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原因持续低热到底是怎么回事

选自学苑出版社新书《乔振纲医案医论精编》
孟××,女,51岁,孟津县翟全镇农民,2003年元月7日初诊。患者一年来持续低烧,体温常年波动在37.5~38.2度之间,自觉乏力、神疲,纳呆、口干,脚手俱热,大便稍干;查见舌质淡红,少苔乏津;脉沉细略数。证属气阴两虚,胃气失和。
处方:太子参13克,麦冬15克,生地10克,生石膏15克,秦艽10克,鳖甲20克(先煎),知母7克,柴胡9克,葛根15克,山药15克,山揸10克,砂仁9克(后下),甘草9克,淡竹叶7克。每日一剂水煎服。
2003年元月14日二诊:服上方七剂,每日周身濈然汗出,体温亦随之缓缓下降,自觉精神好转,惟食欲仍差,大便微溏;今测体温36.7;舌脉同前。治宗上方去知母,加白术10克、神曲9克、麦芽9克、石斛15克。每日一剂水煎服。
2003年元月25日三诊:续服上方10剂,体温基本恢复正常,食欲大振,身力倍增,惟脚手心仍热。再治以滋肾养阴为主,兼益气健脾,调胃和中。
处方:太子参12克,山药10克,山萸肉10克,生熟地各15克,丹皮9克,云苓15克,麦冬12克,石斛15克,砂仁9克(后下),焦三仙各13克,地骨皮10克,鳖甲15克(先煎),秦艽10克,女贞子9克,旱莲草15克。每日一剂水煎服。
2003年2月15日四诊:服上方20余剂,诸证皆除,予参麦饮合六味地黄丸各三盒,善后巩固。
按:本案持续发热达一年之久,属内伤发热。据乏力、气短、身疲、口干、便干,参以舌(质淡红,少苔)脉(细数),辨证为气阴两虚,方选竹叶石膏汤合秦艽鳖甲散,可谓药证相符,中病肯綮。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在益气养阴的基础上,加适量柴胡、葛根,使“濈然汗出”,解肌以散热,此论治之巧,用药之妙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