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时序考(上)

作者

邯郸夏

说起红楼时序,最常听到的说法就是一团乱麻一锅粥。而我一直坚持,红楼时序更多的是繁而非乱。沉下心去,抽丝剥茧,总是能理出个头绪。既然梳理,其目的就是为着尽量把红楼时序理顺,而不是为的证明红楼时序之乱不可理。这是一个大的方向,撮其要,删其繁,不必苛求每一处细节尽都符合。

方法上,首先是确立一个时间总轴。在我看来,这个总轴就是第二十五回魇魔法癞头和尚所云,“青埂峰下一别,转眼已过十三载矣”。这是全书中最明确的一个年数,且涉及第一回开篇和《石头记》的整体架构。统揽全书,地位高于其它任何一个时间的表述,其为总轴,毋庸置疑。也就是说,书至二十五回,红楼写了十三年的故事。确定了这个总坐标,别的时序就都要参顺着这个总轴梳理了。与其相符的,取;与其相悖的,舍。比如四十五回黛玉说我长了今年十五岁,这个应舍。因为红楼十三年宝玉才十四岁,黛玉应该是十三岁。二十一回说宝钗十五岁,这个应取。

第二个原则,文本中互相矛盾的文字,舍简就繁。有情节描写和只有一句话的,以前者为准。比如贾母的生日,六十二回探春说过了灯节就是老太太和宝姐姐,他们娘儿俩遇的巧。这里看贾母的生日是在正月,并且与宝钗的生日很近。而二十二回也确实是过完灯节正月二十一日就是宝钗生日。但七十一回又写贾母生日是在八月初三,并且有两回书的文字,所以贾母生日取八月初三,而非正月。

第三,文本里明显有讹误的信息则不予考虑。比如第四十九回叙众人年庚,除李纨年纪最长,这十二个皆不过十五六七岁。很明显,至少凤姐和惜春两人不在这个年龄段里,所以不必受其干扰。

确定了这几个原则,就可以梳理红楼时序了。

现存的前八十回文本,可以分成四大段。第一大段是1-18回,如前所述,这里总共写了十二年的事,这也是时序考证最难的一部分。第二大段是19-54回,这三十六回书写的是红楼十三年。第三大段是55-69回,这十五回书写的是红楼十四年。第四大段就是余下的70-80回,共十一回书。红楼时序大体就是这样18+36+15+11的结构,今分别说明。

第一大段的十二年,以黛玉进府为界,可以分为两个六年。第一个六年以雨村娶娇杏为界,又可以分为两个三年,即第一回和第二回各写了三年。

第一回开篇“甄士隐梦幻识通灵”,宝玉衔玉而诞,是为红楼元年,石头记录的故事就从这里说起。按书中描写,此时为盛夏,一日,炎夏永昼,士隐于书房中闲坐,至手倦抛书,伏几少憩,不觉朦胧睡去。梦中惊醒后,只见烈日炎炎,芭蕉冉冉,皆是夏日景象。考虑到农历与节气的偏差,及苏州与北京的地域差异,这与六十二回宝玉生日在初夏的描述并不矛盾。这年英莲三岁,按出生即为一岁,英莲实长宝玉两岁。八月十五日,士隐宴请雨村。次日,雨村起身进京。

红楼二年元宵节,英莲被拐。三月十五,葫芦庙失火,之后士隐一家投奔岳丈封肃。一年后,红楼三年,士隐出家,“勉强支持了一二年”云云。又一年后,已是红楼四年,雨村娶娇杏,而此时士隐已出家一二年了,书也进入第二回。

雨村娶娇杏后不上两年被参革职,此时是在红楼五年,雨村开始担风袖月,游历天下胜迹。曾在金陵甄家处馆,后又困滞扬州,进入林府,这女学生黛玉年方五岁。堪堪又是一载光阴,贾夫人一病而亡。第三回,六岁的黛玉被外祖母接入贾府。此时为红楼六年冬。

第四回是写薛家这条线,雨村判断冯渊案是在红楼七年。而薛家进京时间有矛盾,从第四回看是黛玉、宝钗前后脚进府,后回宝玉又跟黛玉说宝钗晚来几年。如脂批所云,是恐闲文有碍正笔,让故事更紧凑连贯,这个不必较真,姑且放下。

第五回结住宝钗黛玉后,写东府花园内梅花盛开,脂批说是元春消息动矣,这是在红楼七年初春,即黛玉进府次年。初试云雨情,宝玉八岁。八岁梦遗,这个确实早了些,不必坐实。我更愿意理解成作者为了让故事尽快正式展开,告诉读者男主角贾宝玉已是少年而非幼童了。所以争论袭人之处与非处很是没有意义。

众所周知,红楼故事真正展开是从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开始的,这是在红楼七年初冬,王狗儿家因冬天过不去让刘姥姥去荣府打秋风。第七回送宫花紧接一进,此时薛家刚进贾府,从这里看宝钗是比黛玉晚来一年。之后的宝玉会秦钟,第八回的探宝钗,第九回的入家塾,也都是在这年冬天。婆娘说下了半日雪珠儿,紫鹃打发雪雁给黛玉送手炉,晴雯说爬高上梯贴字冻得手僵冷,袭人撒谎说被雪滑倒摔了茶盅,嘱咐宝玉学里记着加大毛衣裳,都说明了这一点。

前九回的时序还是比较顺畅的,而十到十三回,贾瑞、秦氏、如海三人生病、死期交织在一起,历来是时序考证的难点,最易出错。很多人认为秦氏之丧是贾瑞死后的倒叙,而我坚持是顺叙。连最权威的人文版,也校注如海死期有讹误,说黛玉回南是在冬底,秦氏死于次年春,丧期刚过贾琏携黛玉回京,是在暮春,却又说大约赶年底回来,把大毛衣服带几件去,这里时序混乱,矛盾是明显的,因无别本可据,现仍从原本。实则不然,文本中这个时序清楚得很,人文版的这个校记完全是错误的。

