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最佳分析师”能多赚钱吗?来看看15家头部券商的靠谱度
券商分析师会在其研报中给出对上市公司的评级,《财经》产业研究中心对比15家头部券商医药分析师团队2019年和2020年度所推荐股票的评级和最终收益率之后,得出了这15家分析师团队的靠谱度排名
文 | 郑慧
散户仍是我国A股市场中的重要力量。海通证券2018年发布的一份研报显示,当年年中,美国机构投资者持有市值占比高达93.2%,个人投资者持有市值占比不到6%,而彼时个人投资者在中国A股上持有近40%的市值。两年后,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披露,截至2020年6月,中国A股散户共1.67亿,持有13.07万亿元市值,占比降至28.64%。
普通投资者,大多对资本市场和各行业一知半解,也缺乏对目标公司的长期深入研究,以为自己炒股是靠信息和分析,实则是靠感觉和运气,难免被“割韭菜”。但若参考专业分析师的意见,结果又会有多大不同?
以医药行业为例,我们分析了15家头部券商分析师团队过去两年的荐股情况及其结果,主要结论如下:
1、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如果在一年内完全根据分析师的评级意见买卖医药股,并持有到年底,基本可获得15%以上的收益,区间约为15%~45%,但并不能超越行业大势。
2、机构投资者认可的分析师,其所在券商整体团队的水平未必更高,普通投资者仍需提高自我甄别能力,不应迷信所谓最佳分析师。
综合收益率、评级合格率的成绩,我们对头部券商医药分析师团队给出新排名(见表1)。该排名结果,和“新财富最佳分析师”的评选结果有较大差异。譬如,兴业证券的分析师获得2020年新财富最佳分析师医药生物领域第1名,西南证券的分析师获得2019年度的第4名。而在我们的测试中,其整体表现,却分别排在当年的第11和第13名。
我们的样本选取及评价方式
参考中国证券业协会定期发布的证券公司业绩排名,我们选取2019及2020上半年总资产前十的券商,再根据新财富最佳分析师的评选结果进行补充,最终选出了15家券商的医药分析师团队作为考察对象(表2)。
表2:15家券商名单
需要强调的是,券商分析师主要的服务对象和收入来源,均为买方机构。目前国内外主流的分析师排名,也主要是用问卷方式,来调查机构投资者对卖方分析师的评价,比如知名的全美分析师评选,以及国内的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都是采用这种主观评价的方式。
这意味着分析师们不仅要懂“研究”,更要会“服务”。
而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分析师们发布的一份份研报,才是直接可参考的对象。分析师们往往对公司会做出三类预测:买入/卖出评级、股价预测,以及盈利预测。目前采用客观标准评价分析师的排名榜单,大多衡量的是后两者的准确度。但考虑到这两者在预估时本身就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免不了“拍脑袋”。
因此,我们选择考察评级,直接看分析师们看好哪些股票,以及是否能获得符合评级的超额收益。
利用慧博智能策略终端,在申万医药生物行业内,我们筛选出了上述券商在2019及2020年全年发布的、带有评级的上市公司研报,总数分别为1789份、2131份。
分析师对公司的评级,评价的是报告发布后6~12个月内公司股价相对同期基准指数的相对市场表现。比如,股价表现在某段时间内优于市场指数20%或15%以上,会被评级为“买入”、“推荐”、“优于大市”等。
在A股,这里的基准指数通常是沪深300指数,也有券商将其定义为行业指数。各券商对投资评级标准的划分不完全一致,我们对其统一和简化,并采用以下两种方式进行分析评价:
1、采取一种简单的交易策略,跟随研报评级进行股票买卖,持有到年底计算总收益。
2、从超额收益来看是否符合评级要求。
方式一:跟随评级买卖并计算最终收益
制定如下买卖方式:在研报发布日,若为最高评级,则买入2手(200股),若为次优评级,则买入1手(100股),若为中性评级,则不买入。在某个年度内,若后续并未有评级上下调整,则仅在当年第一次推荐时买入,而若后续调整了评级,则在上调时多买入一手,下调时抛出一手,买卖价格均按当日收盘价。
