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语文撞上微课
摘 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我们走進了“微”时代,微信、微博等微应用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对于教育行业而言,微课的加入给课堂注入了新的色彩,让课堂充满了活力,提高了课堂效率。中职教育在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且要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而语文学科是学生学习一切知识的前提。只有学好语文,才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传承我国文化,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职生走进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文章主要分析微课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中职教学 语文教学 微课运用
引言
所谓微课,指的是5—8分钟的简短视频。微课最大的优势在于短小精悍,便于观看。教师将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以视频的形式呈现,让学生走进微课的情境中,体会到微课的魅力。除此之外,微课的交互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将微课上传到线上的交流平台中,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无时无刻地进行观看。这对于班上的后进生而言十分有利,后进生可以通过反复地观看了解重点,提升自身的语文能力,进而发展自身个性。[1]
一、微课导读,激发学生语文兴趣
在课堂上“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教师根据中职语文的教学内容,利用微课进行导读,不仅能够快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营造趣味的阅读情境,使学生主动走进语文课程的学习当中,提升教学质量。[2]
如在教学《琵琶行》这首古诗时,教师可以在导入阶段为学生制作一个古诗作者与创作背景的微课。在教学伊始,教师先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一段音乐,在音乐中穿越时空,来到唐朝时期白居易的时代,去欣赏白居易书写琵琶行的心境。这时让学生睁开眼睛,映入学生眼帘的便是湓浦口,这便是白居易送客人的地方,画面一转来到船上,听到了悠悠的琵琶声,白居易与这一位长安的歌女的故事便从这里展开……画面到这里停止,学生看得意犹未尽,有的学生立马对微课进行提问:“老师,这位长安歌女是谁?为什么白居易会给她写这么长的一首诗呢?”微课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课堂当中主动探索,产生怀疑。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在课后再重复观看微课内容,在学习这首古诗后观看能够带来新的收获,班上学习基础差的学生也能够在多次观看中提升语文能力。
二、微课情境,丰富语文故事内涵
好的课堂教育应是“润物细无声”的,在传统课堂中教师生硬地为学生介绍不同课文的中心思想,让学生反复背诵,这样虽然能够在考试中回答出正确答案,却没有将课文情感与内涵深入到学生心中。因此,教师利用微课创设情境,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走进微课当中,更好地理解文本,丰富语文故事的内涵。
如在教学《哦,香雪》这篇小说时,这篇小说有着生动的演绎性,小说中人物的心态变化,从愚昧与落后走向开放与文明。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演绎这篇课文,并利用手机为学生拍摄演绎时的小视频,将其制作到微课当中,学生一边观看自己演绎的内容,一边对照课文文本,这样就能够将文字与动作、画面相结合,感受到自己在演绎这一动作时脑海中想象的画面,在哪些动作上还可以更加细化或是做出改变,从而更加贴合文本。这样的微课趣味性与教育性并存,加上这又是学生自己演绎的内容制作成的微课,学生观看之后会充分地感受到语文课堂的快乐与有趣,记住本堂课的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三、微课拓展,了解语文拓展知识
微课不仅仅可以运用在导读和情境当中,而且还可以进行课外知识的拓展,让学生了解更多语文相关的知识,丰富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教师可以在课前就寻找好将要学习内容的相关资944ced0006d429f43bd91e104e12e75c料,并且将这些资料做成微课小视频,在上课的过程中进行合理的补充知识。
如在教学《拿来主义》这一课时,这一课是选自于鲁迅的杂文,教师可以对作者鲁迅的相关知识进行拓展。教师在上课之前,先在网络当中收集鲁迅的相关视频资料,如鲁迅的基本情况、人生经历、代表作品等等,将这些资料做成一个微课小视频。微课小视频中,先介绍了鲁迅的基本情况,然后通过出示鲁迅的人生经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鲁迅在写下这些文字时,内心的真实感受与想法。最后再介绍鲁迅的代表作品,让学生在课后的时间中进行自主阅读。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利用微课对这一课时进行生动的补充,让学生在观看完微课之后能够更加轻松愉快的学习这一课时的内容,也让学生拥有了更多的想法与行动。在微课拓展的过程中,学生的知识面得到了进一步地增加,更多学生位置的资料展现在学生眼前,吸引着学生进行学习探索。利用微课进行课程知识的拓展,可以更好地发挥出微课与互联网的优势,给予学生更加宽广的学习舞台。[3]
结语
总之,微课的加入给课堂带来了多元化的改变,教师通过微课导读、微课情境以及微课拓展,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它将语文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使每一位学生都期待语文课堂,想要探索微课中的魅力。这样的形式使语文课堂变得更加高效,进而提升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文章来源:http://a.shayumeichuang.com/index.php?c=show&id=5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