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名片
家乡的名片
李伊卓
我的家乡——浙江,是片诗画般的地方,这里有山、有水、有人、有情。
“欲把西湖比西子”是它的名片。西湖的景是美的,春可见乱花浅草,夏可看十里荷花,秋可赏三秋桂子,冬可观珊瑚树碎;晴有水光潋滟方好,雨有山色空蒙亦奇;苏堤春晓、曲院风荷、花港观鱼、三潭印月......这是视觉上的享受。断桥、雷峰塔、苏堤,一个个美丽的景,孕育出一个个美丽的故事:《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苏小小》,这些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感动了多少的人、令多少人流下了泪水,这是心灵上的洗涤。西湖,让人叹服。
“从来佳茗似佳人”是它的名片。西湖龙井,苏东坡有诗赞道“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龙井茶产地自然条件非常优越,使得茶香馥若兰,让人齿间留芳。此外,龙井茶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始于宋,闻于元,扬于明,盛于清。清代乾隆游西湖时,曾盛赞西湖龙井茶,并把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院外风荷西子笑,明前龙井女儿红。”西湖龙井与西湖一样,是自然与文化的结晶。
“鲲鹏水击三千里”是它的名片。《观潮》中写道:“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钱塘江大潮,天下闻名,早在唐宋就已盛行观潮,如今更是年年有千万人慕名前来,观一观那排空而来的滔天浊浪。
“一代宗师王阳明”是它的名片。王阳明,他提倡“致良知”、“知行合一”,将心学集大成,他的阳明学对后来的日本乃至东亚都有影响;二十五岁参加科举,再次落榜,他说道:“你们以不登第为耻,我以不登第却为之懊恼为耻。”;后来,他更是以文人之躯平定江西、平定叛乱;父亲过世后,他创建阳明书院,传播“王学”,引领了思想解放。像这般文武双全的人,他的一生也算是传奇。
“横眉冷对千夫指”是它的名片。鲁迅,周树人,想必我们都对他的《朝花夕拾》非常熟悉,也因此对这个人有一定的了解。最初,由于家庭的影响,鲁迅立志学医,更是去到日本求学,可是后来,他意识到学医不是最紧要的事,如果中国人思想不能觉醒,精神不能改变,还是没有希望的,为了去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把人们从麻木中解救出来,他做出了“弃医从文”的选择,留下了许多对后世有着极大意义的文学作品。
每次忆起家乡,最让人骄傲的,就是这些家乡了名片了。
家乡的名片
袁一帆
“人人那个都说哎哎,沂蒙山好……”这悠扬又爽快的歌声便是从我的家乡传来,传遍了千山万水。若是谈到我家乡的名片,那便是家乡人的性格、精神与家乡的文化了。
临沂,也称琅琊,五千年的农耕生活赋予了家乡的人们对土地的深深眷恋,落叶归根的思想深深地埋藏在老一辈临沂人的心中。对当地人来讲,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便是永远的家。也正是如此,临沂人也对客此的外乡人格外友好热情。因为人们知道,所有人都渴望家乡。游子无法回家,无妨,炎黄子孙在华夏大地上四海为家。李白就曾写过临沂人那热情好客的性格“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是何处是他乡。”饮了这碗兰陵美酒,不管这里是异乡或家乡!相信诗仙游玩至此时也曾被这里人民的热情好客所折服。曾子,荀子都生于临沂,因此临沂也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而临沂人则格外看重儒家文化所讲的“孝”。人们所耳熟能详的“卧冰求鲤”的故事就来自临沂,临沂人这种对孝的遵从,在悠长的历史始中逐渐演变成了对所有家人的格外强烈的感情。这种对家、家人的感情也随着时间逐渐升华,逐渐从小家变为大家,从家人变为华人。一九四零年,沂蒙革命根据地成立,一九三八年临沂战役、一九四七年孟良崮战役,为了华夏民族,为了守护这片土地,临沂人不怕流血,我们有着方刚血气!
