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和:未来文明的核心价值观
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第一》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中国人尚和,和的精神是刻在每一个炎黄子孙的骨髓里,融入血液成为中华民族,中华文明永恒不朽的伟大精神。
人类历史的四大古文明:华夏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巴比伦文明中,只有华夏文明流传了下来,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个从未中断并延续至今的伟大文明。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虽然也曾不断受到外族的入侵,但是朝代的更替反而使社会更加进步,在不断完善的机制中运行,主线没有被断过,一直向前发展,不断学习先进文化,为社会提供有力的人才,大的方向不出错,文化被很好的延传下来。中国的历史很完善,历朝历代我们都能通过阅读史籍了解当时的朝代,中华的文化和文明不但没有中断,反而是更为加强。
而最不可思议的是这些占领中华的古代外族,在占领一段时间后反而会被中华给同化,成为华夏文明的一份子而继续传扬。
长期研究中国的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席特维叟.莱特说了一句话:“不要试图同化中国人,因为你首先会被同化”。
中华文明的“和文化”融化了天下,这个以“仁”为本的“和文化”,始终强调的是社会,民族,天下的和谐有序,也正是因为中华文化所具有的“和文化”的礼乐精神,使得中华民族在于其他民族相处时能够不断的同化,不断的统一,让这个天下之邦不断的长大,绵延至今。
如果有人要问什么是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观?我的回答毫无疑问一定是“和”,中华民族始终都是追求“和”,热爱“和”的民族,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礼仪之邦”,“以和为贵”的伟大民族,伟大文明为什么在却没有发展出像西方文明一样的科学,民主和自由的精神呢,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儒家文化本质上是一种集体主义文化,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孔子的道路是天下的,但是孔子的天下道路却不是一个人民当家做主,每个人都可以自由的实现的共享天下,而是一个人人忠诚于集体的道义天下,儒家文化在本质上是强调道义的,这个道义其实就是担当或者责任,“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篇》,儒家文化强调每一个个体所对应的责任和义务,事兄长,事父母,事君主,事天下,这种强调社会责任的集体主义确实有利于文明的统一,但是过分的强调义务而忽视个体的自由与权力则直接让这种集体主义文明不断的走向专制与腐朽,以至于最终成为了鲁迅笔下“吃人”的文化,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先秦的诸子百家全部为儒家让路,儒家也一跃成为了国家正统,皇家御用的治国思想,而董仲舒通过阳尊阴卑,天人感应等形而上的神学理论强化了王权,并通过创制“三纲五常”的理论,成功的阉割了孔子的先秦儒家思想,使得儒家思想成为了封建统治阶级愚昧百姓,奴役百姓,加强王权统治,遏制个体的觉醒与解放,遏制人文崛起,遏制资产阶级萌芽的文化武器。
而其实孔子的儒家思想并不是提倡一种等级的专制,而强调一种社会的人道主义,在孔子那里人伦其实是平等的,孔子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八佾》,这是一种对等的责任关系,潜台词就是,君如果不能践行自己的责任,那么原则上做臣子的也可以不履行做臣子的责任,但是可惜的是,孔子的思想被阉割了。而到了清朝,这种愚民政策就更加变本加厉了,留辫子,裹小脚,各种恶礼劣俗,繁文缛节爬满整个文明国度,被阉割和利用的儒家文化也成功的成为了“吃人”的工具,儒家文化基因中的人道主义精神被封建统治集团强化了,对等的责任没有了,有的是一种无条件的对于帝王家的忠诚,对于父母的绝对服从,有的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有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有的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从一而终,终身制捆绑婚姻,有的是一群群麻木,愚昧丧失灵魂的行尸走肉。这种情况在清朝被无限放大,尊卑等级,人吃人,人踩人,人没有尊严的活着,人的灵魂没有安放之地,人没有自我实现的自由权利,人成为了活着的死人。
这样一个没有平等尊重,没有个体自由的权利的文明又怎么可能发展出现代文明的科学,民主,自由的精神呢,又怎么可能发展出现代文明社会呢,又怎么可能实现每一个个体的自由和幸福呢,这是不可想象的。
而这一切的问题其关键就是两个起点,一个是孔子只片面强调道义的先秦儒家思想,一个是被阉割和利用的儒家文化。前者导向责任集体主义,后者造成专制集体主义,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和起点,后者是前者的阉割和放大,专制集体主义直接锁死了整个文明自我更新和发展的通道。“闭关锁国”“夜郎自大”的政策和思维也最终使得在过去的几百年里中华文明成功的落后了西方文明,落后于整个历史时代,成为一个封建愚昧落后吃人的文明,并最终在完成了资产阶级文明和工业革命之后的西方列强面前不堪一击,成为了一个屈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落后的国家,而这一切在其文化根源上正是儒家文化只片面强调责任的集体主义,忽视个体的自由权利,而一步步发展而来的,这种只强调人的责任而忽视人的自由权利的集体主义在本质上就一种庸和思想,而在未来的中国,在社会主义文明的今天,我们一定要认清这种“和”的本质,中国要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要真正实现共产主义文明,要完成伟大的民族复兴,要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要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就必须要客观而辩证的看待传统文化,扬弃中西,融合中西,摒弃传统的“庸和主义”和谐思想,而追求一种积极的,进步的,有利于集体自由和幸福的和谐主义,这个新的和谐主义就正和。
什么是正和?正和是和谐的一种,正和即价值和谐(本人所创造的价值学原理),即有利于社会整体的自由与发展的和谐主义,也可以叫做自由和谐主义,庸和是一种责任集体主义,这种集体主义由于缺乏对个体的价值的肯定,则必然导向等级奴役,而正和是一种自由整体主义,西方文明的自由主义是不能通向未来的,因为他们的自由主义本质上是个人的,而个人自由主义缺乏对于集体的义,是不能够实现社会主体的整体觉醒和社会实现的,当然也就不可能通向共产主义文明,而人类社会要想实现最终的命运共同体,实现最终的全球化的共产主义文明,就必须要放弃西方的个人自由主义和传统文化的庸和主义,而走正和之路,实现社会每一个个体自我实现与社会实现的有机统一,建立一个互爱共生的人的全面解放与全面实现的和谐新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