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面对孩子,一看到他性格脆弱的样子,我就心里难受着急,该怎么办呢?
🙋♀️问:
我家女儿6岁了,性格柔,喜欢别人鼓励赞美她,一旦说她哪里不对,马上不高兴抹眼泪。我认为心里承受能力太弱了!我一看到,顿时心里就着急。
我小时候就是这样的性格,我妈每次都吵我,说我说不得一点不好听的话。但是自从我有了女儿,我都是鼓励赞美式的教育,希望能让孩子内心强大,能接受表扬,也能接受批评!可是事与愿违,孩子做的不对,语气稍微不好,就生气不高兴,我让孩子学会管理情绪,事情过了,我们就不再生闷气了,开心起来,但没有效果。
可能孩子性格偏内向,不能像那些开朗的或者大大捏捏的孩子那样,不把别人的话放在心上,我想改造她,不成功。就像我妈改造我一样,仍然不成功!从小到大,我妈说我性格不好,不能说不能批评,想让我像性格外向的孩子一样,能打能说,可我一直也内心脆弱,一旦听到别人说我不好,情绪也难管控好!我是否将我小时候受到的伤害再次投到孩子身上呢?可我面对孩子,一批评她,她就噘嘴,带着怨气的样子,我就想发火…
青青情感在线回复:你好啊,教育孩子需要我们一辈子用心学习,努力向前推进的,这不是一成不变的事情,我感觉你已经比很多父母优先迈进了八十步,至于还有二十步还需妈妈加油哦!
☘️
为什么这么说呢?至今为止,好多家长还没意识到"鼓励赞美式教育"对孩子的教育是值得推荐应用的。
很多家长依然改不了臭脾气,总是以批评打骂管教的方式方法来指点孩子的江山社稷,认为"子不教父之过"棍棒之下才能出孝子"。
孰不知,家长们拿着现成老祖宗的语录不经思考不经分析就凭己最容易做的教育管教起了孩子,这是父母的懒惰表现,不负责任的态度,心里还得意洋洋地认为自己运用了古人的智慧。
但是老祖宗的智慧我们是要好好去领悟,到底什么才是子不教父之过?什么是棍棒之下出孝子?
很多家长都从单纯的字面意思去理解了,子不教不成材,当然是父母的过错,说明父母有一颗教育孩子的心思,已经是可以打六十分的合格的父母了。
比起那些只会生而不会教的家长,你们都是值得点赞的。
☘️
老祖宗让我们做家长的一定学会自己生了孩子一定要自己养,为什么不这么说:子不教爷之过呢?孩子不能完全隔代抚养,要父母亲力亲为照顾养育孩子们,现今社会上一些父母说是为孩子创造财富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每天忙着挣钱,理所当然地把孩子拱手让给了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但实则是南辕北辙不负责任,可以想像,这样的孩子将来的成长一定会有不同程度的问题。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棍棒底下出孝子"?难道老祖宗真的让为人父母的天天守着棍棒吗?如同《红楼梦》里的贾政真的用棍子想活活打死贾宝玉?显然,这根本起不到任何有效的作用,这只是在显示做父亲的血气、做父亲的权威、做父亲的霸权。对贾宝玉来说,他内心深处更加叛逆,更加对父亲的教诲拒之心门,果然他也没走上仕途而是出家当了一名和尚。
可见老祖宗说的棍棒不是真正的有形的棍子,而是无形的正能量的教育,棍棒只是一种形象比喻,因为棍棒是代表驱散邪恶力量的媒介,而教育孩子就是要父母时刻提醒与帮助孩子要驱散心中的邪恶思想、邪恶欲望。并非是用棍子打孩子。
很多为人父母曲解老祖宗的智慧结晶与教训,自己懒于为人师表,只靠武力强权来解决,这样的话显然不是在教育孩子,而是要与孩子分庭抗礼、争夺江山、硬生生让孩子屈服于自己的权威之下。
☘️
很显然,楼主并不是我所说的这类家长,而且楼主也是非常用心地教育孩子,用的方法也看似没什么大问题,但楼主可能忽略了一点思考,你教育孩子的目的是什么?是让孩子将来出人投地比别人更有出息?或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完美无瑕的人从而傲立群雄不败于江湖?抑或是让孩子不要重蹈自己的人生轨迹而去努力实现你们赋予她的愿望与梦想?
如果真是这样,就偏了,不是错而是偏。如果真中靶心的话,你只中了八十,偏了二十分。
生养孩子的目的为什么?是让孩子成为一个能具备独立人格的人,让孩子心中充满爱、充满智慧、充满希望、充满活力、充满幸福、充满阳光的人。试想一下,一个具备以上人格魅力的人在社会上在家庭里难道还不能算是一个孝顺之人吗?
我们都希望培育出这样的优秀孩子。
孩子本人开心,家长也乐呵,社会也多了一个积极人士,这是教育的宗旨。
为什么你的孩子才6岁,就懂得了察言观色,母亲的脸色像是一根阴晴表一样支配着她幼小的內心。她的情绪显然在受母亲情绪的影响。母亲和女儿在一起的时候,更多的是陪伴、鼓励、支持、指导而不是女儿有了一点点小错误小情绪就想指责、批评、纠正甚至是改造。
教育孩子不是搞政治权术,哪有改造这一说?教育孩子以爱为本,以爱为出发点,你內心里真正爱孩子,接纳孩子了,你的心就放开了,你只要一放开,孩子也放开了,这就是所谓的言传身教。你自己都有很多纠结与烦恼、痛苦,如何给予孩子一个轻松快乐的成长环境呢?
教育孩子的行为,一定要遵循"对事不对人"的原则,当你赞美孩子的时候,也不能直接赞美她本人,而是她所做的这件事情。以免导致孩子的人格偏差,以为她是最优秀的,她是最完美,结果一有错,她就接受不了了。
而且每个个体都有差异,也都有行为习惯上的瑕疵,当孩子出现一些你认为不够正确的思想行为问题,你不能针对孩子来指责,不能直接去责怪孩子本身,而是向孩子指出这个行为本身的问题出在哪里?会造成哪些不良影响与后果,让孩子自己去感受反省,让孩子自己学会如何面对问题的本身。
对于你6岁的女孩子,建议更多釆用一些生动形象有趣的故事来说明道理,也可以用身边的朋友孩子、文学作品里的经典故事、自己的想法来启发引导孩子,这样孩子会越来越容易接受你想要传递的信息。
认真思考一下我的这些经验分享,相信你的一颗为母之忧心一定会明朗起来,加油💪㊗️成长开心快乐。
点小青杂谈关注我每天都有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