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传眼科七十二症全书(六)眼科最要药性
秘传眼科七十二症全书(六)
田仁斋银海精微论
眼科最要药性
心经要药
黄连 味苦,性寒。泻心火、肝胆火,酒炒厚肠胃,亦去肠胃之湿热,止目痛明目。
栀子 味苦,性凉。佐黄连泻心火,亦泻肺火及小肠,清心胃,治火眼,凉心肾,去郁热,明目,炒黑凉肺胃。
黄芩 味苦,性凉。酒炒泻心火,清阳明经火,去肝胆火,亦泻肺火,活血去诸血毒热,治头目热壅、白睛经痛。
连翘 味苦,性温。清心退肿,泻无根之邪火,上壅头目或肿痛者。
菊花 味苦甘,性凉,去根,清心,治肿泪,疏风散热,明目,反鸡肉。
薄荷 味辛,性温。清心,退血消肿,清六阳风火,解毒散邪明目,清阳于首面。
麦门冬 味甘,性寒。清心除肺热,解烦渴,明目生津,引生地黄至所补之处,补虚劳热不能侵。
柴胡 味苦平,性寒。除身心热,泻肝胆火,发散风热,为厥阴头目痛在肌主气在脏调经。
犀角 味苦酸,性寒。解心火,去风,除昏翳膜,化血清心。
羚羊角 味咸苦,性温。镇心肝风热,清头目,清肺肝。反面。
款冬花 味辛甘,性温。润心肺,明目。
知母 味苦,性寒。润心肺。
牛蒡子 味辛,性凉。凉心去风。
肝经要药
白芍药 味酸平,性寒。泻肝火,补肾消肿,生新血,退热止痛,明目。
龙胆草 味苦,性寒。泻肝火,止睛痛,去白翳,治昏盲,去目红赤,止泪,明目,凉肝,即紫髫草根。
青相子 味苦,性凉。除肝火,去风,退翳明目,去皮肤热。
柴胡 味苦平,性寒。大泻肝火。
黄芩 味苦,性凉。泻肝胆火,亦泻三焦火,清胃大肠肺火。治头目壅热,白睛红痛。
黄柏 味苦,性凉。凉肝,去脾胃热。
草决明 味苦,性凉。泻肝气,除热,去翳明目,去肝热,清盲眼。
蔓荆子 味苦辛,性凉。除肝邪,止泪,清头目,疏风止痛。
细辛 味辛,性温。散太阳风寒客邪,止肝风目泪。
大黄 味苦,性寒。下行沉而不浮,上行用酒蒸,日晒干,清肺退血,破诸经之积热。治头肿壅热,痛楚如针刺。此药有解围破阵之功,一服诸火下降,而痛立止,肿即消。
石斛草 味辛平,性寒。补肾虚,平胃气。
楮实子 味甘,性寒。补肝益气,补肾,荣肌肤,明目。
夏枯草 味苦辛,性凉。补肝散郁火,清六阳热结,去风退翳,止泪,明目行血。
款冬花 味辛甘,性温。洗肝明目。
脾胃经要药
石膏 味辛,性寒。泻胃,除阳明头目热壅胀痛,凉胃清肺。
玄参 味苦咸,性寒。去胃火。
朴硝 味苦辛,性寒。去胸中实热,消肿去翳。
黄柏 味苦,性寒。疏胃中结热,滑血。盐酒炒,治阴虚。
地肤子 味苦,性凉。去胸中热,洗皮肤之风,凉血,利膀胱热,则目自清。久服,聪耳明目。
草决明 味苦,性凉。泻胃,去翳,明目。
前胡 味苦,性寒。开胃明目,治风寒,宁嗽消痰。
厚朴 味苦,性温。宽脾胃,消痰清肺。
甘草 味甘,性温。和胃化痰,健脾,炙用泻火。
白茯苓 味甘淡,性温。开胃,去肾邪,补虚。
肺经要药
桑白皮 味甘,性寒。清肺,退肿,补虚。
石膏 味辛,性寒、清肺,凉胃,泻胃火,止烦渴。
前胡 味苦,性寒。清肺,去热,明目。
栀子 味苦,性凉。清肺降火,治火眼。
桔梗 味苦辛,性寒。清肺,滑血,消痰,利膈,宽胸。
羚羊角 味咸苦,性寒。清肺,去风明目。
槟榔 味辛,性温。泻肺,消风,降火气。
枳壳 味苦酸,性温。滑肺宽气,去风利痰,泻脾火。
天门冬 味苦,性寒。治肺去热,引熟地至所补之处,润肝心。
