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一脉,为何南方重宗族亲情,而北方相对淡漠?

中华一脉,南北不同俗

中国是一个疆域辽阔的大国,南北差异自古有之,且不论各地方言、习俗、发音习惯上的差异,仅仅从“甜咸豆腐脑”到“冬至吃饺子还是汤圆”这个话题,就曾引起网友们的热情互动,彼此调侃之余且行一乐。

除此之外,南北方还有一个更加明显的差异,那就是关于宗族这一观念。

北方人听到宗族可能第一时间难以反应过来,潜意识里总觉得好像是上个世纪前的产物,似乎离我们已经很遥远了。

但南方人对此十分清楚和熟悉,因为南方不仅保留着宗族族谱之类的物件,还修有不少祠堂,每到节日,宗族内的人们都会聚集起来或祭祀或吃饭、玩乐,颇有古代世家之遗风。

南方的宗族通常以相同姓氏为特点这与北方南部省城以姓氏为名称的村庄有些异曲同工之处。

例如河南山东的某些村庄取名刘庄、李庄、王家村,通常这个村庄里居住的人们都是姓刘、姓李、姓王的居多,有的也有少部分外姓的,属于外来人口。

经常到南方旅游的朋友们应该知道,南方的著名古迹有很多都是遗留下来的宗祠,有些至今香火鼎盛。

前些年曾爆出广州宗祠伫立在高楼大厦当中,俨然成了“钉子户”,任何人都不允许拆除

一些宗族里的成员不乏富贵人家,他们甚至扬言:“谁要拆宗祠,就把谁家的公司买下。”

这些厉害的宗族成员维护宗祠的决心态度都十分坚定,连那些平日里财大气粗的地产商都不敢轻举妄动。

前两年热播的电视剧《破冰行动》里,由王劲松饰演的的反派对大家宗族之间的演绎就十分传神。

在警方深入腹地试图抓捕其中一位成员的时候,他带领着宗族内所有人冒着大雨聚集过来,试图知晓原委,在宗族成员的簇拥下,王劲松饰演的宗族元老有着压迫感极强的气势。

后来,尽管宗族元老付出了大量资源和钱财,终究还是没能挽回成员的牢狱之灾。而这个闭塞的小村庄的复杂人脉,令警方的线索变得扑朔迷离。

剧这个故事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宗祠也是真正存在的,一切都有原型,只不过在剧情方面被艺术加工了。

地缘有别,造就风土人情

《破冰行动》的原型故事的确有,就发生在广东的一个小村庄里。

事实上,发生在现实里的故事比电视剧所表现得更加具有戏剧色彩,一个宗族元老早年靠地产发家,于是想要带领全宗族的人一起致富,心愿是好的,可惜走上的却是一条不归路。

这个故事也从侧面阐述了南方人对宗族的看重,他们之间不一定有直接的亲戚关系,但只要同姓同氏,即可视为一家人。

一家人的毫无保留在他们之间有相对意义上的体现,宗族成员无论哪一位遇到困难,其余人都会关心帮助。

无论哪一位兴旺发达,都忘不了与宗族成员一起欢聚,其余人也都会发自内心地祝福。

我国著名的老中医张至顺曾在一次演讲中深情回忆道:“我小时候穷,母亲生了重病,没有钱请大夫,我们三个小孩只能到张家的宗祠去,求宗族里的人帮忙,大家都姓张,遇到困难,都会帮一把的……”

事实证明,他的判断没有错,宗族人员毫不犹豫地帮助了他,虽然请到的大夫毫无医德,这才使得张至顺后来坚决地从事中医,免费为穷人看病二十年。

张至顺

但时至今日,这位已然到了耄耋之年的老中医仍旧对张家的宗族人员有着道不尽的感激。

这就是南方人的宗族情节,他们互相帮助,彼此温暖。谁家生了孩子,也要按照族谱里的字辈排行来取名。

例如宗族姓张,这一辈是“国”字辈,于是这一代的孩子们都要以“张某国”或“张国某”这样的形式来取名。

等到未来这些孩子们长大,如果他们在某地遇见,很容易就能从姓名和籍贯判断出是否为自家宗族里的亲人。

这些传统在北方已然消弭殆尽,仅有河南、山东等偏于南方的省份还有部分地区保留着族谱的习惯,但宗祠已经渺无踪迹。

要说南方北方在饮食文化上的差异还可以用气候以及地理环境来解释,那风土人情上的差异也这么大,又是为什么呢?

南方宗祠盛行,宗族观念深入人心,而北方却相对淡漠,这难道是地理位置和气候能决定的吗?