第十回八月中秋后秦氏生病,已进入红楼八年。第十一回,九月半宁府为贾敬庆寿辰,满园菊花盛开,凤姐探视秦氏,遇见贾瑞。十一月三十日冬至,此时秦氏病情似乎很危险。第十二回放下秦氏,转入毒设相思局贾瑞这条线。两次被凤姐捉弄后,连惊带吓又受冻兼着挨打体罚,贾瑞病倒,此时是在腊月里。后边又述贾瑞诸多病症,不上一年,都添全了。百般请医疗治,诸如肉桂、附子、鳖甲等药,吃了有几十斤下去,也不见个动静。可见贾瑞之病跨越了整个红楼九年。

同是十二回,倏忽又腊尽春回,此时已进入红楼十年,这年开春,贾瑞病死。就是说贾瑞从病到死跨了三个年头,从红楼八年腊月到红楼十年开春。紧接着写道,谁知这年冬底,林如海的书信寄来,却为身染重疾,写书特来接黛玉回去,贾母急忙择日让贾琏护送黛玉回扬州。这个冬底应该是贾瑞生病这年冬底,也就是在红楼九年冬底,即黛玉进府三年后。第十三回写秦氏之死,这是红楼十年,即贾瑞病死这年初冬,黛玉回南十个月后,而此时距第十一回秦氏病重已经两年时间了。

按第十回张太医所说,“今年一冬是不相干,总是过了春分,就可望痊愈了”。十一回王夫人也跟贾母说:“这个症候,遇着这样大节不添病,就有好大的指望了”。可见秦氏之死实与病无关,确为悬梁自尽。如果真是病死,“彼时合家皆知,无不纳罕,都有些疑心”就说不通了。常理上说,一个将死的人爬上天香楼去与公公偷情,其可能性也为零。所以秦氏的病是被张太医治愈了的,绝非病死。

秦氏五七时昭儿从苏州回来,说林姑老爷是九月初三巳时没的,这也是红楼十年,黛玉回南的次年。说如海死期有误正是忽略了这是次年,认为如果这样黛玉回去时如海已亡故,其实黛玉是回去侍奉了如海八九个月的。即贾瑞、如海、秦氏这三人死于同一年,贾瑞死于年初,秦氏略晚于如海,死于初冬。这样昭儿说拿几件大毛衣服、赶年底回来就完全通了。

秦氏停灵七七四十九日,出殡时正在冬至过后,夜长昼短。五七正五日,卯正二刻,即早上六点半天还未亮,凤姐过来还打着灯笼,宁府这边门灯朗挂,照如白昼。人文版校记说秦氏死于初春,时令明显是错误的,应该是受了凤姐、平儿屈指算贾琏行程的误导,认为贾琏刚走秦氏就死了,这又是被作者骗过了。

十五回弄权铁槛寺,十六回贾政生辰,元春封妃,也都在这个冬天。而贾琏、黛玉料理完如海丧事,赶回来已经是十一月底。按如海丧期两个月,路上行程一个月,此时距如海去世近三个月了。原本该出月即腊月初到家,也就是昭儿说的“二爷带了林姑娘,送林老姑老爷灵到苏州,大约赶年底就回来”,因得着元春喜信,昼夜兼程赶回来了。黛玉去了整一年,个子也长高一大截儿,又经离丧,所以宝玉心中品度黛玉,越发出落的超逸了。贾琏回来,两府就开始筹划起造省亲别墅。而秦钟病夭,已是年底。从第七回初会,到这里宝玉、秦钟已是三年之谊。秦钟逝后,宝玉日日思慕感悼,也就不足为怪了。

第十七、十八两回同样有难点。按四十二回黛玉谑笑惜春,“这园子盖才盖了一年,如今要画,自然得二年的工夫呢”,盖园子这一年应该是红楼十一年。但不是园子建成就能省亲的,装饰布置又用了将近一年。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是在红楼十二年春天,园内工程俱已告竣,“且喜今日天气和暖,大家去逛逛”。游园时作者几次交代帐幔、帘子并陈设玩器古董等配就的进度。省亲是一场浩大繁琐的工程,贾府上下,千忙百冗,直至十月将尽,幸皆全备。贾政方择日题本,今上恩准次年正月十五上元之日贾妃省亲。所以从十六回红楼十年冬贾元春才选凤藻宫筹备省亲,到十八回荣国府归省庆元宵进入红楼十三年,这是两年多时间。

至此,第一大段结束。这也是红楼时序最难整理的一部分。

附:前十八回红楼年谱

红楼元年:梦幻识通灵,宝玉衔玉而诞,雨村进京。

红楼二年:英莲被拐,绛珠转世,葫芦庙失火,士隐投奔封肃。

红楼三年:士隐出家。

红楼四年:雨村娶娇杏。

红楼五年:雨村被参,游历天下,进入林府。

红楼六年:贾敏仙逝,黛玉入都。

红楼七年:雨村断案,初试云雨情,一进荣国府,送宫花,探宝钗,入家塾。

红楼八年:秦氏生病,毒设相思局。

红楼九年:贾瑞卧病,黛玉回南。

红楼十年:贾瑞病死,如海捐馆,秦氏淫丧,秦业亡,秦钟夭,元春封妃,黛玉回京,筹画大观园。

红楼十一年:建造大观园。

红楼十二年:游园试才,诸事皆备,只待省亲。

红楼十三年:上元佳节,元春归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