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逃往朝鲜避难的中国皇帝,为篡位杀100位侄儿,因摆谱被杀

文|格瓦拉同志

作为山水相连的邻邦,中朝之间人员、文化的交往历史极为悠久,每逢国家分裂、中原板荡之际,都有大批躲避战乱的中国移民迁居朝鲜,在该国生存发展,并最终长眠于彼。前往朝鲜避难的中国移民不计其数,其中地位最高者,非北燕亡国之君-昭成帝冯弘莫属,而他也是中国史上唯一逃往朝鲜避难的皇帝。那么,冯弘是如何沦为亡国君的?他为何要逃往朝鲜避难?最终结局如何?

01 喋血的皇冠

冯弘是北燕第二任皇帝,文成帝冯跋的胞弟。北燕是两晋期间北方十六国之一,由汉族将领冯跋在东晋义熙三年(407年)创建,疆域包括今辽宁省西南部和河北省东北部,实力相当弱小。不过,冯跋在位的中前期,通过在国内大力整顿吏治、发展生产,对外积极发展与柔然、东晋、契丹等国的关系,使得北燕获得可贵的和平局面,国力蒸蒸日上,成就斐然可观。

冯跋是北燕开国皇帝

冯跋虽然是位“高产”的皇帝,共有100多个儿子,但由于他在位时诸子皆幼,缺乏治国理政的经验,因此只能重用弟弟冯弘,让他帮助自己治理国家。在兄长的提拔下,冯弘的官爵、地位不断提升,最终官至司徒、中领军,在内掌管宫廷禁卫,在外总管朝廷政事,权势和地位鲜有人能及。不过,随着权势和名望的攀升,冯弘难免会滋生谋取皇位的野心。

北燕太平二十二年(430年)九月,冯跋病重无法上朝,宠妃宋夫人利用侍疾的机会伪造遗诏,准备一旦老皇帝晏驾,便让亲儿冯受居取代太子冯翼接班。大宦官胡福跟宋夫人不和,于是派人把情况告知冯弘,请求他入宫护卫皇帝。冯弘见时机已到,遂率精锐甲士数十人强闯皇宫,当场捕杀宋夫人、冯受居及其党羽。此情此景,令躺在病床上的冯跋不胜惊骇,登时气绝而死。

冯弘为篡位,杀死100多位侄儿

冯跋既死,冯弘遂捏造遗诏,并据此登上天王(相当于皇帝)之位。对于叔父的篡位之举,太子冯翼大为不满,于是亲率东宫卫队进行抵抗,终因众寡不敌而自杀。冯翼遇害后,冯弘依然深感不放心,索性秉持着“斩草除根”的理念,将哥哥的100多个儿子全部杀死(详情见《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一》),至此才算是心满意足。

02 穷途末路

冯跋在位后期,僻处辽西一隅的北燕屡遭西方强邻北魏的进攻,国势已呈江河日下的势头,而等到冯弘即位后,情况变得更加糟糕。雪上加霜的是,冯弘即位后,宠爱小妾慕容氏,并把她所生的幼子冯王仁立为太子,却把发妻王氏废黜,并将长期担任世子的冯崇贬斥到肥如(今河北省卢龙县西北)镇守。冯崇担心遇害,便与弟弟冯朗、冯邈一起叛降北魏。

北燕与其他政权对峙图

冯崇叛逃后,将国内的虚实全都告知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并由此获封为辽西王。此后,冯崇兄弟不仅多次跟随拓跋焘征讨北燕,而且还奉命策反北燕国内的文武官员,一时间响应者甚众。在北魏的军事打击和政治策反下,北燕的局势愈发危急,而为了保住自己的帝国,冯弘不得不委曲求全,以称臣纳贡为代价,乞求拓跋焘停止攻势,但遭到后者的拒绝

太兴六年(436年),拓跋焘再次拒绝冯弘的称臣请求后,命乐平王拓跋丕等人率兵大举东征,意在一举灭掉北燕。由于冯弘苛酷暴虐、不得人心,无论州郡长官还是将士们都不愿意为他卖命,因此魏军一到便立马投降。正因如此,拓跋丕一路上势如破竹,很快便进逼北燕国都和龙城(今辽宁省朝阳市),冯弘君臣闻讯后无不丧胆。

北魏军队

面对北魏汹汹而来的攻势,冯弘自知亡国已成定局,但他出于残存的自尊心,不愿意率众投降,以免遭到拓跋焘的羞辱。为此,冯弘派遣使者到达高句丽,向对方提出避难的请求,并得到高句丽国王高琏同意。高句丽又称高丽,存在于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7世纪之间,故地主要在今朝鲜半岛北部,并包括中国东北部分地区,当时跟北燕的关系相当密切。

03 因摆谱被杀

高琏接受冯弘的避难申请后,派大将葛卢率领部众进入和龙城,一路上护送冯弘等人进入高句丽境内避难。冯弘逃走后,和龙城守将不战而降,北燕就此灭亡。不过,冯弘虽然沦为“丧家犬”,但由于一向轻视高句丽,因此在进入该国后,并没有夹起尾巴做人,而是依然以天子自居,并对高句丽国王颐指气使、索取无度,令高琏愤懑不已

冯弘因摆谱被杀

高琏为了报复冯弘,不仅减少饮食供应,夺走其侍卫,并将冯王仁扣为人质。冯弘受不了羞辱,便密谋逃离高句丽,渡海前往江南依附刘宋帝国,但计划尚未实施便遭泄露。恰在此时,北魏向高句丽索要冯弘,高琏不敢抗命,便派军队捕杀冯弘,并处死他十余名子孙,时在宋文帝元嘉十五年(438年)。作为中国史上唯一逃往朝鲜避难的皇帝,冯弘落得如此悲惨结果,也算是咎由自取。

参考书目

房玄龄(唐):《晋书》,中华书局1974年版。

崔鸿(北魏):《十六国春秋》, 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

司马光(北宋):《资治通鉴》,中华书局2015年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