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商隐的《夕阳楼》,花明柳暗绕天愁
李商隐是唐朝著名诗人,他写的诗风格新奇,被广大人喜爱。接下来,笔者跟大家分享的是他的《夕阳楼》:
在荥阳,是所知今遂宁萧侍郎牧荥阳日作矣。
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
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
柳暗花明,心中的忧愁绕着天来回转。我登上了高高的城楼,越登越高。
想要问天空那孤独的鸿雁,你将要飞往什么地方呢?岂不知我自己的身世,何它一样悠悠茫茫。
这首诗一开始便从作者眼前所见到的景物入手,用艺术的手法来表现作者内心的愁绪,读起来让人觉得感情真挚,好像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高楼耸立、孤雁飞翔的画卷。作者用它那极为生动的笔墨,不仅写出了夕阳楼美丽的风景,还倾诉了自己藏在心中许久的事情。
开头两句是倒装句,“花明柳暗”这一风景实际上是作者登上高楼之后才见到的,第三句作者问鸿雁到底想要飞到哪里,第二句对于这一疑问来讲,却是顺叙。由此可见诗人的构思有多巧妙,读过《登乐游原》的人一定知道,诗人当时身心十分疲惫,肉体和灵魂都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煎熬,作者心里乌云密布,在他的内心深处似乎又存在一些异常的孤独。
所以诗人在登上高楼时,心里面不情愿,更不甘心,却又无可奈何。“上尽”之后,作者还要“更上”,这成了自己心里的负担,还成了一种令人难以忍受的体力与精神上的负担。王之涣也写过“更上一层楼”,但李商隐这样说和王之涣有着截然不同的意思。
诗人登上高楼之后一共见到了两种景物,一是花明柳暗,二是孤单的鸿雁。大家都知道,很多诗人在临摹景物的时候都有他独特的审美,并把自己选择的对象放在自己的心灵中加以熔铸,成为了诗人亲自改造过的景物。《夕阳楼》中的“花明柳暗”,说明当时正处于春色烂漫之季节,大自然本来应该是一派生机,但李商隐却没有那种“峰回路转”的感觉,而是把自己弥漫在一片愁云之中,然后转到“花明柳暗”的景物中。
诗人这样做,把原本生机盎然的春景蒙上了一层具有惨淡色彩的愁云,诗人还把自己胸际放大,弥漫到了天地间,才成了“绕天愁”。此愁并非普通的愁,这样的愁绪更为悠长和纷乱。作者在遣词造句时还是很讲究的,对于同一种事物,他不说“柳暗花明”,而是反过来说,由明到暗,愁绪也更浓了,还凸显出了情绪的变化。
诗的三四两句是作者对孤雁南飞的感慨,仰望天空,可谓是万里辽阔,只看见了孤雁正在飞翔,它在余光的映照下徐徐消失。这样的场景,加上诗人此刻正在夕阳楼上,很自然地会让他想到自己被贬、形单影只,从他的内心深处表现出自己对前途命运的关心,所以才有“欲问”。就在这时,作者又想到自己的身世也和那孤雁一样凄凉孤独、前途渺然,正所谓“不知身世自悠悠”。
这两句诗好就好在它比较真切地表达出作者的人生体验,一个同情别人命运遭遇的人,却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别人眼里也是孤苦之人。当他意识到这一点时,他才发现能够给予自己同情的人都消失不见了。孤雁都有人同情,而自己呢?连一种鸿雁都不如,真是可悲。此处蕴含着十分深沉的悲哀,也是更为深刻的悲剧。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