若是谈到文化,临沂更是大有可讲,“书圣”王羲之、“入木三分”颜真卿,两位行书大家都出自临沂,曾子、荀子、曾点,儒家文化也在这里发扬、流传。因为与沂水相邻,故称作临沂,而沂蒙山与沂水这一山一水,是大自然给临沂最宝贵的馈赠,也是古时无数人的心之所向。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便是古时一些隐士的梦想,而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就生自临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诸葛孔明也来自琅琊。
历史赋予了临沂太多,亦教会了临沂太多,而我也将带着这土地的精神与家乡给予我的力量继续前行。感谢临沂,这片养育了无数人的土地,感谢临沂,我的家乡。
家乡的名片
郑皓文
但凡看到“濮阳”两个字,我内心都不由颤动一下。这大抵就是家乡的感觉,如果要我总结家乡的关键词的话,“龙、文字、历史”这三个词语会首先出现在我心头。
我闭上眼睛,再次睁开是已是6400年前,眼前堆满了吃剩的蚌壳,火光映在每个人脸上。那时已是父系氏族社会,抚摸着蚌壳的纹理,他们用之画出心中的崇拜的强大化身,也就是他们的图腾。木头已经烧了很久,烟渐渐漫了出来,在黑夜中显得云雾缭绕。他们跪在地上,怀着虔诚的心情,将蚌壳捧在胸前。似乎人心是共同的,蚌壳在他们手中以特有的轨迹勾勒出一幅画面,那是一条腾云驾雾的龙—中华第一龙。
火依旧在燃烧,光阴也不停地流转。一个人正蹲在沙地上拿着细木枝写着什么,看的出来他这样在地上勾勒图案已经很久了。阳光洒在细沙上,每写完一个符号他的笑容都更盛几分。一个老人佝偻着苍老的身子站在那青年的背后静静的看着,只见他在沙地上写下“魚”这样的图案。老者皱纹上绽开一抹笑意,拍了拍年轻人的宽大的肩膀,颤巍巍地说:“年轻人,你可写错喽。”年轻人仰起头布满疑惑的表情,这时才发现他眼中有两个瞳仁。老人用他枯瘦的手指指着:“鱼可没有四条腿啊年轻人,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後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字这事可开不得玩笑。”仓颉顺着老人的手指望去,脸上的表情从疑惑到恍然最后转至感激。他握了握老人的手,“文字?好名字,谢谢您”他将沙地上的字轻轻吹去,重新继续专注地写着。
文字出现了,历史被记录下来。一个穿着将袍的人背手站在军帐中,红绸子随着风飘扬。时令已经到了谷雨,小雨淅沥地降下来,农民们自然欢喜,这意味着一年的种作有了一个好的开始。但今年的冬天似乎还未过去,冷风依然吹的人从骨子里感到寒冷,如刀割一般赤红了将士们的脸。军帐外依然响着军队操练口号的喊声,踩得路上满是泥泞,军帐上的水滴也嘀哒哒落在地上。随着一声清脆,一名将士跪在地上报道:“晋王,楚国大将楚得臣引兵来犯,已不足百里。”重耳慢慢地转过脑袋呼出一口白气,眼前不禁回想起那时的画面。自从公元前666年,我离开国度后,四处奔波无人收留。唯有楚国依旧以诸侯的礼节待我,重耳眼中滴出两点晶莹。那时楚王大摆宴席,以上宾接待我。席上楚王问我将来回晋国这样报答他,我想了想说唯有不与楚王短兵相接,被迫则退避三舍。坐在一旁的子玉似乎有些恼怒,但楚王摆摆手,笑着收下了这份礼物。回到现实重耳早已掩面,说:“下令,退避三舍”
历史的长河依旧静静地流淌着,无数人无数事在这里发生。远古时期颛顼建都名为帝丘,尧舜诞生,公元前632年城濮之战发生,公元前440年吴起出生,公元前395年商鞅出生,公元前343年马陵之战发生,公元前292年吕不韦出生,公元582年李密出生,公元前683年一行出生,公元1005年澶渊之盟成立…
这就是濮阳,我最爱的家乡。华夏儿女自称龙的传人,第一条龙在这里诞生。汉字之美世界皆知,仓颉在这里写下第一个文字。她经历过历史的洗礼,春秋时期诸侯14次会盟都发生于此。这是我递给你我家乡的名片,这是我最爱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