五味子 味酸甘,性温。润肺健脾,滋阴,除热,上荣于目,消烦止渴,补虚生津,明目。
人参 味甘,性寒。润心肺,明目,泻虚热,开脾助胃。
贝母 味辛,性寒。润肺消痰,治盲眼。
葶苈子 味辛,性寒,泻肺经,消痰,退肿痛,明目。
百部 味苦,性平。去肺火。
肾经要药
枸杞子 味甘,性温。滋肾水,益阴明目,祛风。退虚劳寒热,须用其根,名地骨皮。
玄参 味苦咸,性寒。滋阴肾,去风消肿,清五脏,补虚明目。
牛膝 味苦酸,性寒。补肾填精。
白芍药 味酸平,性寒。补肾消肿,消肺伐肝,治血虚腹痛。
白茯苓 味甘淡,性温。去肾邪,益气生津,补虚劳。
熟地黄 味甘苦,性温。滋肾补虚,更补血,及治虚寒。
当归 味苦辛,性温。全用养血。
菟丝子 味辛,性平。补肾益精气,荣肌肤明目。
磁石 味辛咸,性寒。火煅酸滓,为末入药,滋阴益肾水,降火明目。
人参 味甘,性寒。补诸虚不足,气虚内障,陷翳不起,或服破血过多,两目愈昏,宜多服,久服则复明。
黄芪 味甘,性温。蜜炙,佐人参同功,敛盗汗,补气虚。
肉苁蓉 味酸咸,性温。酒洗去甲,焙用,滋肾不足,补阴,壮水,除昏,又补精血明目。
覆盆子 味苦,性温。炒研用,补肾益精,滋荣于目。
黄柏 味苦,性寒。滋阴降火,滑血除热。
知母 味苦,性寒。滋阴降火,泻肾火,肾无实不可泻。
柏子仁 味苦,性温。去油,同滋血药磨,能益心肾,安神,明目。
川椒 味辛,性热。炒去汗研用,滋阴气。年高气弱,肾虚不上荣,目昏者可用。东垣用之于上,退两目之翳膜;用之于下,除六腑之寒邪。
椒目 味辛,性温。除温热,治盗汗,利渗有功,所以温热下行,目自明。
当归 味甘辛,性温。养血生血,为血之君药,芩、连佐之则凉血,姜、桂佐之,则热血,桃仁、红花佐之,则行血破血,藕节、茅花佐之,则止血。当归其用有四,头生血而上行,身活血而中守,须破血而下流,全养血而不走。
内容简介
《秘传眼科七十二症全书》又名《秘传眼科全书》,系明代眼科医家袁学渊(字晴峰)所撰,成书年代不详。现存版本有日本贞享三年(1686)刻本、日本宽政三年(1791)刻本及中国中医科学院图馆藏鲍氏手抄本。
《秘传眼科七十二症全书》六卷,系眼科名著,详细阐释中医眼科的理、法、方、药。一卷主要阐述眼科的基本理论,涵盖病因、病机、症状、治法、用药等内容。二卷主要介绍眼科“五轮”和“八廓”学说,五脏与眼病的关联,后列眼科用药十六类。三卷论述眼科内障二十四症。四卷和五卷论述眼科外障五十症,内外障共七十二症,各有图例说明,病证方治皆赋予歌诀及说明,条理清晰,且易记诵。其中对内障、外障阐述精明,金针拨内障的进针、拨针、停针、出针等手法详尽,各种翳膜的描述细微而深入。六卷记载外治方八十九首,外治法有点眼法、敷贴法、摩顶法、嗅鼻法、吹鼻法、缚手法、洗眼法等七种。
为弘扬中医眼科学,由樊小青中医眼科副主任医师和姚宁中医眼科主治医师据馆藏之鲍氏手抄本《秘传眼科七十二症全书》进行整理、校对、注释,后由李顺保中医主任医师统稿润色而完成并出版。该书原无目录、方剂索引,均为校注者据正文补入,并对错页、虫蚀之字及错别字作调整、替补及改正,同时注释少量词语和罕见药物名等。该书之于中医眼科临床应用具有指导价值。
40位國醫大師推薦,
醫道傳承的正統經典,明醫成就的學醫教程。
《醫道傳承叢書》次第引導學生趣入傳統正宗中醫堂奧。
医道传承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