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被洋人忽悠,重金买回一堆“废铁”,后来却意外成抗战神器

1840年代,也就是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清廷内外交困。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便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强兵富国,这些人被称之为“洋务派”,等到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便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开始大规模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其中李鸿章最主张: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为此近代早期的军工企业中,他一人就创办了三个,还购买了大量的武器。其中有一批武器,是他被洋人忽悠斥巨资买回来的,然而后来这批“废铁”却意外成了抗战神器。
1866年6月27日清廷第一个外交使团访问德国,得到了克虏伯热情的款待,这种有区别于其他国家的尊重给清使团带来了极大的好感。同时李中堂本人对克虏伯的印象也很不错,位于德国埃森的克虏伯公司最初不过是个小小的铁匠铺,干些打铁之类不起眼的小买卖。传到老克虏伯手里的之后,只有三间茅草屋,后来老克虏伯创造出了“罐钢”。
又用这种性能极好的钢造出了优良的后膛钢炮,克虏伯至此名扬四海,李中堂对这个从三间茅草屋起家的德国人佩服有加。称其为“有大本领之人”,平时没少跟洋务企业的总办帮办们将克虏伯的事迹,希望他们成为中国的克虏伯。十九世纪的普法战争,奠定了普鲁士在欧洲的强国地位,也为普鲁士建立统一的德国铺平了道路。
一向对法国人看法不是很好的李鸿章,目睹普鲁士大军用克虏伯火炮打败法国鬼子后,更是对德国青睐有加。另一方面由于德国无意侵略遥远的东方,他便将军火采购中心转向德国,然而德国人时常忽悠他。比如说克虏伯大炮,德国人使劲吹嘘真理只在大炮的射程内,再好一通设宴款待。
云里雾里的让他真以为好用,便咬牙花了600万两银子,买回328门克虏伯大炮。克虏伯大炮确实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大炮,威力巨大,射程也很远。可它也有缺点,那就是笨重且操作复杂,需要训练专业的操作人士。清廷倒是有专业人士,但清兵素质太差,一打就跑。
再有威力的跑那也没用啊,哪怕克虏伯曾在中法战争、甲午海战等诸多近代战争中频繁出现,却还是没起到啥作用。一度被人称作“废铁”,殊不知废的是操纵者,并非武器。李中堂大概也不会想到,他花重金买回来的“废铁”,在后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一直到抗日战争,在中国国防线上服役几十年的克虏伯大炮,还老当益壮的活跃在战场上。1937年9月,日军进犯厦门,何荣冠带领士兵自制炮弹。重启当年清军在胡里山炮台留下的克虏伯,结果一发命中直接将一艘驱逐舰打了个大窟窿,不止胡里山炮台。八一三淞沪会战中,吴淞炮台上的国军,便是用着克虏伯抗击日军。
明明是同一批大炮,却有如此不同效果,说到底还是人罢了。清晚期的士兵压根没啥军事素质,战斗力明显不足,看见了敌人不跑都算是好的。而到了三十年代,军事素质较之从前已有很大提升,且此时也到最后不得不拼一把的时刻。所以两批人用的是同一批武器,却一个成“废铁”,一个虎虎生风。
不过话说回来洋务运动虽然最后失败了,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可其中得来的一些武器质量确实是好。哪怕在半个多世纪后依然用,克虏伯大炮如此,汉阳造也是如此。诞生于清末的汉阳造在抗战年间是中国军队的主力枪械,不管是国军还是游击队都大量使用汉阳造,该枪的生产一直持续到1944年。
这也算是洋务运动为后人留下的余晖,几十年前没有起到该起的作用,在最后关头起到了保护的作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