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荻诗词赏析(二)
诗海选粹格律诗社
名 誉 顾 问 董学增 熊东遨 杨逸明
顾 问 云海紫光 拈花一笑 武贝子 汉唐使者
半隐庐 终南山人 倪平波 荒岛
总 编 心淡薄冰(袁铭)
秘 书 长 白金财
主 编 芦荻
执 行 主 编 李国麟
执行副主编 天池
责 任 主 编 阿远 霍庆来 高山 卧虎山人 董峰 微澜
明月轩云 张刃 易玉华 海之言 王中华
心殿主 章寿 慕雪 苏小隐 一苇 芦荻
竹子 小桥流水 竹杖芒鞋 蓬蒿人
责任副主编 夫子 月池居士 李仕斌 寒星 天马行空
李冠群 烟雨红尘 如风诗韵 点我
朱明良友 张仕庆 无论魏晋 少年
刊 头 题 字 吳瑾
编 委 冰洁 阿斌 直性子 振江 路者天涯
张兰芝 先见之明 昊海 秋翁 独善其身
作者简介
芦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大连市诗词协会会员,大连市曲艺家协会会员。吴门诗社会员。诗海选粹总群社长、主编、特邀诗词讲师。
芦荻诗词赏析
李商隐《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的这首无题,想必大家是非常熟悉的。如果要求背诵的话,十有八九,能够过关。这是因为,李商隐的那些名句,构思新奇, 风格秾丽。每每吟诵,梦绕魂牵。已经深深的植根在我们心中。
我依稀记得,在那些懵懂岁月,就是“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这些千古绝伦的名句,让我走进唐诗。
然而很快,我们为天真付出了代价。我们进入的是万象迷离、飞花乱眼的世界。我们不但没有穷尽原委,而是在错乱纷杂中迷失了自我,至今难以自拔。
首先,让我们简略的重温一下李商隐的人生轨迹: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他出身于小官僚家庭,天资聪颖,在其叔父教导下,十六岁作《才论》《圣论》始得太平军节度使令狐楚赏识。十七岁便招其为幕府巡官。
这是他刚刚过了吃手的年龄,便入幕府,“将军樽旁,一人衣白”,属于无证上岗。
但令狐楚慧眼识珠,对李商隐的才华十分看重。 从此,李商隐便与令狐家族结下不解之缘。同时也铸就他风雨飘摇的悲剧命运。
在二十五岁那年,他靠令狐楚之子令狐绹的力荐,中进士。
次年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任书记,并做了他的女婿。
当时牛李党争正在尖锐时期,令狐绹是牛党,王茂元则是与李党有关,令狐绹遂诋毁李商隐“背恩”。后来令狐绹为相,李商隐曾屡次上书献诗请求汲引,终遭冷遇,只好到各地幕府中去当书记谋生。
他本有“欲回天地入扁舟”的抱负,却终身潦倒,得不到实现抱负的机会,因此心情始终是抑郁苦闷的。最后死于荥阳,年仅四十五岁。
晚唐诗歌在前辈的光芒照耀下有着大不如前的趋势,而李商隐却又将唐诗推向了又一个高峰,是晚唐最著名的诗人,杜牧与他齐名,两人并称“小李杜”。
李商隐又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一些爱情诗与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李商隐诗的社会意义虽然不及李白、杜甫、白居易,但是爱好李商隐诗的人比爱好李、杜、白诗的人更多。在清代孙洙编选的唐诗三百首中,收入李商隐的诗作32首,数量仅次于杜甫(38首)、王维(29首)、李白(27首),居第二位。这个唐诗选本在中国家喻户晓,由此也可以看出李商隐在普通民众中的巨大影响。晚唐时期,韩偓、吴融和唐彦谦已经开始自觉学习李商隐的诗歌风格。到了宋代,学习李商隐的诗人就更多了。据叶燮说:“宋人七绝,大概学杜甫者什六七,学李商隐者什三四。”,北宋初期的杨亿、刘筠、钱惟演等人宗法李商隐,经常互为唱和。
现在我们进入赏析:
题目:《无题》
所谓无题者,我认为,并非所涉“情事”这么简单,而是没有比《无题》更好的题目。因为李商隐诗作内涵的多义性,不是某一个命题可以概括,《无题》涵盖无限,可以给我们充分的想象空间,山雨未来,西风先至。明确的提醒大家,做好深入思考的思想准备。
首句:
“相见时难别亦难”。
