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在头,卖了被子去买牛;冬在尾,冻死鬼”,今冬到底冷还是暖
时间过得是真快,转眼就已经十一月月了,过不了几个月就又要过年了,而对于冬天的步步逼近,我们与天气预报可以提前预知天气状况,而古代是没有天气预报的,那他们是如何知道天气变化的状况呢?其实我国的农历二十四气节,早在春秋时代就有了,经过2000年的不断积累经验,日臻完善,很多俗语都能很好地应验,有经验的农民就可以根据24节气来进行判断,去耕种、收获。比如民间流传的“冬在头,卖了被子去买牛;冬在尾,冻死鬼”这一句俗语就颇符合生活现象,但很多人听了却觉得云里雾里。
首先,这里说的“冬”,指的是二十四节气里面的冬至。那冬至呢,会出现在冬月的哪个时间段就很重要了。一个月可以分为月头,月中和月尾,前提已知条件已经告诉大家了,接下来咱们先来看看“冬在头,卖了被子去买牛”的理解,“冬在头”,它指的就是冬至现身于冬月的前十天,那么按照数九天来算,在春季到来之时,严冬就会过去了,人们将会迎接最期待的春季。那么,这前半句字面意思就是冬至日如果处在当时农历月份的前半部分,那么这个冬天就有可能是暖冬,备好耕牛来年迎接好收成就是了。
其次,咱们再来看看“冬在尾,冻死鬼”的意思,冬至这天是在冬月的后几天,那么也就预示新年的那几天天气会很冷,说的夸张点会把小鬼都要冻死啦!那为什么会这么说呢?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说法是因为人们认为冬至日在农历的月初那段时间,那么接下来的冬天就比较暖和;而冬至在农历的月末那段时间,冬天就会非常冷;冬至作为数九天的第一天,在民间一直有着“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的民谚,我们都知道,热不过三伏,冷不过三九。
若再按时间算,如果是过了新年,就已经是七九了,还有农谚说得好,七九河开,八九雁来,这个时候的农民在过了新年后,天气逐渐转暖,也要开始准备春耕了;但如果冬至节气在十一月月尾的话,就与之相反了。这句俗语有没有道理呢?气象科学研究表明,每年不同节气的天气气族,与后面一段时间的天气气候是是存在相关律动关系的,就像音乐中的打节拍一样,是有规律可寻的;不过,今年的冬至是农历十一月廿七,即“冬在尾”,其实民间就会看成是冷冬天的。
但是。这种说法对现在的天气并没有什么实际上的指导作用。天气的变化规律随着时间的发展已经发生了改变,以前的天气变化显然已经不适合现在;而且,我感觉这句话应该只适合淮河以北吧!因为在淮河以南的地区也有老话“冬在头,冻死老牛”的说法,正好是相反的,所以地域不同,气候不同,所应用的俗语也不同,大家看看你所处于那个地区,还有没有更适合的俗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