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彩陶中华--中国五千年前的融合和统一of陕西历史博物馆

鱼和先生参观陕西历史博物馆,恰逢有一“彩陶·中华--中国五千年前的融合和统一”特展出展,该展“汇集16个省、市、自治区36家文博单位的245件彩陶和相关精彩文物,是迄今中国博物馆涉及彩陶分布范围最广的一次展示,展览通过渭水流域彩陶发展历程的纵向脉络以及仰韶时代庙底沟文化彩陶的横向切面,勾勒出5000年前中华大地上文化融合、社会一统的壮丽图景,试图与大家一同去探索中华文明的渊源与华夏民族的根脉。”一言以蔽之,即彩陶在中华文明进程中作用。难得的机缘,眼福大饱!该特展下设三个单元“艺术∙源流”、“观念∙社会”和“寻根∙中国”。(引文来自博物馆宣介)

彩陶是指烧制前进行彩绘的陶器,在打磨光滑的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矿物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作呈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胎体上呈现出赭红、黑、白等不同颜色的图案。

↓大约在距今8000年的老官台文化时期,关中地区就有了比较发达的陶器制作。下图为绘彩工具、颜料。

在距今6000年左右的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大量精美的彩陶。纹饰内容主要为动物纹和几何纹,动物纹有鱼、鸟、鹿、蛙、猪等,几何纹有折线、三角、网格等。 

距今5000年左右,渭河流域的彩陶发展进入庙底沟文化时期。庙底沟文化类型的彩陶比半坡文化更加成熟。点、线、面搭配,空间疏朗明快。在曲面之间,穿插点和线,二方连续的结构,使得纹样节奏鲜明,有较强的音乐效果。
花瓣纹是庙底沟文化时期最流行的纹饰,为早期“中华民族”最主要的文化标志。 

庙底沟文化时期,不仅是彩陶发展的鼎盛阶段,也是中国史前社会的重要转折点。以“礼制”为核心的人文观念初步产生,并且以彩陶为载体,逐渐影响周围地区。在各地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之中,华夏文明开始不断地走向统一。伴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农业水平提高,人口数量增加,社会出现分化。渭水流域,聚落林立,规模超大的中心聚落呈现出都邑的雏形。杨官寨遗址位于西安市高陵区泾河左岸的一级阶地上。从2004年开始,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一直在这里进行发掘,发现一处庙底沟文化时期的大型环壕聚落。
修建规模宏大的聚落和环壕时,需要动用大量的人力才能完成。由此可见,杨官寨遗址是一处都邑性质的大型史前聚落遗址,为后来国家的形成和中华文明的起源打下了基础。
 庙底沟文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化共同体,它的分布范围以关中地区为核心,东达大海,西至甘青,北到长城一线,向南越过长江。在长江中下游的大溪文化和松泽文化、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东北地区的红山文化、甘青地区的马家窑文化彩陶之中,都可以看到庙底沟文化的因素。伴随着花瓣纹彩陶的不断传播,庙底沟文化与周围同时期的文化不断碰撞和融合,在中华大地上形成了以关中地区为中心的“重瓣花朵”式的文化格局。

3、寻根∙中国

据说,半坡文化彩陶上的鱼纹,可能是中华“龙”的母体和原型。同时,庙底沟文化彩陶上的各种动物纹饰,逐渐创造出早期的龙纹形象,经过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之后,形成今天普遍认同的龙图腾……

本文文字内容来自展馆文字介绍!

人在旅途,回访不周,望见谅!
有关链接:《彩陶·中 华--中国五千年前的融合与统一》
  展览时间:2020-01-21 -- 2020-07-15
  展览城市:陕西 - 西安
  展览机构:陕西历史博物馆
  展览地址:中国西安市小寨东路91号
  主办单位:国家文物局、陕西省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陕西历史博物馆
  协办单位:陕西省文物局、河北省文物局、山西省文物局、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辽宁省文化集团、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浙江省文物局、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南省文物局、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湖南省文物局、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甘肃省文物局、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参展单位: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山西博物院、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乌兰察布市博物馆、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南京博物院、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海盐县博物馆、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南博物院、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郑州市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枣阳市雕龙碑文物管理处、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博物院、甘肃省博物馆、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青海省博物馆、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半坡博物馆、西安市临潼区博物馆、西安市鄠邑区文物管理所、铜川博物馆、宝鸡北首领博物馆、宝鸡市考古研究所、陇县博物馆、黄龙县文物管理所、洛川县博物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