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我诚心与你说一声“Bye bye” / 文: 墨念

愿与您携手建设教师朋友的最温馨家园!欢迎赐稿!本刊栏目:一代中师生|教师文学|教育教学讨论|留守儿童问题

校长,我诚心与你说一声“Bye bye”

 墨念

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曾几何时,校长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是多么令人羡慕的职位,当然身为校长也有几多荣耀。

忆当年,风华正茂,青春似火,工作起来哪管是星期天还是工作日,埋头苦干,只争朝夕。每当“六一”儿童节,“元旦”等来临之际,我会带领学生提前一个月排练节目,然后参加全区的学生文艺汇演,总能捧回几块奖牌回来。

每年的春秋两季学生田径运动会,我会带领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刻苦训练,每次参加也能为学校争得奖牌或者锦旗。说实话,在我进校前,办公室的墙壁上贴的是“马恩列斯毛”五大伟人像。

我进校三年光景,那些各类竞赛获得的奖牌、奖旗把办公室打扮得花枝招展,分外夺目。现在的办公室墙壁上只有打印社里宣传标语,失去了往日活动的色彩。

那时候,老师的工作热情都非常高涨。课间休息时,谈论的话题不是工资又长了多少,更没有哪位老师是否晋级的说法。更无从谈起谁买什么品牌的小车,谁买城里的那片小区。

无论是年轻的老师还是即将退休的老师讨论的是班里哪位学生的字写得好,到时候推荐参加“书法比赛”;谁唱歌好听,到时候去参加“歌咏比赛”;谁作文写得好,推荐到有关报刊杂志社;谁的球打得好,推荐进学校的篮球队,经常与兄弟学校举行友谊赛,切磋技艺,增进感情交流......

那时候,没有今天的各种兴趣小组,名目繁多的社团活动,不是纸上谈兵,让活动躺在档案袋里流于形式,而是实事求是,充分肯定学生个性差异,利用自身特质,投其所好,使各项活动如火如荼,蓬勃开展。

那时候,没有单元过关考试,更没有频繁的省调研,市检测,县抽考,镇测评等各级各类的考试,只有其中和期末两次考试,而且还是自己学校组织的考试,根本不像现在这样大规模的兴师动众,劳民伤财。

因为每次考试都要校长带队,老师之间对调到离家最远的学校去监考,搞得老师之间怨声载道,谁监考的严了,谁监考的松了。

一年下来,考得老师晕头转向,竟不知哪次是期中,哪次是期末。难怪考试的时候,老师们悻悻地说:“学校又要发生狗咬狗的战争了。”

那时候,没有人说不抓教学质量,人人都知道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那时候,上级主管部门主要抓“四率”:巩固率、普及率、升学率、毕业率。

进入新时代,这几率早已成了历史,现在的学生老师想撵也撵不走的。随之而来的是新“四率”:优分率、平均分、及格率、低分率。想起刚参加工作时,老校长就委以重任,让我带毕业班的班主任,还要兼任学校的少先队辅导员。

星期天我们会去学校补课,有时还会把差生带回家里辅导。有一次,为了儿童节会演,晚上竟然让学生把锣鼓家什带到家里来排练,搞得家里人骂我是疯子,邻人们骂我们是一群神经病!

所有的付出总会有回报,三年的努力,换来丰硕的成果。我带的班级毕业率100%,辅导学生的各类竞赛不仅在市县频频获奖,而且还获得省及国家级的奖励,学生的优秀作文相继刊登在各类报刊杂志上。为此,我这个“拼命三郎”被上级领导提拔为学校校长。

身为一校之长,倍感自己身上的担子无比之重。一手抓教学,一手抓校园建设,两手都要硬。教学质量由学校教导主任等业务骨干配合抓,可是学校的各方面硬件配套建设可就难了,关键是费用从哪里来。

那时还允许学校勤工俭学,于是组织老师带着学生利用节假日去农田里拾庄稼,所得收入建教师厨房,布置教室,修理课桌凳等。

学校的体育设施陈旧,上级不配,自己又无钱买,我就和当地的部队营房领导处好关系,从他们那里搞到退下来的单双杠和篮球架等(那可是八成新的),既实用又美观。学校的院墙高低不平很不雅观,而且年久失修危机四伏。

我就一次次去找当地的政府领导,多方筹措资金,把学校的大门、院墙重建一新。都说教师是辛勤的园丁,可是偌大的学校连一个花园也没有,这怎么行呢?