气候诚然决定不了,但历史地理因素可以决定。早在三国两晋时期,北方作为政治中心,连年的战乱迫使人口南迁。

人们从北方到了南方,一个陌生的环境里,为了团结力量彼此照应,通常会按照氏族聚集的方式来居住生活,这也就是为什么南方的许多村庄以姓氏为名,到村民皆同姓这一现象的产生。

《晋书》云:“洛京倾覆,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

晋朝的衣冠南渡之后,五代十国又经一乱,又至北宋末期,靖康之耻过后,东京被金兵占领,南宋赵构逃至杭州,建立南宋,从此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衣冠南渡

但尚为金占区的河南山东一带仍旧保留着汉人的火种,那里曾爆发多次民间起义,因此,至今北方的河南山东等部分地区仍旧保留着家族族谱和一些家庭意义上的宗族观念

历史传承,差异古今有之

在古代的很长一段时间,宗祠是皇亲贵胄的专属,普通百姓是没有资格联宗立庙的。

而如今,人们到南方旅游,到处可见非皇家贵胄建造的宗祠,那一座座建造于古时候的宗祠依旧保留着当年的建筑风格,这与传统意义上的说法多有不同。

据说这与明朝的一位皇帝有关。

明武宗朱厚照只活了31岁,他一生没有子嗣,因此皇位的传承就成了问题,不知该传给谁。

如果按照宋高宗赵构当年宗族认子的方式,在时间、年龄上不但多有不便,而且这些人也不符合皇位继承人的标准,当时,最适合继承皇位的是朱厚照的堂弟朱厚熜

嘉靖帝

为了将皇位传给朱厚熜,朝堂上下经历了好一番争论,经过重重困难,朱厚熜终于顺利当上了皇帝,是为嘉靖帝。

后来,嘉靖帝为了使自己的皇位更加稳固,也是为了祭祀他那没有当过皇帝的父亲,于是下令开放宗祠,这一举措使得平民百姓家族也可以参与到修建宗祠、祭祀祖先的活动中来。

从那以后,宗祠蓬勃发展,遍布到全国各地。时至清军入关,北方一带遭到战乱,人们再度南迁,南迁后的汉人被称为“客家人”。

他们主要分布在江西、广东、福建等地。而经过现代科学的DNA观测显示,今天的客家人的基因便来自于河洛一带

中华民族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明不断带的民族,有着饱经苦难的历史。

历史上华人、汉人大规模的南迁共有六次,每一次都是由于战乱影响而被迫迁移,他们从土地辽阔的北方来到丘陵湖泊遍地、农田分散的南方,聚集而居成了他们最好的选择。

这样的生活方式有利于宗族内成员团结起来开拓农田,耕种上更为方便,生活上也能互相帮助。

长久以来在一起形成的亲情和宗族观念自然较之独门独户的北方更加密切,这也是当时的社会环境使然所形成的必然结果。

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业化的经济重心是以北方为主,后来港口开放,南方人的舞台由此形成,有东方犹太人之称的义务商人最开始便是由宗族群体演化而来。

他们在经商致富上形成一股重要力量,由个人到宗族到地域,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也为世界贡献了一份来自东方的经商智慧。

除了义乌商人以外,南方还有许多由宗族团结谱写的商业神话,比如温州帮、潮汕商帮等。

在现代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以南方为主的科技化潮流占据贸易上的主力,先进思潮和流行事物的涌入也多以南方为主。

北方由于地缘政治等因素,思想观念上较之南方还较为保守。

不过,宗族文化作为旧时代的产物,是在新时代迸发新的流行方式,还是在时代的演变与交替中渐渐消融,仍旧难以预料。

北方曾经以游牧民族为主,南方则为鱼米之乡,随着时代的变迁,今日之南北差异已经渐渐缩小。

甚至于连“甜咸豆腐脑”这样的日常生活差异都成了双方网友互相调侃的段子,足可见随着交通的发达,南北方人民之间的互通有无,南北方之间的界限也在逐渐模糊。

如今北方也有组织姓氏协会,定期祭祀祖先的活动,如比干诞辰之际,全球的林姓华人华侨都会如期来到比干庙参加祭祖。

再如岳飞诞辰,全球的岳姓华人华侨也会不远万里来到岳庙祭祀先祖,他们有的出资修建庙宇,有的依据家谱撰写文献资料。

他们为寻根问祖跋涉千山万水而来,最终目的都是为宗族的繁荣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南北方人们会在互相学习彼此长处的过程中,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而这种生活方式不必以地域为标签,只需以志同道合为目的。

(0)

相关推荐

  • 编修家谱必读:论始迁祖 【转载】

    论始迁祖:从胡适的一篇谱序谈起----廖庆六 内容提要:本论文将以评介胡适的谱序开始,继而论述"始迁祖"在族谱文献中的意义及在宗族文化中所扮演的关键性角色.事实上,始迁祖可以做为一 ...

