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人居专家|文明图腾
建筑是有生命的,
——贝聿铭
/1/
前段时间,哥斯拉2怪兽之王在全球范围热映。
其故事虽拖沓陈腐,但凭借绚丽特效与宏大场面仍取得了不俗的评价。
电影中,伴随着哥斯拉与基多拉以及一个个怪兽们相继苏醒,彼此对决,追逐。大地龟裂,城市倾颓,那些熟悉的一切逐渐破碎,被巨大怪兽踩在脚下。
作为一部灾难片,它依然遵循了那条视听语言规律,尽可能的去摧毁那些城市地标乃至人类文明地标。
这是在如今商业电影无比成熟的背景下,始终被坚定执行的铁律。
《流浪地球》冰封的上海中心大厦。
《后天》毁过悉尼歌剧院。
《V字仇杀队》毁过英国大本钟。
《变形金刚2》毁过金字塔。
罗兰·艾默里奇三次炸掉白宫。(《独立日》《惊天危机》《2012》)
自由女神像从《人猿星球》到《哥斯拉》被毁过多少遍更是数不过来。
那么为什么他们即使重复,也一定要去毁灭这些地标建筑呢?
因为建筑搭建的,是人类文明。
与其说它是凝固的音乐,不如说是一栋栋辉煌的文明的图腾。
/2/
建筑因人而存在,最大限度满足人的物质与精神需要是建筑的根本价值所在。
作为文明的图腾,这些建筑的伟大都是基于对人性的关怀和尊重。也正因如此,它们才能够在人类的文明与生活中长久存在。
于城市而言,它们的意义则更加深刻。
因为从建筑到人文,城市的格调与气息需要通过一系列标志建筑来体现。
从某种程度上讲,建筑就是一座城市凝固的历史。城市内在散发出来的文化气息就是这个城市骨子里的人文。
它们记录文明发展,亦承载着某种象征意义。
是人定胜天,是永不言弃,是以点滴微薄之人力汇聚江河,于浩瀚沧淼间铭刻痕迹的决心。
这是意义所在,所以我们总是能够看到,现实与想象两个世界,在荧屏内外的建筑物身上交汇。
/3/
文明的发展,带来了建筑尺度的推移。
于建筑领域而言,这是最好的时代。愈发多样的材料,愈发先进的技术,愈发成熟的理念。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我们更为理解建筑,也更擅长去建造建筑。
其实无论是中国的建筑风水学,还是西方建筑的人本主义,核心思想都是追求建筑对人性的关怀。
建筑不是冰冷的“钢筋水泥盒子”,而是具备风度与温度的文明产物。
人与建筑之间也可以通过使用场景,体验过程,来开展温情对话。
所以,无论是灾难片里的毁灭,还是科幻片里的创造,都是对于建筑意义的诠释,更是对于这个伫立于人类心头图腾符号的解构。
我们可以说是文明创造建筑,亦可以说是建筑构成文明。
建筑铭记过去,更昭示着未来。
它可以宏观伟大,是滚滚而去的历史大潮,亦可以渺小简单,是承载芸芸众生小小悲欢的空间。
这是文明图腾应有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