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家大院为何能够保存至今

乔家大院(The Qiao's Famaily Compound):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二级博物馆,国家文物先进单位,国家级青年文明号,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乔家大院又名在中堂,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始建于1756年,整个院落呈双“喜”字形,分为6个大院,内套20个小院,313间房屋,建筑面积4175平方米,三面临街,四周是高达10余米的全封闭青砖墙,大门为城门式洞式,是一座具有北方传统民居建筑风格的古宅。

乔家大院陈展有5000多件珍贵文物,集中反映了以山西晋中一带为主的民情风俗;陈列有农俗、人生仪礼、岁时节令、衣食住行、商俗、民间工艺;还设立有乔家史料、乔家珍宝、影视专题等的陈列。

乔家大院是一座雄伟壮观的建筑群体,设计之精巧,工艺之精细,体现了中国清代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具有相当高的观赏、科研和历史价值,是一座无与伦比的艺术宝库,被称为“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素有“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之说,名扬三晋,誉满海内外。

乔家大院三面临街,不与周围民居相连。进入乔家院大门是一条长80米笔直的石铺甬道,把六个大院分为南北两排,甬道两侧靠墙有护坡。西尽头处是乔家祠堂,与大门遥相对应。大院有主楼四座,门楼、更楼、眺阁六座。各院房顶上有走道相通,用于巡更护院,显示了中国北方封建大家庭的居住格调。不但有整体美感,而且在局部建筑上各有特色,即使是房顶上的140余个烟囱也都各有特异。全院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堆金立粉。外围是封闭的砖墙,高10米有余,上层是女墙式的垛口,还有更楼。大门坐西朝东,上有高大的顶楼,中间城门洞式的门道,大门对面是砖雕百寿图照壁。大门以里,是一条石铺的东西走向的甬道,甬道两侧靠墙有护墙围台,甬道尽头是祖先祠堂,与大门遥遥相对,为庙堂式结构。北面三个大院,都是芜廊出檐大门,暗棂暗柱。

三大开间,可同时出入三辆车轿出入,门外侧有栓马柱和上马石,从东往西数,依次为老院,西北院,书房院。所有院落都是正偏结构,正院主人居住,偏院则是客房佣人住室及灶房。在建筑上偏院较为低矮,房顶结构也大不相同,正院都为瓦房出檐,偏院则为方砖铺顶的平房,既表现了伦理上的尊卑有序,又显示了建筑上层次感。大院有主楼四座,门楼,更楼,眺阁六座。各院房顶有走道相通,便于夜间巡更护院。

山西省晋中市乔家大院乔家大院大门坐西向东,为拱形门洞,上有高大的顶楼,顶楼正中悬挂着山西巡抚受慈禧太后面喻而赠送的匾额,上书“福种琅环”四个大字。黑漆大门扇上装有一对椒图兽街大铜环,并镶嵌着铜底板对联一付:“子孙贤,族将大;兄弟睦,家之肥。”字里行间透露着乔在中堂主人的希望和追求,也许正是遵循这样的治家之道,乔在中堂经过连续几代人的努力,达到了后来人丁兴旺、家资万贯的辉煌。大门顶端正中嵌青石—块,上书“古风”。大门对面的掩壁上,刻有砖雕“百寿图”,一字一个样,字字有风采。百寿图为“在中堂”主人乔致庸的孙婿、近代著名学者、篆书家常赞春书写。掩壁两旁是清朝大臣左宗棠题赠的一付意味深长的篆体楹联:“损人欲以复天理,蓄道德而能文章。”楹额是“履和”。甬道的西尽头处是雕龙画栋的乔氏祠堂,与大门遥相对应。祠堂装点得十分讲究,三级台阶,庙宇结构,以狮子头柱,汉白玉石雕,寿字扶栏,通天棂门木雕夹扇。出檐以四条柱子承顶,柱头有玉树交荣、兰馨桂馥、藤罗绕松的镂空木雕。额头有匾,上书“仁周义溥”四字,李鸿章所题。祠堂里原陈列着木刻精雕的三层祖先牌位。

乔家大院甬道把六个大院分为南北两排,北面三个大院均为开间暗棂柱走廊出檐大门,便于车、轿出入。大门外侧有拴马柱和上马石。从东往西数,一、二院为三进五联环套院,是祁县一带典型的里五外三穿心楼院,里外有穿心过厅相连。里院北面为主房,二层楼,和外院门道楼相对应,宏伟壮观。从进正院门到上面正房,需连登三次台阶,它不但寓示着“连升三级”和“平步青云”的吉祥之意,也是建筑层次结构的科学安排。

