
年终评议
听雨轩
荒村未有暮冬梅,借势俗杨也站台。
独柳评功同一树,通天应景逊三回。
曲张可被玄机控,舍得全凭本意裁。
窗外雪花无限大,飘来檐下陷尘埃。
表达畅快,意象鲜活,冬梅、俗杨、独柳、雪花、尘埃,均为意有所指。愤懑怅惘之气见于辞面。瑕疵是用语有粗率生涩之弊。
夜游八坊十三巷
程秀剑
巷名闻耳久,今日始相迎。
火树银花夜,边陲民俗情。
悦心甜麦子,洗手老汤瓶。
脚户四川去,河州我独行。
首联起得自然,颔联作整体概括,颈联作个体描绘,前三联布置尚好。然尾联跳跃太大,应该是转到花儿《下四川》上去了,但作为承担结束转合重任的句子,显然有点头重脚轻了。
云山行
谢永仲
云山与天连,我欲攀之何其难!西断昆仑六万里,东望秦岭八百川。云雾日冥冥,天梯尽盘盘。碰面磕膝九千阶,百步十折心茫然。雄鹰不能过,灵猿愁登攀。长蛇四十丈,更有猛虎睛光蓝。山鬼林怪日出没,啖肉嚼骨,饮血如泉。我今攀之情何堪?身负盐车向峻岭,伯乐遇之泪涟涟。俯地而嘶仰头啸,金石之声达九天。阊阖轰然开,紫龙垂须髯,攀鳞高飞去,天庭无限欢。玉女三餐啜清露,不老绽花颜。相期忘情好,万里长空共骑鸾。皎皎一轮脚下生,凝步犹惊到广寒。桂花酒,共千尊,嫦娥灯下意缠绵。丈夫在世无人识,何不纵情天地间?云山深难测,我今弃之如泥丸。君不见古来帝王八百位,窅然而去随云烟。君不思千古将相在何方,或贬或褒任书传。不能致君尧舜上,欲辩早无言。云雾日冥冥,天梯尽盘盘,长蛇四十丈,更有猛虎睛光蓝。人生何处不豪俊?纵横文章十万年。天即生我必有用,岂能功名富贵定愚贤?
现代人作格律诗,很少有古风,即使有,也难见佳作。究其原因,古风必然要有“古”味,以语言朴茂胜,以气势雄强胜,以情感炽烈胜才好。但一来诗道之衰也久矣,诗人不会写古风了,二来读者和评委不会欣赏古风,诗人不愿去写了。
此作仿李太白《蜀道难》和《梦游天姆吟留别》而成篇,但颇有自家面目,这是很值得称道推崇的。该诗以夸张的数字、缥缈的神鬼、奇崛的意象穿插诗中,表达了一种狂放酣畅的情绪,正是所谓的少年意气和诗人情怀。学贯中西的美学家朱光潜有名作《诗论》,他说,有些西方诗人颇为轻视汉诗,认为缺乏浪漫狂热、神秘恣肆的作品,不如西方诗深广伟大。朱光潜归咎原因为中国“哲学思想的平易和宗教情操的淡薄”,同时认为能够与但丁的《神曲》、弥尔顿的《失乐园 》和歌德的《浮士德》一类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作品稍堪比较的只有屈原的《离骚》和李白的《古风》还有阮籍、郭璞等个别人的个别作品了。朱光潜说的大致是对的,诗的浪漫主义自从屈原、李白、李贺之后,就基本绝迹了,中国人在朱熹和王阳明这些所谓的圣人的引领下,越来越尊崇理学、心学,男人们学术和精神越来越内敛保守,女人们脚越缠越小,越来越失去自我,而汉诗也是越写越四平八稳了,在杜甫钉的“棺材盖”里兜圈子了。这是值得我辈深思的。谢子之作,或许可以看作是个可喜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