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老麻花》外一章 董凯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
 
 老麻花,在我们东北地区,辽南盘锦,乡下的人,都是这种叫法。
  最早的老麻花,得追溯到50年代初期。那时候,我还小呢?我家住在小镇上。记得在″十字街″路口处,有一个″赵家馆子″。馆子,也就是现在人们说的饭店。在那个年月,饭店是很有名的。挂着″四个晃儿″,除了经营炒菜和主食,还做一些油炸食品:油炸糕、大果子、丸子,最主要的还是炸麻花。
  听爷爷说,馆子里有一个大厨叫赵老秀。我也不知道这是真名还是绰号。但经他手炸出的老麻花,不仅香脆可口,而且非常香甜。那麻花内红外白,红的黑里透红,白的洁白如雪。这种老麻花,在那个年月,不仅在小镇上,而且南至营口,北至黑山,东至台安,西至北镇,都是远近闻名,让人赞不绝口。
  后来,我们家从小镇搬了出来。搬到小镇西部的一个国营农场,离小镇18里地。但每逢2、5、8集日,我们就到小镇上赶集,回来时,还会带回几根儿老麻花。由于那时的钱实,一根儿麻花只有几毛钱。
  到后来,市场上,百货里的柜台,也摆上了老麻花。形状的大小、样式也和″赵家馆子″炸的麻花也差不多,但是,让你去亲口品尝时,怎么也吃不出当年的味道了。
  前些年,在北京、天津的市场上,相继出现了用铁盒装的老麻花。虽然包装精致,样式美观,但在品尝时,怎么也找不到当年的感觉。
  如今,在我们辽南盘锦的市场上,油炸的小店铺,一家挨着一家,手艺花样翻新,食品形状各异,尽管变化多端,但是,咬一口粘乎乎的,吃起来也不适口。炸的火号小,颜色浅,看起来,没有食欲。
  现在的盘锦人,过年之前,都要去田庄台购买年货。特别是点心类的食品:麻花、炉果、核酥、蛋糕……
  在那一大排柜台上,各式点心,应有尽有,琳琅满目,让你看得眼花瞭乱。尽管这样,我们也很难找到当年那种原汁原味来。
  老麻花,一晃有60多年了。你今天去哪了呢?我真的好想你!同时,我更想你那段难忘的历史……
 

  2.散文《大皮缸》
  大皮缸,这是我们东北人、辽南人、盘锦人一惯的叫法。乡下人都叫它大缸。
  我们家就有一口大皮缸。枣红色的,上面有黑色的花纹。高1.5米,口径1.0米。这口大缸平平常常,一般农户人家都有,现在市场也有售。
  它虽然算不上稀罕之物,可他却有着一段不平凡的经历呢?
  解放前,爷爷挑着担子,走街串巷,手摇着货郎鼓,这口缸,就是他从田庄台的一个货栈上,用2斗高粱换来的。解放前,爷爷、奶奶一直用着。
  在我小的时候,我家住在小镇西边的一个国营农场。
  记得那时候,我们家经常搬家。有时一年要搬几次家,从东搬到西,从南搬到北,那日子和打游击差不多。虽几经周折,仍在那个农场的区域内打转转。
  1989年,由于爷爷身体患病,他从供销社提前病退了。我们家又从那个国营农场,搬回了老家青沙坨。
  每一次搬家,都要损失一些物件。唯有这口大缸,一直跟随着我们游来荡去,它始终没有离开我们。原因是,它是我们生活中的必需品。
  这口大缸,一年四季常年用它装水。到了冬季,还要用它积酸菜。
  爷爷、奶奶病故以后,依旧用它装水、积菜。
  其实,现在的市场上,有很多装水的用具。比如:各式的塑料筒,它完全可以取代大缸。用塑料筒装水,放在橱房里,既美观,又漂亮,非常实用。我们为啥要用这口大缸呢?
  有时,家里的孩子们也说:″现在,别人家都用塑料筒,放在橱房里,既美观大方,又非常实用。用这大缸干啥?″我说:″这口缸不能扔啊!这是我们祖孙三代的传家宝啊!″孩子们冲我点点头,没有作声。我的心里明明白白:他们对我的解释不认同,可我还是一意孤行,执着地把它留下,因为它是那个时期的历史见证,同时,又是一种乡土文化的传承。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60年了。每当看到这口大缸,我就想起那里边的故事,我就回忆一次那段历史。
  2021.2.19.13.48分于盘锦

  

抄袭必究,版权所有,图文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作者简介:董凯.笔名:恺悦.网名:山巅白雪.祖籍:内蒙古通辽,现居辽宁盘锦.1955年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1993年毕业于河北文学院.中国乡土诗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乡土诗人,中国乡村作家,盘锦市作家协会会员,盘锦市诗词学会会员,盘锦市儿童文学学会会员,盘锦市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盘锦市音乐家协会会员,盘锦市电影家协会会员,2018届新时代中国故事高研班学员,盘山县作家协会副主席.