分析师们会多次发布对同一只股票的评级,如果剔除那些重复的相同评级,那么两年最终分别可筛选出601份、656份研报。其中,没有卖出类评级,中性评级仅占3%、1.5%。
通过方式1,我们计算了在假定情况下跟随各券商研报意见所能获得的收益率(为叙述简便,以下不再强调收益率为假定情况下的计算结果),结果如下:
表3:2019年在假定方式下操作的收益情况
表4:2020年在假定方式下操作的收益情况
除了2020年的银河证券外,跟随头部券商医药分析师们的评级意见,一年下来基本都能获得15%以上的收益。2020年整体情况优于2019年,大多数券商给出的评级意见都能使得投资收益水平在30%以上。
这个成绩看起来不错,但如果对比一下行业大势,就不够令人满意了。2020年,申万医药生物行业指数涨幅为51.09%,沪深300指数则涨了27.21%。
疫情的短期刺激和老龄化的长期趋势,使得医药生物板块在过去的一年备受投资者关注。截至2020年最后一个收盘日,A股涨幅超十倍的四只股票中,英科医疗(300677.SZ)和万泰生物(603392.SH)均属于医药行业。而相比之下,当年仅申万宏源一家的收益率超过了申万行业指数涨幅。2019年,申万医药生物指数涨幅为36.84%,也只有银河、华泰两家的收益率超过该涨幅。
比较两年的收益率及排名变动(见表5),可以看到,银河证券、招商证券、华泰证券下滑明显,广发证券、中信建投、国泰君安、中金公司、海通证券、长江证券发挥稳定,申万宏源、国信证券、国盛证券则有较大幅度提高。值得注意的是,兴业证券团队中的分析师两年均拿到新财富生物医药领域第一名,但在我们的测试中,兴业证券整体的成绩排名却始终靠后。
表5:2019与2020收益率及排名对比
以上评价建立在我们假设的情形之上,只是使用研报评级的一种方式。为了回归评级本身的定义,我们通过方式2来对比个股股价与市场基准6个月的区间涨跌幅,看是否能获得优于市场的超额收益。
方式二:从超额收益来看是否符合评级要求
为便于考评,综合各家券商对评级的界定,我们将其标准统一为如下:
以6个月为期,若为最高评级,比如“买入”、“强烈推荐”、“优于大市”等,则期间股价涨跌幅应优于同期沪深300涨跌幅15%以上,优于同期申万医药生物行业指数涨跌幅5%以上;若为次优评级,比如“增持”、“审慎推荐”等,则期间股价涨跌幅应优于同期沪深300涨跌幅10%以上,优于同期申万医药生物行业指数涨跌幅。
另外,由于2020下半年发布的研报至今未满6个月,因此对于2020年度,我们仅看上半年发布的报告。2019年及2020上半年评级合格情况如下:
表6:2019年评级合格情况
表7:2020上半年年评级合格情况
整体看来,最终能够达到评级要求的研报,占比仅为50%左右。
从表中可看出,在不同的指标下,个别券商的排名差异较大。比如2020上半年,以沪深300指数涨跌幅为基准,申万宏源评级合格率为70%,排名第一;而以申万医药指数涨跌幅为基准,则合格率仅为40%,排名倒数第二。
为了综合、平衡各个指标,得出一个综合的排名,我们计算出各指标下券商的排名的平均数。该平均数的值越小,说明该券商医药分析师团队在不同标准下的综合排名越靠前。
表8:2019年排名及平均情况
表9:2020年排名及平均情况
表10:2020年排名及变动情况
从表10可看出,2020年,国信证券、国盛证券的综合表现排名大幅提高;而中信证券,银河证券则明显下滑。另外,在考虑了评级本身的合格情况后,兴业证券的表现仍然不佳。
结 语
分析师的研究能力,需要从多方面进行考察,我们的文章和框架,只是提供了一种新思路。从结果来看,即使跟着分析师们买买买,也无法保障跑赢行业大势。超额收益的果子固然诱人,但绝非人人唾手可得。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如果能够选好行业,那么体现行业指数的基金类产品,或许是更为友好的选择。而偏好个股的普通投资者,也仍需提高自我甄别能力,不应迷信所谓最佳分析师。
* 以上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参考
作者为《财经》产业研究中心研究员,编辑:李廷祯
郑慧
微信:Z1025739135
加微信请注明姓名、公司、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