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后诸葛亮,假如西班牙与法国交换土地,会怎么样?
整体上说,欧洲是一个中部隆起、四周平坦的大平原,其面积与中国相差无几,但生活在这片地区的族群却相当繁多,有泰晤士河畔的英国人、塞纳河畔的法国人、莱茵河畔的德国人、维斯瓦河畔的波兰人以及伏尔加河畔的俄国人等。不过宏观上,我们可以将欧洲分为南欧和北欧两大部分,而两者的分界线就是比利牛斯山—阿尔卑斯山—喀尔巴阡山一线。该线以北的英国、法国、德国、波兰、丹麦是典型的高纬度北欧国家,以南则是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希腊和巴尔干诸国组成的低纬度南欧国家。
有人感慨自罗马帝国之后,欧洲再未出现过统一的局面,实际上罗马帝国统一的范围主要是地中海沿岸,对于广大的高纬度北欧地区并未过多涉足。欧洲是很难完全整合的,历史上欧洲也从没统一成一个国家,欧洲强国若想有一番作为,必须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否则很难在欧洲这块散碎的地区取得令人艳羡的成就。西班牙提供了一个经典的反面教材,本来它有可能统一南欧地中海沿岸,但错误的战略方向却葬送了一切。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被一分为二,其中的西罗马帝国在仅仅81年之后便被日耳曼人消灭。由于存续时间过短,人们往往将目光集中于绵延千年的东罗马帝国身上,但却少有人注意到16至17世纪的西班牙几乎就是西罗马帝国的另一版本,甚至不夸张地说,当时的西班牙最有可能恢复西罗马帝国的疆域。不过把持西班牙王位的哈布斯堡家族显然没有将兴趣点放在统一南欧上,相反他们却将整个帝国的精力花在北欧的低地国家身上。
低地国家泛指现在的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不过在当时它们被统称为“尼德兰”。尼德兰归属西班牙始于“美男子”费利佩一世,费利佩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连一世之子,其封地就在尼德兰。近代西班牙的前身源自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两大王国的联合,卡斯蒂利亚女王伊莎贝拉一世和阿拉贡国王费尔南多二世的女儿胡安娜,便是西班牙的继承人。公元1496年,费利佩一世同胡安娜结婚,两人的后代便同时具有西班牙和尼德兰的继承权,也就是从这一时期,尼德兰被强行与西班牙捆绑在一起。
公元1516年,费利佩一世与胡安娜的长子查理继承王位,此时查理既是西班牙国王,又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还控制着尼德兰,此外在意大利还有诸多领地。查理以西班牙本土为核心,积极向外扩张,如果对照地图的话,可以明显发现此时的西班牙疆土只比西罗马帝国少一个北非。如果西班牙在巩固南欧的基础上,大力向地中海南岸发展,极有可能恢复西罗马帝国的荣光。可惜身为一个南欧国家,西班牙的国家战略却是典型的北欧思维,由于宗教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尼德兰十分抵触西班牙的统治,而西班牙也不得不花费大量兵力和金钱来压制尼德兰人。
从地图上看,尼德兰与西班牙之间隔着整个法国,如果西班牙放弃尼德兰,转而全力进攻意大利或者北非的话,那么英国就可能从战略对手变为可以合作的对象。当然即使那样,法国仍旧是西班牙在陆地上的对手,但凭借比利牛斯山和阿尔卑斯山抵抗法国的进攻总比跨越千山万水控制尼德兰这块飞地容易得多。有些时候,“飞地”正是耗尽鲜血的最后一道伤口,而从1568年到1648年间长达80年的尼德兰战争彻底葬送了西班牙称霸西地中海的可能。
西班牙最好的选择,应该是用尼德兰(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交换法国在北非的摩洛哥殖民地,如此法国的领土大增(虽然不一定能消化),西班牙也成为一个跨直布罗陀海峡的国家,可以说是双赢。如今西班牙仍控制摩洛哥西部大西洋中的加那利群岛,以及摩洛哥海岸线上的休达和梅利利亚,如果摩洛哥也是西班牙的领土,西班牙的实力将大增。
文:闫锦鲤,图,风长眼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