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时。大暑。太热了。

岁时  7月22日  大暑”

太阳到达黄经120度

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

清 孙璜  人物图册

“太热了。

我就不去你家了。

这一天从早到晚,走哪儿都是火辣辣大日头和暖呼呼热风,没地方避去。

人生缰锁如此,可叹可叹!”

1052年一个要热死人的夏日,蔡襄给李端愿(公谨)写下如是的手札。

宋  蔡襄《暑热帖》
襄啟。暑熱,不及通謁,所苦想已平復。日夕風日酷煩,無處可避。人生韁鎖如此,可嘆可嘆。精茶數片,不一一。襄上。公謹左右。牯犀作子一副,可直几何?欲托一观,卖者要百五十千。

看过《清平乐》的应该记得蔡襄,就是那个直男,给范仲淹、欧阳修打抱过不平,为上谏堵过宋仁宗,仁宗说他三天没洗澡,头发胡子长得熏人……

蔡襄年轻时就很出名。

景佑三年,蔡襄25岁。当时范仲淹惹上了一些麻烦,粉丝欧阳修站出来护友开撕,被贬夷陵,此时,身为欧阳修的同年+同事、馆阁校勘,仙游人蔡襄出手了。

蔡襄的神操作是写了一组非常著名的诗《四贤一不肖》,总共五首、一千三百多字。“四贤”是范仲淹、余靖、尹洙、欧阳修,“不肖”是高若讷。
据说,《四贤一不肖》热爆了汴京,无数的人在传抄这组诗,卖书的人也因此赚得盆满钵满。
而且,还传到了邻国契丹。
蔡襄作《四贤一不肖诗》以记其事,四贤谓淹、靖、洙、修,不肖谓若讷也。其诗播于都下,士人争传写之,鬻书者市之,颇获厚利。契丹使至,密市以还。后张中庸使北,幽州馆舍中,有写襄所作诗并欧阳修书于壁者。
——《仁宗政要录》
十六年后,范仲淹新卒,欧阳修丁忧归颍州,往日的梗直BOY,亦年过不惑,以淡泊从容的心态写下《暑热帖》。
那时他刚调回京一年,大概四十来岁。
“带点儿好茶给你,别的就不多说啦。对了,犀牛角做的棋子能值多少钱?想带给你看一看,卖家说要百五十千。”
一封短短的信札,就此打住。和我们今日,普通人的闲话闲谈也没有甚么不同。

暑日里展看《暑热帖》,颇是微妙,仿佛因此,就能和古人一起分担了这弥漫不尽的热。也会跑偏,跑到“蔡襄拿什么茶给李端愿消暑”这样的脑洞里去。

蔡襄懂茶。他当福建转运使的时候,负责监制北苑贡茶,小团茶就是他创制的,他还写过一本《茶录》,比陆羽的《茶经》就逊色那么一点儿。
想来想去,蔡襄送的茶大概都不会是暗香汤或者荷花茶。

若是我,就喝这两种消暑。可是蔡襄不是我啊。

暗香汤现在正是可以开罐喝的时候。

春初的时候,我说过暗香汤的做法——开到五分的梅花连蒂摘下,装在罐子里窨着。窨到六月,开罐便是清馥满怀。喝的时候,用夹子取两三朵梅花,以西洞庭山枇杷蜜点盏,藿山黄芽注汤,一会儿的功夫,梅花就会在茶汤里舒展开,像刚开时那般玲珑娇嫩,茶汤更是鲜爽。
还有荷花茶。荷花茶的做法,比暗香汤更简单。
“夏月荷花初开时,晚含而晓放,芸用小纱囊撮条叶少许,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味道尤绝。”
现在荷花到处都有,用宣纸包好茶叶,拨开荷花小心放进去,静置一晚,就成了,取出时茶叶软软的,沾了荷的润湿和冷香,有一种极特别的清气。
如果自家有荷塘,或者有荷缸,那就更妙,更清。
不过,这么大热天的,《暑热帖》也好,喝茶也好,如能消暑,那大抵是神话。
最消暑的,是水边。

《旧唐书》和《唐语林》里说,有一种屋子,把水引到屋顶,水从四周像瀑布一样落下,人在屋中,非常清凉。

我当时合上书想了想,脑子里画出一个水屋子来,也没觉得凉。

有一天午后在南园乱走,南园西北角布了一块水景,流水从岩石上奔溅落下,走近时,周身忽地一凉,忽然就明白了这种水屋子的凉。

据说《长安十二时辰》里提到的右相的自雨亭,就是这种。

孟昶那“风来暗香满”的水殿大抵也是。

只是传下来的画里,几乎没有这样被瀑布围起来一样的屋子,南宋画师李嵩的《水殿招凉图》,勉强相像,图的右侧大概是人工小瀑布,站在瀑布旁,水流飞溅,凉意逼人,这样的凉殿,大概是真有过的。
南宋  李嵩《水殿招凉图》局部
水殿和自雨亭的构造都很复杂,引水需用龙骨式水车或竹筒式水车,水车还要另外架出水渠,利用机械的力量,循环运水,如此人工造一个小瀑布,普通人哪能消受?
造不起人工瀑布,还是找个天然瀑布吧……所以画家们画消暑图,常见在水边,湖边,一间山里的小亭子,一个老头子,或半老头子,竹榻凉席,袒衣而卧。
看得多了,也就觉得无趣。
不如下面这样。
清  孙璜  人物图册
这大概更象造不起水殿、去不了山里的我们,家常的样子,穿得单薄点,看看晚来茉莉花开了没有,洗点桃子,切点鲜嫩可口的雪藕,度过这一年最热的时候。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里说:大暑,是六月中的节气。是一年到了最热的时候。
大暑,六月中。
任淡如摄
初候五日,萤火虫就要到处飞了。丹良啊,丹鸟啊,夜光啊,宵烛啊,都是萤的别名。
腐草为萤。曰丹良,曰丹鸟,曰夜光,曰宵烛,皆萤之别名。
二候五日,暑气从土中蒸腾出来化为湿卸,气候湿热极了。所以暑天又称龌龊热。
土润溽。暑溽湿也,土之气润,故蒸郁而为湿。暑俗称是也。
三候五日,因为湿气都行于空中,所以此时起,不时有大雨降下,退去暑热。
大雨时行。前候湿暑之气蒸郁,今候则大雨时行以退暑也。

写这篇文章到末尾的时候,方才看到河南郑州告急的消息。

郑州,被大水围困。很让人揪心。

酷热,大水,人类能做的,只有想办法对抗,挺过去。

才入伏,酷热不会很快褪去,希望远方的郑州,会很快走出大水的围困。

作者:任淡如

本文为菊斋原创文章。公号转载请联系我们开白授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