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加葛根汤方证
桂枝加葛根汤人
一、药物组成
二、核心方证
情况一:恶风、脉浮弱、汗出倾向,颈项肩臂不适/腹泻。
情况二:气上冲而无水饮、无里实热,桂枝汤证而现阳明外证。
三、关于桂枝加葛根汤的解释
桂枝汤证而现阳明外证:体质偏弱或一般,容易汗出、脉象偏浮,同时有口干、鼻燥、咽干、目疼、面赤等阳明外证表现,相对地,有些患者怕冷的症状则可能会显得有些隐晦。
颈项肩臂不适:肩痛、肩凝、肩背痛、腰痛、头痛、头重及耳鼻咽喉部、眼部的各种异常状态,都可以考虑葛根的运用。(参考葛根汤之项背强几几)
四、体质
禀赋一般,体型中等,体力稍弱,偏瘦,肌表松弛,易汗、易受风邪,面色或黄或暗红,而其舌大多淡白中带有紫色,或暗红而不鲜活,舌苔薄白而不厚腻,腹直肌稍有拘挛,项背部多强急。
五、鉴别
葛根汤:葛根汤和桂枝加葛根汤的区别不在于是否能看到汗出,其区别应该是当前患者的皮肤是“干燥还是湿润”(多表现在头面、背部、前胸、尺肤,需要医者用手摸)。另外,患者体质的强弱、毛孔粗大还是细腻,脉搏的力度也可以用来判断是否经得起发汗。特别要注意的是,桂枝加葛根汤也有无汗的情况。
桂枝加桂汤:虽然气上冲的表现可能有相似之处,但桂枝加葛根汤中的葛根能清热生津,这是可以鉴别的。
六、名家运用特殊经验
张丰强:本方证于大杼、肺腧穴部位可见点状或片状红晕、充血,并有光泽。沿膀胱经、阴维脉、三阴交可触及梭条状结节,并有压痛。
七、疾病谱
1.痹症:颈椎病、项背部神经痛、头项僵痛、肩部酸痛、落枕、风湿性关节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
2.五官疾病,尤其是鼻窦炎、三叉神经痛、中耳炎。
3.其他:荨麻疹等皮肤病、感冒、痉证、气上冲、腹泻等。
八、常见的加味/合方
1.如其人并不消瘦,或皮肤松弛而下肢浮肿者,可去甘草,加黄芪30g;
2.如其人肤色黄暗,皮肤粗黑,可加麻黄5g;
3.如头痛头晕,加川芎15g;
4.如便秘苔厚,可加大黄5-10g。
5.化脓性鼻窦炎:加川芎、桔梗、薄荷。(娄绍昆妙法:在药即将煎好之时,加入薄荷10g左右,搅拌,再煮1分钟,使患者趁热气熏鼻,直至鼻部三角区充血,再服药。)
九、针灸治疗穴位
外感、汗出而项背强:风池、身柱、风门、外关、合谷、申脉。(强刺激)
解释:
风池:项强、头痛、恶风;
身柱:项背强、发热;
风门:项背强;
外关、合谷、申脉:疏通凝滞,治疗头痛、发热。
十、注意事项:
1.黄煌教授认为,此方服后会有一些特殊的反应,如牙痛、虚弱感、饥饿感、头面部发热感、便秘等。这是头面部供血改善后的反应,只要原来的症状改善,不必改方,减少服用量即可。
2.葛根虽能治疗轻微的热证,但对于热证还是应当慎用,尤其是肢节疼痛伴红肿灼热者。
十一、桂枝加葛根汤无汗案
陈某某,男,4岁半。1963年8月15日突然发热,恶心呕吐,4小时内抽风2次,因昏迷而急诊入院。患儿大便呈脓血样,有里急后重现象,当时诊为急性中毒性痢疾,用冬眠药物及温湿布裹身。翌日,面色转灰暗,寒战高热,呼吸微弱,经人工降温16小时,方得呼吸均匀。复温后第二天开始,每日上午发生寒战,且有紫绀,肢凉,午后高热(42—43℃),无汗,时有语妄躁动,每日下利脓血便20余次,胀,里急后重,无呕吐,食欲尚可。血栓:白血球逐渐减少,出现粒细胞减少征(白血球总数600/立方毫米,中性0%)。大便培养:福氏痢疾杆菌阳性。耐药试验:对多种抗菌素等药物不敏感,于26日请我院中医会诊。
诊时患儿呼吸促迫,唇色淡红,腹满不硬,午前寒战,午后高热,右脉沉滞,左脉弦大而急,舌质色淡,苔薄白而腻。证由暑湿内伏,新凉外加,表郁里结,以致升降阻滞,营卫不通。若单治其里则伏邪不得外越,内结必然更甚,病为正虚邪实。幸胃气尚存,津液未竭,急宜升阳明,和营卫,开玄府之闭,达邪外出而解里急。
方用桂枝加葛根汤:粉葛根6克,桂枝3克,白芍3克,炙甘草3克,生姜2片,大枣2枚。
上药用文火煎取180毫升,每4小时服30毫升。药后另服荷叶、炒粳米煎汤。仿桂枝汤服法以助汗。药后当夜里汗出,但小腿至足无汗,体温渐降,四肢转温,今晨无寒,但仍有脓血便及里急后重,前方去桂枝、白芍,加健脾化湿之品调理一周而愈。
十二、桂枝加葛根汤方证状态猜想
关于这一点,有必要先从“气上冲”说起,而要说明“气上冲”,我们可以先从桂枝的作用来认识。从桂枝甘草汤的“心下悸”、桂枝汤的“气上冲”、桂枝加桂汤的“奔豚”中,可以很容易得出桂枝能治疗“气往上走”这样的结论。
为进一步理解桂枝的这种作用,有必要解释一下奔豚气。看看《难经》怎么说:
由此,奔豚气可以这样理解:
