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人丨王沂东:油画回“老家”

王沂东是中国当代油画新古典风代表人之一,他的技法,不管是在造型上还是用光上得益于西方油画大师拉斐尔和伦勃朗。哪一位中国油画家不是从西方油画经典中寻求灵感?所以我们不能妄断他的油画在技法上能够超越西方,但是他的作品是具有中国民族风格和精神的。在他从西方古典向乡土题材回归时,画面色彩的整体布局处理、细腻的表达,整体上给人一种抽象感,一种来自整体大块上点线面的抽象感,让你产生一种错觉,似乎能在这恬静的氛围中闻到苦菜花的味道。

早期作品

我在猜想这是否有着两点意味:第一,王沂东对沂蒙山童年生活有着深刻的印记:朴实的家人、景色和姑娘们,就这样干净地戳打着他的心灵。他对农村的记忆是丰富的,经过艺术加工处理抽离出来,“红嫁妆”、“大棉裤”、“免裆裤”……便成了他独特的视觉语言符号,这些具有农村题材色彩独特的美感。

我想“回老家”应该是他儿时最美的回忆,因为那里“接地气”,那里可能有姐姐们带你上山、采果、捉迷藏……他的作品恰恰真实地还原了王沂东心底最美的那一瞬间。他对农村的记忆是丰富的,他经常运用的视觉语言符号“红嫁妆”等同时也是农村题材中色彩最为亮丽的一道风景。特别是后来,从他对十几岁农村姑娘的描述中,我们能鲜明地感受到那些姑娘清澈的就像一瓢农村的井水。王沂东记忆中的这些画面成就了他自己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姑娘们的表情、动作如此动人、如此美丽。这是一个画家在自我认知过程中独特的思考,这也许就是王沂东对美的追求、对人性中单纯力量的追求。我们可以想象当王沂东还是一个农村小孩的时候,在物质匮乏的情况下,看到热闹的农村婚礼,然后凑上去,同其他玩伴一起抢着要糖吃、看新娘子身上漂亮的红棉袄,还有即将嫁为人妇的新娘脸上的胭脂红……看到他的作品就能感受到这样一种共鸣,这是王沂东或早于他或晚于他的同时代的人们共有的记忆。

现在再回到技巧上,我想,一张油画要画二三个月的时间,不能指望像国画家那样用全身力量一蹴而就。所以我想艺术家要保持长久的创作激情度是不可能的,所以有时我并不太喜欢油画,因为总感觉这是不是制作性太强了,但欣赏王沂东的油画,我感觉不到时间在油画布上留下的“腻”感,这种“腻”感是指一种被重复粉饰而留下的视觉饱和感。所以我认为王沂东的油画体现出一种精神性,也许他在用小笔触调和颜料时,那些最美的回忆已经定格到了画面中,他享受这种安静的回忆和创作吧,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王沂东喜欢戴帽子了,腼腆、不自然地显露心声,因为长期的古典技法绘画经历和记忆让他其实将自己包裹得很严。

代表作品

王沂东-白玉兰-61×50-布面油画-2000

王沂东-早春-100×80-布面油画-1995

王沂东-石榴熟了-60×50-布面油画-1999

王沂东-穿锦缎衣服的妇女-61×43-布面油画-1999

王沂东-沂河水-190×185-布面油画-1993

王沂东-听雨-夏秋时节-100×90-布面油画-2006

王沂东-秋风掠过山梁-100×150-布面油画-1992

王沂东-泉-179×90-布面油画-1998

王沂东-听雨-89×89-布面油画-2000

王沂东-一缕清风-190×190-布面油画-2009

王沂东-醉新郎-105×138-布面油画-1994

王沂东-一抹白云-100×100-布面油画-2008

王沂东-寄语青石沟-118.6×72.8-布面油画-2011

王沂东-深山的太阳-150×100-布面油画-2005

王沂东-美丽乡村-100×100-布面油画-2009

王沂东-冬天里的阳光-180×130-布面油画-2004

20王沂东-吉日-150×100-布面油画-1995

王沂东-闹房之二-吉祥烟-150×250-布面油画-2006-2007

王沂东-青春-132×82-布面油画-2000

王沂东-唢呐闹春-150×180-布面油画-2005

王沂东-阳光和我同行-180×145-布面油画-2006

王沂东-我心中的远方-150×100-布面油画-2006

王沂东-雪落无声-100×150-布面油画-1996

王沂东-罂粟花-150×100-布面油画-2000

王沂东-春袭羽萍沟-180×145-布面油画-2009-2010

王沂东-约会春天-150×100-布面油画-2007

王沂东-沂河边上-150×100-布面油画-2002

王沂东-盛装的维吾尔族姑娘-120×60-布面油画-2012

王沂东-二妮的红盖头-140×80-布面油画-2013

素描作品

来源丨写生基地

编辑丨小美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