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医生

补天之手,贯虱之睛,灵慧虚和,心细如发。这是明代《装潢志》对古籍修复师的记载描述。文以载道,漫漫时光中流传至今的古代典籍虽被视若珍宝,但岁月销蚀,这些百岁乃至千岁的历史老人多已衰危亟待新生。“修旧如旧”,化腐朽为神奇,古籍修复这项传统技艺便成为了这些珍贵文献史籍的“续命汤”。

不久前,国务院公布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天津图书馆古籍修复技艺入列其中。

古籍重装如病延医,医善则随手而起,医不善随剂而毙。万群是天津古籍修复中心主任,从1994年到国家图书馆学习古籍修复技术至今,她一直坚守在古籍修复的第一现场。同时,她也见证着天津古籍修复中心,从无到有,从图书馆里的一个职能工种扩展为如今高水平的专业规模团队。

在古籍修复中心,这里隔绝了窗外的熙熙攘攘,总是一派静谧从容的氛围。每一名古籍修复师,都在专注于手中的工作,千册万卷的古籍,修复起来却都是论页数片的技术,精细到每一道裂痕,每一点残破,快不得,急不得。

古籍的修复通常需要20多道工序,能否使用同样质地同样纹路的纸张来修补古籍,是修复古籍的关键,因此选纸的环节就格外重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如今的古籍保护中心成立了专门的实验室,为古籍所用纸张的鉴定和保护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卷帙浩繁的古代典籍文献是中华文明绵延数千载的历史见证,也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代代修复人沉得住心、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淡泊、吃得了苦头,他们用指尖的技艺陪伴古籍光阴的流转,也守护了文明与智慧的传承。

来源:潮天津TJTV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