于是我又千方百计在学校迎门处建一个大花坛,然后在各个教室的门前都建一个小花园。有了一个好的育人环境,教师乐于奉献,学生乐于学习。

近三十年的校长生涯,换了三个工作地点。发生的一桩桩一件件历历在目,一切过往仿佛就在昨天。

要问我最大的收获是什么?那真是一言难尽啊,好像是力不从心,越来越跟不上眼下的教育形式。虽说路就在脚下,但是不知道该往哪儿走。一学期要进行好多次调研考试,考试成绩直接与教师绩效工资挂钩,与教师评优评先评职称挂钩,甚至对学校领导干脆来个“教学质量一票否决”。

有的老师平时工作吊儿郎当,可是在抽考时却能名列前茅,别管他是在考试的那个环节找到了突破口,反正“黑猫白猫逮着老鼠就是好猫”,人家就是优秀教师,就能优先晋升高级教师,工资就是高人一等。

可怜那些平时工作任劳任怨的老黄牛,打掉门牙只能往肚里吞。特别是近几年还有什么师德考评,更是无以言表。省心的学校还好办,这1/5的优秀比例好分配,若是遇到不省心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你说按成绩?按教龄?按出勤?按教学常规?按教研论文?只要没有违反纪律,没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谁的师德都优秀!

身为校长还要是学校维稳的忠诚卫士。学校教师的类别分为公办、民办和代课三种性质,他们同在一个屋檐下工作,薪酬却是天壤之别。代课的工资是公办的1/5,民办的工资是公办的1/3。

同时期参加工作的民师们由于计划生育的原因没有转正,工资差别又那么大,而且相邻的省市县都不存在民师之说,所以他们心里不平衡,隔三差五就想去上访,想讨个说法,想争取个人的公民权益,同工同酬。在锅内上访你懂的,我不多说。

每一次上访,校长要首当其冲作为拦路虎,常常和同事们吵得面红耳赤。“是的,民师的工资那么低,是谁造成的呢?不是校长!”本来在工作和生活中校长和老师之间都是好朋友好伙伴,因为这工资待遇问题闹得好像仇人一样。

代课老师是临时的,他们工资少,可以体内损失体外补。他们在家里或者社会上开班辅导班,在辅导班的收入有的超出公办老师,上级领导来查,他们反正不在编制,拿他们没有办法的。这样看来,最苦的当属民师们!

紧绷教学质量这根弦,教师无不用其极,有的简直失去人情味,每日里校长都担心受怕。比如,有个学生奶奶病故了,他想请假回家吊孝,班主任却说:“你奶奶死了,有你爸在家料理,你一个小毛蛋孩回家能干什么?”

孩子放学回家后就是没来上学,等两天再来时老师让他在办公室里罚站,要他写检讨。我非常生气,按当地习俗,家里有长辈去世,儿孙后代都要奔丧的,如果家长非要孩子在家里参加葬礼,孩子有什么办法呢?

这都是人之常情吧,都说心存善念,口吐莲花,为人师表为何要出口伤人呢?于是我就私下里委婉地说说那位老师,那位大人一下就发火道:“我不都是为了抓教学质量吗?要是考试成绩上不去,被扣去绩效工资你帮我垫上?你能选我先进吗?你能为我破格晋升高级吗?”

