睛明穴
睛明穴(jīnɡ mínɡ xue)出自《針灸甲乙經》。屬足太陽膀胱經。别名:目内眦,泪孔穴,泪空穴,泪腔穴,目眦外。睛即眼睛,明即明亮,此穴在眼區,有明目之功,故名睛明。睛,指眼睛,本穴在目內眥,黏膜組織上,近于睛,主治兩目紅腫、怕光羞明,一切目疾,有明目之效,故曰睛明。《黃帝內經素問·脈要精微論》王冰注:“在明堂左右兩目內也,以近于目眥,故曰精(睛)明。”泪孔、泪空 、泪腔。泪,泪水也。孔,孔隙也。空、腔,空腔也。穴名之意指本穴外输的膀胱经气血为湿润眼睛液体的重要来源。本穴属于膀胱经,气血特性与上行头面的它经气血相比皆要寒冷,为促成气态物向液态物转化的重要根源,眼睛受之以液而能湿润并转动自如,故名泪孔、泪空、泪腔。目眦外。目眦,指穴所在的部位为目框内角。外,指本穴气血作用于眼睛之外。目眦外名意指本穴的寒冷之气使眼睛外部的阳气冷降为液。理同泪孔名解。
【取穴位置】
在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解剖位置】
在眶内缘睑内侧韧带中,深部为眼内直肌;有内眦动、静脉和滑车上下动、静脉,深层上方有眼动、静脉本干;布有滑车上、下神经,深层为眼神经,上方为鼻睫神经。
【功能主治】
目赤肿痛,流泪,视物不明,目眩,近视,夜盲,色盲。
【穴位配伍】
配球后、光明治视目不明。
配合谷、風池,有清熱疏風的作用,主治結膜炎,目癢。
配肝俞、光明,有調肝養血的作用,主治夜盲,色盲,近視,散光。
配風池、四白,治療近視。
配合谷、光明,治青光眼。
配太沖、肝俞,治夜盲。
配風池、太陽、攢竹、陽白,治目赤腫痛
【穴位治法】
嘱患者闭目,医者左手轻推眼球向外侧固定,左手缓慢进针,
紧靠眶缘直刺0.5~1寸。不捻转,不提插(或只轻微地捻转和提插)。
出针后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本穴禁灸。
【附注】
手足太阳、足阳明、阴跷、阳跷、督脉五脉交会穴。(《素问·气府论·注》)其一,本穴气血为膀胱经经气的冷降之液,性温热,且与太阳穴小肠经气血处于同一层次,故为手足太阳之会。其二,本穴的冷降之液有部分下走足阳明承泣穴,故为足太阳阳明之会。其三,本穴的冷降之液(即血)还不断地气化上走督脉,故为足太阳督脉之会。其四,本穴的气血物质中既有地部之液又有天部之气,气血特性同于阴阳跷脉之性,故为阴阳跷脉足太阳之会。
《針灸甲乙經》:目不明,惡風,目淚出憎寒,目痛目眩……眥癢痛,淫膚白翳,睛明主之。
《針灸大成》:刺太陽、陽明出血,則目愈明。蓋此經多血少氣,故目翳與赤痛從內眥起者,刺睛明、攢竹,以宣泄太陽之熱。
《針灸大成》:主小兒疳照,大人氣眼冷淚。
《醫宗金鑒》:睛明、攢竹二穴,主治目痛視不明,迎風流淚,胬肉攀睛,目翳眥癢,雀目諸證。
《銅人腧穴針灸圖經》:攀睛,翳膜覆瞳子,惡風淚出,目內眥癢痛,小兒雀目疳眼,大人氣眼冷淚,視物不明,大眥胬肉侵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