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告诉你:肝不好,就多按按这8个特效...
老中医告诉你:肝不好,就多按按这8个特效穴位,效果好到没话说,建议转发收藏!
1.太冲穴——养肝——消肝理气、平肝泄热、舒肝养血、清利下焦。
位置:足背侧,第一、二趾跖骨连接部位中。
作用:按揉太冲,清肝消气。太冲是肝经上的原穴,刺激此穴有助于打通整条肝经的经脉,起到理气消肝,增强体内血气供应,疏通郁结,平息内火的作用。
2.行间穴——养肝——生风化火、排出肝火。
位置:足背侧,当第1、2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作用:按揉行间,宣肺止咳。具有疏肝健脾、和胃降逆之功,清肝泻火、宣肺止咳之能,能有效缓解呃逆、泄泻、咳嗽等症。
3.大敦穴——养肝——生发风气。
位置:足大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作用:能达到清肝明目之功效,可使头脑清晰,神清气爽。
4.足三里穴——养肝——燥化脾湿,生发胃气。
位置:小腿前外侧,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嵴一横指处。
作用:帮助肝脏疾患,通经活络、升降气机。
5.三阴交穴——养肝——健脾化湿、舒肝益肾。
位置: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作用:三阴交穴位是脾、肝、肾三条经络相交汇的穴位。其中,脾化生气血,统摄血液。肝藏血,肾精生气血。
6.后溪穴——养肝——清心安神, 通经活络。
位置:手掌尺侧,微握拳,当第5掌指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处。
作用:主治头痛项强、目赤肿痛、落枕、耳聋、耳鸣、鼻衄、癫痫、疟疾、黄疸、盗汗、腰背腿痛、肘、臂、手指挛急等。
7.肝俞穴——养肝——疏肝利胆,理气明目。
位置:背部脊椎旁,第九胸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
作用:是肝脏经气传输之处,肝主疏泄,故有疏肝解郁、利胆退黄、理气止痛之功,主治黄疸、胁痛等。
8.期门穴——养肝——疏肝理气。
位置:在胸部,当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作用:治疗肝病、荨麻疹;胸胁胀满疼痛,呕吐,呃逆,吞酸,腹胀,泄泻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