这一连串问题噎得我上气不接下气。还有一位历次考试都名列前茅的女教师,好几次上级领导要她在全体教师会上介绍先进经验,她都无地自容,因为她的教学成绩都是“打”出来的。

学习好的学生她规定考98分,若是考了97分都要挨她一耳光!说实话,每次她在教训学生时我都不敢直视,都要躲得远远的,生怕出事后连累到我。也许你会说,上级不是三令五申不许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吗?骗鬼去吧,上级说的好事多着去了,看看时下有几人在执行?

那些心地善良的好老师在这个时代是很难考出好成绩的,除非你有捷径可走。比如,出题、监考、改卷、登分、掌权者、印刷试卷等等环节,这里有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你懂的。用老师的话说:“辛辛苦苦一学年,不如得人一顿饭。”

当然,也有老师不分青红皂白打骂学生出事的,重的受到处理,活该!轻一点儿的,家长揪住不放,我会带着老师亲自登门谢罪,有的老师为了保住饭碗,不得不给家长下跪。

我的泪儿只好往肚里流,“何苦呢?这是多么深的领悟!”虽然我的脸上无光,但是只有这时,才能说服教育老师,他们才不会辩驳,可是我的心比针扎还要难受!

身为校长,哪些课桌凳要更新,哪些教学设施要改善,三番五次地请示领导,接下来面临的是推诿扯皮,阳奉阴违。看到那副说人话不办人事的嘴脸,我特别恶心,可是又不得不面对。

起初请他们吃吃喝喝还行,后来只请吃喝不递购物卡饭钱白搭,现在恐怕不送上“银联”,啥事都等着打水漂吧。凭我堂堂七尺男儿,家国情怀,怎能为那些利己小人竞折腰?

虽然“百无一用是书生”,但我本两袖清风,不愿同流合污,让人背后戳脊梁骨,堂堂正正为人,清清楚楚做事。

当校长最头疼的事是每年的教师节。三十个教师节,只有一年过得富有,因为学校所在的社区领导主动到校问寒问暖,并且为老师每人送来一身教师服(西服)。可惜只有一年,那位领导就高升了。

其余的教师节都是校长发扬跑断腿磨破嘴的精神,一次次找领导协商,个中滋味我独自品尝。总之,一切为了教师开心,体现当地政府尊师重教的精神,值得!

但是却让教师节变了味,纯粹变成了“干部节”。其实,我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教师节非得给老师发礼品,让干部们为难。殊不知更为难的是校长们,好像哪个校长要是不能从领导那里求得礼物来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校长,求不来一块糖果,就是校长无能的表现。

简直让校长变成了地地道道的“哈巴狗”。于是,我多次呼吁:尽快取消教师节吧。三百六十行,几行有节日!

唉,说这些有什么用呢?一个人的修养来自于他有一颗善心。我十分憧憬我所从事的职业,可是我一人之力无法改变目前教育现状,需要你的理解与支持,需要我们齐心协力。

其实上层建筑的腹中明镜一样,历史总会到某个时期就会蹦出个马云先生,何必要2.2亿的中小学生“云马腾空”呢?

呜呼,没有一定的阅历,怎会懂得李叔同剃度为僧,闭关修佛,专事著述。既然无力改变现状,只有努力改变自己。于是,我要趁自己还清醒,来个华丽转身,向那位任职近三十年的校长同志,诚心说一声:“Bye bye!”

万法皆空明佛性,一尘不染悟禅心。

转载及商务合作请联系 微信ID:yf476800


作者简介

马献武,笔名墨念,江苏连云港市人。2015年重拾拙笔以文会友,以文寄情。墨染梅花香,念君在诗行。目前,在各类报刊和平台等发表近百万文字,著有中篇小说《情归乡野》。

本期编辑:   ;稿酬说明:请联系微信(Yf131125)领取。具体参见本刊《征稿启事


来源: 。以上图文,贵在分享,仅代表作者自己观点,本平台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我们尊重原创者版权,如有侵权,请联系主编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