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黄蓝」风波再起,熔炉余烬仍在燃烧

本文首发于故事飞船
全文约2808字,预计阅读时间8分钟

月初时,我发布了一篇有关儿童性教育书单推荐的文章「这个千古难题,爸妈到底该怎么回答?」。当时为了说明性教育启蒙的重要性,在文中也谈论到了目前儿童面临的性侵风险,而半个月之后,一条新闻让我愤怒又胆寒。

有网友在微博爆料,男子在朋友圈发布了三张男童疑似闻大人脚的照片,并配文「M要从小培养」,还在评论区强调「已屏蔽领导家长」。

大多数成年人都了解,M在「性」的语境下代表着的是性虐行为的受虐方。图片加上配文,他的险恶意图昭然若揭。

新闻实在令人窒息,不要说为人父母的我们,任何一个法制道德观健全的人看到都会觉得骇人听闻。但最让人寒心的,还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后续处理的结果。面对这样一个有着明显猥亵意图的洗无可洗的禽兽行径,最后能够给到的惩罚只是开除和短短7天的行政拘留。

确实,单从他的行为和实际造成的直接后果出发,以我们现在的法规,这个处罚并没有什么问题,但可怕的是,我们知道了孩子身边存在着这样一个怀着极端龌龊和罪恶心思的人,却没有办法用更强硬的手段阻止他,继而让孩子永远远离他的威胁。

七天之后怎么办呢?他换一个工作地点卷土重来怎么办呢?再度被曝光?或者隐藏得更深?因为隐藏得更深了,行为也更加恶劣更加肆无忌惮了?他就像投向茫茫人海中的一颗定时炸弹,永远存在着,但不知道何时会引爆、会在哪里引爆、会波及到多少人?

我突然又想起了《熔炉》,那个惨烈而绝望的故事。也突然意识到,熔炉的余烬其实从未熄灭。

01

观念所困,沉默的还有大多数

在所有未成年性侵案件中,我最怕看到的一句话是「这个事情不能说出去,不然以后孩子怎么做人啊?」

2017年红黄蓝幼儿园虐童事件曝光,「老师有一个长长的望远镜,一直能伸看到你的家里」成为了无数家长和孩子的阴影。我们常常担忧孩子受到伤害后,会有一只罪恶的手捂住他们的嘴巴,阻止他们呼救,从而连知道真相的通道都被堵上;而更加绝望的就是,孩子们已经意识到了自己不该沉默,转而向最信任的至亲寻求庇护时,却被以「不能让你以后抬不起头」为由残忍拒绝。

对于孩子来说,这无疑就是严重的二次伤害,不仅没能获得拯救,还被灌输了错误的认知——「爸爸妈妈告诉我,这是一件丢脸的事情,我们只能忍气吞声。被这样对待或许是我的错?」在他们未来漫长的生命中,这些伤害变成了不能宣之于口的疼痛与羞耻,成为夜晚辗转反侧间难醒的噩梦。

我们听过太多这样的例子:受到过性侵害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很容易产生严重的心理和情感障碍。这些情况不仅出现在那些没能得到救助的孩子中间,哪怕是后来获得帮助和心理干预的孩子们也会有。所以如果连他们最亲近最信任的父母都不能为他们发声,他们还能依靠谁呢?

我们要告诉他们的是,「受到伤害不是你的错,真正应该感到羞耻的人更不是你,爸爸妈妈会陪着你一起勇敢地站出来,让伤害你的恶魔付出代价」

记住,别让自己成为捂住他们哭声的那只手。

02

立法缺失,愤怒与悲伤没有出口

其实性侵害是一个很广义的概念,简单来说,它包含了猥亵和强奸。但目前我国刑法中,对于强奸罪的定性是

违背妇女意志,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行与妇女发生性交的行为。或者故意与不满14周岁的幼女发生性关系的行为。

所以在我国,强奸罪的犯罪对象仅限于女性,包括十四周岁以上的妇女和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而男性不能成为强奸罪的对象,这与我国传统法律文化有关。对于奸淫男性的行为,只能定强制猥亵罪。

所以针对男性的性侵害案件中,就更容易存在证据不足、量刑不符的问题。

去年,全国优秀班主任梁岗在校期间猥亵多名男生的事件引起轩然大波。随着细节的曝光,人们都意识到这可能不仅仅是猥亵这么简单,可就是这样一个被事实依据和社会舆论都摁死的案件,去年年底宣布开庭后,却再无下文,连「强制猥亵」这个罪名都不一定能够坐实。我们暂时无法知道其中原由,但那些被梁岗伤害的学生,还要等待多久,才能看到一线光明?

当时,受害者之一的李滔(化名)接受采访时表示,已于11月3日收到了成华区法院的出庭传票,但因在国外留学,开庭时将不能到庭指控梁岗。他提出的远程出庭请求,被法院以案件是不公开审理为由拒绝。他说「我最大的心愿就是作为一名受害者,当庭指证梁岗。判轻判重,对于我们受害者的意义已经并不是很大了,只希望通过案件能够对于社会有一个警醒」

在性侵这件事上,男性成为了弱势方,法律没有全面的保护,舆论会天然觉得他们受到的伤害比女性要小。我们一定听到过这样的声音:「幸亏你是男孩子!又‍‍‍‍‍‍‍不会怀孕」男性面临着的来自法律上,舆论上,维权名义,道德上的……这一系列双标,也值得我们深思。

03

同龄相残,恶魔不分长幼

在未成年人性侵案中,还有一个重灾区就是校园霸凌。施暴的人不再是年长的老师、亲戚、家长,而是和受害者一般大小的未成年人。

不久前,16岁男生小浩(化名)遭受来自8名男同学猥亵与霸凌的经历占据了社会新闻的头条。整整八个月,他承受着语言和身体的双重暴力,最终患上重度抑郁和双向情感障碍等严重的精神疾病。而对于8名始作俑者的处罚,最终只是「每周抄写中专生日常行为规范4遍」

当小豪向老师求助时,得到的回应却是「五年同学不要鱼死网破」「老师希望你今后的学习生活能够更加平静和谐」施暴者尚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学校首先考虑的却是让小豪转校。而当小豪转向母亲时,得到的也只有无奈的「现在不是让你容忍就好的问题,而是警局不会受理的问题」在这样的校园霸凌事件中,成年人的息事宁人和集体噤声无疑成为了压垮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逐渐低龄化的人性阴暗面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而被摊开在日光之下,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监管和惩治,我们尚有无数的空白亟待填补。太多的报道、事件都在警醒着我们,人性的恶,本就不分年龄。我们要做的,从来不是为年幼的施暴者开脱,而是考虑究竟在他们成长的哪一个环节,滋生出了这样的恶。

《熔炉》中有一句话

我们一路奋战,

不是为了改变世界,

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

我们将这些血淋淋的罪恶放在这,也不是为了挑起愤怒、引发恐惧,而是想告诉所有人,尽管有时候现实满目疮痍,但只要发现的眼睛、呐喊的声音和反抗的拳头没有消失,希望和新世界终究会出现。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