“别”,诗眼也!别之气氛,贯穿全篇。江淹《别赋》曰:“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商隐在另一首《离亭赋得折杨柳》中写道:“人世死前惟有别”的句子,可见,“别”字,早已被商隐看重。全诗由“别”字领起,一篇惊心动魄,黯然凄婉故事便呼之欲出。逢难别易,古之不变的话题。
离亭分首,河桥洒泪。一声珍重,风烟万里。正所谓匆忙片刻之间,哽咽挥手之际,便成长别。
两个“难”字的出现,使得首句参差错落,顿生跌宕。而意义却迥然不同。这里重点强调了第二个“难”字。我理解,第一个“难”,是等待的苦涩。第二个“难”,是分手的酸楚。
在艺术表现上,第二个“难”字,加强了沉重的力量。
下一句:
“东风无力百花残”。
“东风无力”,只此四字,已使我们置于闲愁万种、似水流年的美丽而又忧伤的境界之中了。
东风无力,百花即残。这是正常的逻辑思维,是合乎自然规律的。
但是,罗辑思维并非诗家工具,尤其像李商隐这样的诗词大家。而就此句承接上句,说伤别之人,倍加感怀,这样解释顺理成章。但是,商隐笔致,两句关系,却正在有意无意之间。如果将他扣死,终觉未免呆相。
东风有力,百花盛开,万物生机。东风无力,群芳凋谢,韶华同逝。物犹如此,人岂无同?一层浅意之后,实为身世遭逢,命运多舛的深深惋叹!只此一句,即见丰姿神韵,笔调风流。尘烟往事、尽在不言。
来到了颔联。这里我发现了李商隐无题的规律。即他大多名句,皆出颔联。诸如:“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等。
在营造了黯然神伤的气氛之后,千古名句,随即喷薄而出: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春蚕自缚,满腹情丝,生为吐尽;吐之即尽,命亦随亡。红烛自煎,一腔热泪,热而长流;流之即干,身亦成烬。
有此痴情苦意,几于九死未悔,方能出语惊人。否则,焉能道得只字?所以好诗是才,也是情。才情交汇,方得造化。
这一联两句,看似重叠,实则各有侧重。上句情在缠绵,下句语归沉痛。合则两美,不觉其复。肯恻精诚,生死以之。
杜甫尝说:“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惊风雨的境界,不在商隐,而泣鬼神的力量,此联当之无愧。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晓妆对镜,抚鬓自伤,一个“改”字,从工千锤百炼,入情百转千回。青春不再,逝水常东,暮然回首,怅惘心惊。惟留命以待沧桑,憾修容以俟悦己,其苦情蜜意,全从“改”字传出,此一字,千金不易。
夜吟句应指对方而言,夜色阑珊,独自苦吟,月影转廊,人犹敲韵。
而一“寒”字着实警醒。时为暮春,百花即残,岂有月寒之理?这就又回到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之关系。看似无理,实则百炼。这“寒”字,于自然捕影,以心境随形。凄清如许的氛围,为结句做好了充分的铺垫。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在所有的渴望与理想破灭之后,李商隐想到了青鸟这一仙界的形象。据考,他早年和晚年皆有入道经历。但我不相信李商隐会真的沉迷于这些唯心的东西,只不过是把内心的无望通过具体的形象加以表达罢了。
蓬山,海上三神山也。意为可望不可及之地。
我更愿意说它为事业与爱情的向往
这里,商隐之笔,正是反面着墨,意为不远者,实则远矣缥缈矣!惆怅失落之情,溢于言表,从谋篇来说,回扣“别”之主题,天衣无缝,从情绪表达来说,意蕴悠长。
从结句我们得知,可供遣使青鸟的主人,实为西王母,当然是一位女性。而商隐通篇词意,都是为这位女性设身代言。
理解了这一点之后,在重读各句,特别是“东风无力”以及颔颈两联,就能看得出情状意态,都是以女性的口吻表述的。而非第一人称的独白。
《唐诗贯珠》评曰:“此首玩通章,亦圭角太露,则词藻反为皮肤,而神髓另在内意矣。若竟作艳情解,近于怒张,非法之善也。细测其旨,盖有求于当路而不得耶?”
此诗作于大中二年,应是就任秘书省时所作。据考,商隐早年曾短暂入道,邂逅女道士宋华阳,双双坠入爱河。后华阳返宫,商隐下山。从此一步千里,遂成彻腹之痛。此首亦是对那场恋情的回忆。
若情节如是,我觉也是发端。至于平生遭际,怅惘寄怀,融入此篇,料应不是臆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