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治未病
中医学历来重视预防,早在《内经》就提出“治未病”的预防思想。《素问 · 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为后世医家对中医预防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其后,《难经》 《金匮要略》等医籍对中医“治未病”思想多有阐发。唐 · 孙思逸对《内经》的“治未病”理论进行深化,如《备急千金要方 · 论诊候》提出:“古人善为医者,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将疾病分为未病、欲病、已病三类,这是中医学最早的三级预防概念,亦与现代预防医学的三级预防思想甚为相合。
治未病,是中医学的预防思想,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愈后防复三个方面。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