桂枝为辛温之药,可引导气体沿生理途径向上走,桂枝治疗气上冲即是引导肾之阴气从生理途径排出,从而结束病理途径的气上冲。奔豚汤主治“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本方中具有升提之力的药物主要是葛根,而其用量多至五两,相对其它药物来说用量较大,这似乎暗示了葛根可能具有类似桂枝治疗“气上冲”的功效。
如果桂枝与葛根都具有治疗“气上冲”的作用,那么在桂枝加葛根汤中,二者合一,似乎便有了桂枝加桂汤的“外貌”。既然桂枝加桂汤具有治疗“奔豚气”的作用,那么桂枝加葛根汤是否也可以呢?我想应该是可以的。《医宗金鉴》曾提到:葛根浮长表阳明,缘缘面赤额头痛,发热恶寒身无汗,目疼鼻干卧不宁。“缘缘面赤、目疼、鼻干、卧不宁”即可看作“气上冲”的表现,虽然原文是指葛根汤,但很可能也部分适合于桂枝加葛根汤。
对于这样的病症,我想应该判断为气上冲或者奔豚,因为没有振水音、也没有水饮表现故而排除了苓桂剂,既没有胃火旺盛而排除石膏剂,也不像是奔豚汤证表现,因此最后锁定在桂枝加桂汤上。虽然桂枝的“气上冲”的确有可能出现“假热”,但临床上的真假不是截然分开的,真真假假时有混杂,当时仍然虑及桂枝、生姜的辛温之性,希望用葛根在治疗“气往上走”的同时也清热,正巧患者主动诉说颈部不适,如同抓到救命稻草的我最终保守地选择了桂枝加葛根汤治疗:葛根45g(先煎)、肉桂10g 、赤芍10g、生甘草8g、生姜3片、大枣14g。嘱其每天最后一次服药最好在晚上23:30(即加重前半小时,当时患者本身也睡得较晚,故如此嘱咐),服后注意保暖。
或许是歪打正着,患者诉当晚服后次日便觉大有好转,唯鼻子尚有一点发热、喉咙偶尔有阵发性发热,但已不明显,两剂服完,“气上冲”的症状便完全消失。虽然后来随即出现喉咙中有轻微的黏痰而咳之不出、咽之不下的感觉,但在予以两副半夏厚朴汤后也逐渐缓解康复。
如此运用桂枝加葛根汤的病案我并未见过,当时只是一时兴起使用了本方,或许桂枝汤、桂枝加桂汤也能治好吧。此案之后我一直感到不放心,始终认为这样的使用没有底气,也怀疑自己加用葛根是在画蛇添足,以致于患者后来出现类似“梅核气”的表现,且其颈部不适也并未因桂枝加葛根汤而好转。
不过后来,我看到民间经方医师蔡长福几个类似“气上冲”的医案:第一个是用葛根汤合白虎加黄连治疗一激动就脸红、手发热、鼻子干冒热气、口干、眼眶难受、翻来覆去睡不着的女子;第二个是用葛根汤合酸枣仁汤治疗月经后睡不着、心情急躁、手脚掌皮肤厚而起皮如老姜的女子;第三个是用葛根汤加大量黄连、连翘治疗鼻子内部胀、眼眶胀、眉毛的里面一直胀到头顶,甚至感到头发里面也胀,一到感冒的时候就流黄鼻涕、粘稠(自诉比脓还粘稠)的女子。
随后又了解到《伤寒六书》的柴葛解肌汤主治中就有“目疼、鼻干、头疼、眼眶痛”这样的上冲证;孔祥辉运用葛根芩连汤治疗颈椎病时,发现多见寸脉浮滑、口干、头胀感等证,似乎也有点气上冲的意思;蒲辅周老先生的无汗案,患儿的呼吸急迫一症算不算气上冲呢?一系列的发现,让我有了如同找到亲人般归属感。或许,人就是这样害怕孤独的物种吧。
基于此,我斗胆猜测桂枝加葛根汤的方证状态可以分为量变与质变,量变基于桂枝汤证:因为患者自身就体质偏弱,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激惹,使得营卫之气在体表分布不均,多的地方容易发热、汗出,少的地方则怕冷、无汗,全身也有说不出的不适感,这样的状态即营卫不合。然后加上以下两种情况:①由于胃气过度输向背部,引起局部气血循行障碍,故而出现项背强几几或头晕不适的症状;②由于胃气过度地向体表供应,导致体内胃气相对不足,进而出现腹泻的表现,这样的状态多伴有外感发热、苔薄脉浮。
质变则是由于脾气过度向肾脏输布,导致肾脏超负荷运行而引起气上冲(多在头面部体现出来),同时伴有轻度化热、津伤的阳明外证表现。
最后,还有几个疑惑:
①如果桂枝和葛根都具有治疗气上冲的作用,那它们之间的上冲表现是否有所不同?该如何区分?(拟答:葛根具有桂枝不具备的生津作用,葛根的气上冲应该会伴随一定的津伤表现。)
②由桂枝加葛根汤是否可以推出葛根汤也具有治疗气上冲的作用?从蔡长福的医案中或许可以得到一些正面回答,但关于这方面的案例仍然不充分,需要进一步探讨与临床。
③葛根性本偏凉,桂枝汤既然能治疗气上冲,那么葛根在桂枝加葛根汤中的作用是否只是防止化热,治疗“目疼鼻干头胀、化热津伤”这种阳明外证,而与气上冲无关?桂枝加葛根汤是否本就无所谓质变?质变的提法是否有些小题大做?如果葛根不具备治疗气上冲的作用,那么奔豚汤之葛根的作用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