  • 林作尧‖刍论客家人的迁徙和落居

    刍论客家人的迁徙和落居 文/客都林作尧 [摘要]客家先民究竟何时开始从中原南迁?这也是学术界颇有争议的问题.笔者据几十个客家姓氏族谱查考中发现,中原人氏南迁真正与客家民系有明显直接关系而又成批成群.有 ...

  • 叶氏辛丑清明邛崃祭祖记

    祖祠位置在成都三绕邛崃大同站处.上午十时许,天气阴冷.从小径入一里许,见从各地来祭祖的宗人开始多了起来.路边多有老妪设摊卖纸钱香烛.看起来每年到这里拜祭的叶氏家族后人一定不少. 正寻找位置停车,一行操 ...

  • 《族谱》之重 族谱之重,重于...

    <族谱>之重 族谱之重,重于泰山!观天下典籍,唯谱牒世代相续.连绵不断.神人共在,对宗族而言,殊圣无可比拟!启笔告于祖,圆谱付于神,因此每次嗣修族谱,当心存敬畏.族谱内含宗祖之言.宗祖之规 ...

  • 中华一脉,为何南方重宗族亲情, 而北方相对淡漠?【一点资讯】

    中华一脉,南北不同俗 中国是一个疆域辽阔的大国,南北差异自古有之,且不论各地方言.习俗.发音习惯上的差异,仅仅从"甜咸豆腐脑"到"冬至吃饺子还是汤圆"这个话题, ...

  • 《假如王子睡着了》陈柏霖化身“厨神王子”重拾亲情人生

    童话故事里的王子都被设计成玉树临风,高大威猛,帅气逼人,可谓是人见人爱的天之骄子.王子们素来天赋秉异,不是通过水晶鞋找到了"灰姑娘",就是用深情一吻化解了白雪公主的苹果魔咒.但请别 ...

  • 中华书脉•郑道昭:隐匿千年的书法大咖

    在我国书法史上,南北朝是一个极其光辉灿烂的时期,特别是北魏碑刻为主要形式的"北碑"形成了"碑学"艺术流派,一直延续影响到当代书法艺术.而北碑的代表人物就是北魏诗 ...

  • 中华书脉·篆刻史上的巨擘:赵之谦(下) 赵之谦和他的印人朋友

    晚清一代,出现了赵之谦这样一位传奇人物.他生在没落的时代,却于蒙尘的时代里熠熠生辉,于诗.书.画.印上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对后世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于画,他开"海派"之先河,影响了后来 ...

  • 前后相承 一脉贯通 |《爱是亲情的密码》张瀚文

    精写作  学生佳作 爱是亲情的密码 --<傅雷家书>读后感 山东潍坊文华学校2018(8)班 张瀚文 我时常会思考一个问题,父母是真的爱自己的孩子吗?为什么他们总是那么善变,上一秒还是风平 ...

  • 散文||暑气重,亲情浓

    暑气重,亲情浓 热浪,一浪高过一浪,36度高的"炎"酷暑难耐.可是,亲人聚会的热情更高. 7月14日――15日,妻子娘家亲友团(微信群叫:陈氏集团)接受儿子唐赟邀请,去淮安短暂旅游 ...

  • 台湾中正大学教授郭静云:中华文明源头在南方而不是北方

    北纬32°:亚非古文明起源猜想 [核心提示]黄河上中下游的纬度差距非常大,气候和生活环境往往不一致,并不具有成为一个大而完整的早期文明轴心地区的条件,反而应该表现为众多零散的文化区才合理,并符合在文明 ...

  • 中华书脉•蒙古状元:泰不华

    元代时期,蒙古入主中原,倡导学习汉民族文化,因此造就了一大批少数民族书法家,他们既是元代各民族文化和蒙古文化的化学反应,也体现了汉文化的巨大影响力.而元代的篆隶书法,最重要的特征是篆隶书法开始纳入文人 ...

  • 中华书脉·大明之风华:解缙(上)大明才子解缙

    要说这明代真是个盛产才子的时代,除了最具人气的"江南四大才子"(按照正史的说法应该是叫吴中四才子,即唐寅.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四位)之外,又有"明朝三大才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