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属于肝肾亏虚证型一例
【一般资料】
男性,40岁,工人
【主诉】
双下肢疼痛麻木10余天。
【现病史】
患者本次发病于1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疼痛,伴麻木,呈紧束感,伴神疲乏力、四肢倦怠,无跛行,无头晕、头痛,无心慌、胸闷及呼吸困难,无恶心、呕吐,无咳嗽、咳痰,无烧心、反酸,在当地未予特殊处理,上述症状持续存在无缓解,为求明确诊治故来我院,经门诊收入我科;现症见:双下肢疼痛、麻木,舌质黯红不华,舌苔薄白,脉弦细。患者自发病以来,神志清,精神差,饮食可,睡眠可,大便有时糖泻,小便正常。
【既往史】
既往"2型糖尿病"病史10余年,平时皮下注射30/70混合胰岛素注射液控制血糖,未规律监测血糖,否认"心脏病、高血压"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病史;否认重大外伤、手术及输血史;否认重大外伤、手术及输血史;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个人史】
生于原籍,久居当地,未到过疫区及牧区,无放射性物质及有毒物质接触史,平时饮少量白酒,无吸烟史,否认性病史及接触史。
【查体】
T:36.9℃,P:84次/分,R:18次/分,BP:135/75/mmhg。神志清,精神差,呼吸平稳,步入病房,查体合作。双瞳孔正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口唇无紫绀,无咽红,扁桃体无肿大。双侧颈静脉无充盈,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84次/分,腹部平坦,触软,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未及肿大,叩鼓音,肠鸣音正常存在。四肢肌力Ⅴ级,肌张力正常,双下肢Ⅲ°水肿,双侧Babinski征(-)。
【辅助检查】
1.血常规示:未见明显异常。2.血糖检查结果示:9.9mmol/L↑。3.血脂示:甘油三酯:2.27mmol/L↑;总胆固醇2.35mmol/L↓。
【初步诊断】
西医诊断:2型糖尿病糖尿性病周围神经病中医诊断:消渴肝肾亏虚证型
【诊断依据】
1.西医诊断依据:⑴既往"2型糖尿病"病史10余年,平时皮下注射30/70混合胰岛素注射液控制血糖,未规律监测血糖。⑵患者主因"双下肢疼痛麻木10余天"入院。⑶查体:双下肢Ⅲ°水肿。⑷辅助检查:血常规示:未见明显异常。血糖检查结果示:9.9mmol/L↑。血脂示:甘油三酯:2.27mmol/L↑;总胆固醇2.35mmol/L↓。2.中医诊断依据:患者为中年男性,糖尿病病史较长,久病损伤津液,加上过度劳累,导致肝肾亏虚,肾精亏损,肝血亦虚,筋脉失养,经脉不利,所以会出现下肢的疼痛、麻木及肿胀,舌苔薄白,脉弦细都为肝肾亏虚的征象;总之,本病属中医"消渴"范畴,证属"肝肾亏虚"。
【鉴别诊断】
1.西医鉴别诊断:⑴、内分泌疾病:甲亢、肢端肥大症、库欣综合征等都可以引起继发性糖尿病,除血糖升高外,还有其他特征性改变,不难鉴别。⑵、应激状态:脑血管意外、急性感染、创伤、外科手术等都可导致血糖一过性升高,一般应激因素消除后1-2周可恢复正常。2.中医鉴别诊断:⑴、口渴症:是口渴饮水的一个临床症状,可出现于多种疾病过程中,尤以外感热病多见,不伴多食、多尿、尿甜等消渴的特点。⑵、瘿病:是以颈部一侧或两侧肿大为特征。有多食易饥、消瘦的症状,但眼球突出、颈前瘿肿有形则与消渴有别,且无多食、多尿、尿甜等消渴的症状。
【诊治经过】
1.西医继续给予皮下注射30/70混合胰岛素注射液以降血糖,静点"曲克芦丁注射液、银杏达莫注射液"以改善循环、活血化瘀及对症支持治疗;2.中医给予六味地黄汤加减以滋肾阴,养肝血,舒筋活络,通利经脉;具体方药如下:干地黄25g山药20g山萸肉15g茯苓20g泽泻15g牡丹皮15g薏苡仁40g仙鹤草20g白茅根30g牛膝15g金银花30g丹参15g三七5g上方加水500毫升,水煎30分钟,取汁100毫升,二煎加水250毫升,煎20分钟,取汁100毫升,每日2次,每次100ml,内服,三付。
【临床诊断】
西医诊断:2型糖尿病糖尿性病周围神经病中医诊断:消渴肝肾亏虚证型
【分析总结】
该患者平时血糖控制水平较差,所以西医首先给予胰岛素注射液加量以控制血糖,虽然血糖水平较前有所下降,但是患者的症状不减轻。患者主要是由于筋脉失养引起的下肢肿胀、疼痛、麻木,所以选用中医的经典方剂六味地黄汤加减来治疗。六味地黄汤三补三泻,可以滋补肾阴,主要适用于肾阴亏虚的患者,方剂中加上薏苡仁,并且用量较大,可以起到健脾、祛湿、消肿、舒筋活络的功效;加用白茅根、仙鹤草可以清热利尿,从而可以缓解病人水肿的症状;加用丹参、三七可以活血止痛,可以缓解下肢疼痛、麻木的症状;牛膝可以补肝肾、强筋骨,并且可以引药下行,所以可以让全方的药力更能作用于下肢。通过这则病例,我认为糖尿病的患者首先可以采取西医的口服药物、胰岛素使血糖水平下降,然后再运用中药对症治疗,缓解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