======================

扫描二维码留言给作者

赞赏声明

关于原创打赏行动,自愿参与,量力而行。稿件所得款项50%将作为稿酬支付给作者,优秀稿件入选《上海文坛作品集》,用稿量大。另外50%,我们将投入《上海文坛》运营,主要用于编辑工作。相关作者发现自己的作品被人打赏了,请加主编微信,并说明情况,告知真名,以便确认。原则上一个月一结(每月1号,结上一月的打赏,作者主动联系编辑,超过1号晚上12点不领取视为支持上海文坛运营。由于编辑工作繁重举步维艰,故66元之内的留作平台维护)。不愿自己作品被人赞赏者,来稿时请注明。

根据留言情况等决定发布各大网站。

投稿须知

(0)

相关推荐

  • 《影游视界》走进冷东之一

    冷东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南部最大河流--辽河盘山段岸边,辽河从这里穿境而过.辽河汉代以前称句骊河,汉代称大辽河,五代以后称辽河.辽河发源于河北省平泉县七老图山脉的光头山,流经河北.内蒙古.吉林.辽宁四省( ...

  • 中国地理:辽宁省(盘锦篇)

    辽宁省地图 中国地理:辽宁省(盘锦篇) 位于辽宁省中南部, 地处辽河三角洲的港口城市盘锦市, 有"鹤乡""油城"."湿地之都"等美誉. 是我 ...

  • 每个人都有装水的“缸”

    每个人都有装水的"缸" 海 有一天,突发奇想.感觉每一个人这一辈子能力的不同,就好像大家拥有的装水容器不同,有的人是一个小碗,有的人是一个大缸,甚至有的人是一个池塘.但有一个规则, ...

  • 散文《康乃馨》外一章 董凯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 1.康乃馨 火红的五月,色彩斑斓,草长莺飞,彩蝶起舞,鸟儿鸣啾,满街的康乃馨,在明

  • 散文《元宵节》外一章 董凯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 1.散文<元宵节>外一章 董凯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上宵节.灯节.秦始皇名政,因避讳故称端月十五.该日为一年 ...

  • 散文《家乡的雨》外一章 董凯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   雨是家乡的情,也是家乡的魂.如果没有雨,家乡的庄稼是一句空话. 记得在40年前,那时还吃生产队的大锅饭.都过″九九″了,天 ...

  • 散文《春夜听雨》外一章 董凯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   当夜的漆黑走过都市的喧嚣,寂静.平和.神秘成了夜的主题. 此时,一场春雨飘然而至,没有风声入耳,没有雷鸣相随,只是柔和地滋 ...

  • 散文《西塘闹市》外一章 董凯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      浙江省的嘉善县,号称″吴根越角″.有一座水乡古镇,饱经千年的历史云烟,依然将今日的富丽繁华,上演得生动绚丽.这就是江 ...

  • 散文《清澈的池塘》外一章 董凯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 1.散文<清澈的池塘> 董凯 距离小村越来越近了,好像呼吸一口潮湿的空气,就能消除身心的疲惫,洗去一路的风尘.啊! ...

  • 散文《阳谷亭》一一山东阳谷县名由来 外一章 董凯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   1.散文<阳谷亭>一一山东阳谷县名由来 外一章  董凯 山东阳谷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源远流长.在这片古老 ...

  • 散文《走进宏村》外一章 董凯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       1.散文<走进宏村>外一章  董凯 宏村,古称弘村,形状有牛,占地30公顷,是安徽省黟县桃花源里的古村 ...

  • 散文《端午趣话》外一章 董凯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    端午节,在农历的五月初五,俗称″开初,初"之意. 初五可以称为端午.农历以地支记月,正月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 ...

  • 散文《感受春雨》外一章 董凯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 1.散文<感受春雨>外一章  董凯 或许刚刚经过了一场疫情,或许冬天的郁闷和压抑,或许呼啸的北风.冬天的残雪在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