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书法,要防止临创“两张皮”丨临帖十八谈之六

🔥书艺咀华咀嚼书法艺术之英华!

按 “临帖十八谈”系列文章:

① 大咖们是怎样临帖的?丨之一

② 书法临习到何时,才能创作?丨之二

③ 临帖须学其平正,有人却偏爱学夸张处丨之三

④ 意临的“意”,是什么意思?丨之四

⑤ 临帖多对比,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丨之五

  正   文  

研学书法这么多年,要说经验教训,其中感受比较深的一条,就是临和创不能“两张皮”,必须同步推进、统一起来。尤其是硬笔,更须注意这一点。相信很多过来人都有此同感,今天简要谈谈这个问题。

这里所说的“临创‘两张皮’”,其中,临,就是临习、对临、临摹的意思;创,不仅是创作,更是应用、使用、实战之意。“两张皮”,本是山西的一种小吃,夹肉吃别有风味,后来形象地引申为“相互之间原本存在必然联系或依附关系的两种事物割裂独存”。

书法中的临习与应用,就是密切联系、密不可分、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缺少临,创作与应用就是无源之水;缺少创,临习与临摹就失去效果和意义。所以说,防止临创“两张皮”,意思就是,要防止临习与应用相割裂、不一致的问题。

以硬笔学习为例,临创“两张皮”几乎是所有硬笔初学者的通病。很多人平时临摹字帖,写出的字还算有模有样,可一旦进入日常应用,比如记笔记、写便签、答试卷等,写出的字与临摹的字就完全两样了。这就是典型的“两张皮”。为什么会这样?很多人会说,平时临习的楷书写起来太慢,在作课堂笔记、考试答题时根本用不成。这个原因听似有理,实际上只是很小的一个方面,起码我个人的经验,当初高考在语文和文综答题时都写的硬笔楷书,时间也够了,我也见过有同学用楷书记课堂笔记,完全跟得上。这个问题的根源,其实是“技法思维”问题——你在日常中还没有形成所临习楷书的技法思维,在临习与应用之间“隔”了一层,需要有意识地去转化才能使所学的技法落在笔下。这就像学一门外语,只学不用,或者用得很少,那么,当你用的时候,就会发现学与用之间是隔了一层的,得先把要说的话在脑子中翻译一遍,然后才能讲出来,而不是像外国人一样脱口而出。这种转化的过程,是比较痛苦的。当有一天你不需要做这种转化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即使是写楷书,你的速度也会大大提升。

“至圣先师”孔子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其实已经讲透了“学习”与“实践、应用”的关系,脱离实践的学习是达不到效果的。不仅书法是这样,像我们上面例举的外语,还有其他一切学习,其实都是如此。实践可以加深你对学习的认识与理解,可以加深你在学习中的记忆和印象。所以,临习与创作、应用,必须交替进行,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王铎临颜帖

王铎说他自己,一日临习、一日应索请,就是这种临创交替进行的状态。边临边创、多临少创、临创同步,才是正道。怎么做到这一点呢?首先是“临熟”,就是说要多临,技法要熟练。其次是“有意”,就是说要有意识地在日常运用临习中学到的技法,有意识地在脑子中对技法进行转化。最后,你会发现,在临与创的后期,有意识的转化会逐渐变成无意识的本能,一下笔就是工整的楷书,或者是技法完备的行、草书,实现心手相应。

阅读更多👇

🔥书法的临摹与创作要交替进行

🔥书法创作,必须要注意这些细节

🔥最全的小楷学习和创作方法丨荐读

🔥临帖,要成为一种习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