南面三院为二进双通四合斗院,硬山顶阶进式门楼,西跨为正,东跨为偏。中间和其它两院略有不同,正面为主院,主厅风道处有一旁门和侧院相通。整个一排南院,正院为族人所住,偏院为花庭和佣人宿舍。南院每个主院的房顶上盖有更楼,并配置修建有相应的更道,把整个大院连了起来。

史之策认为:

乔家大院为什么能保存?他真正发家开始于同治光绪年间,后来甚至一度成为晋商的代表性企业。为何能够保存下来?当然牵扯到三个时代,晚清混乱、抗日战争、国内解放!

其实乔家大院在清朝结束不久,就已经走向了下坡路。所以我重点讲一下晚清时期,为何能够存在?当然后面两点也会兼顾。

为何富可敌国的乔家大院没被土匪打劫?

其实,土匪进行“打劫”也是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条件的,如果三者都占据,那么受老天眷顾,这次的“打劫”胜算就会很大,会是土匪职业生涯里的一个经典案例。但是对于乔家大院这个项目,这三点就较为勉强。

先讲“天时”:当时正值清朝衰落、社会动荡的时期,无论是国家政府的社会治理,还是各大家族的危急存亡的发展,都十分有利于土匪进行一系列的非法活动。

当年八国联军打入北京,而就在那样的情况下,乔家大院依旧能够捐献出白银万两。据数据统计,乔家大院在生意的顶峰时期,流动资产几乎快要超过清政府财政收入的1/8,而这还不包括一些不动产。

可见乔家的资产有多么雄厚。就这些分析看来,完全符合土匪进行“非法”活动的最优条件。但是这样的事情却并没有发生,那么原因就只能是出在后两者的因素上了。

再来谈谈“地利”这一条件:乔家大院是一个全封闭式的建筑群,如同城堡似的。而且它外围墙体的上层设有垛口,可架设重型武器,房顶还设有走道,各院相通便于巡逻。

比武器,土匪用的是破铜烂铁做的打鸟枪;比体力,乔家大院的护院队都经过严格的特殊训练;比耐力,乔家大院城堡里的粮食和饮水足够他们支撑一年半载,而土匪怕是要中途另寻下家了。

最后一条就是“人和”:既然外部不好进,那么“里应外合”的攻略值得被土匪考虑考虑了。但是这一条还是行不通,或者说时间的可能性很小。

乔家的后人就肯定不用考虑背叛的事情了,那随便找一个佣人总可以吧。结果还是没有成功,反而被土匪这么一闹,乔家大院的声誉更是直线上升。

原来乔家有一条“不准虐仆”的家规,因此乔家即使很有钱,也不会欺压打骂下人。

除此之外,在乔家工作的佣人生活待遇超级好,不愁吃,不愁穿,不愁用,最后年底的工钱都是自己个人的零花钱,也不用上缴无端费用。

军阀混战时期为何乔家大院可以保存的住?

这一切都是他们用乔家的财产换来的,这也是乔家大院之所以没落的原因。真正没落的节点应该在中原大战时期,当时冯玉祥的部队要退往西北,由于缺乏军饷,就伸手问乔家大院的主人要。

做商人的永远是干不过政府,更何况当时的军阀一个比一个牛气。就单独冯玉祥这一次,就从他这里拿走了300万担的粮食,外加200多万军饷。就算是再大的企业,也经不起这样的吃拿卡要。

虽然曾经一年的流动资金就有800多万两,但是后来天下这么乱,乔家大院旗下的产业很多都受到了重创,早已经没有了昔日的辉煌。这一下损失几百万,已经很难支撑下去了,不得不变卖一些家产。

更为严重的是在后来,所有的军阀都知道乔家大院有钱,大家跑过来都要。蒋介石、阎锡山、冯玉祥在中原大战时期,他们当时要的是最狠,直接把他们要垮了。

但这事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毕竟生存下去才是王道,所以只好拿钱来消灾,这也是为何在军阀混战时期,乔家大院还能存下来的原因,毕竟还有一点利用的价值。

日本来袭的时候,为何还能留存下来?

有人说是因为当年乔致庸救过七名意大利修女,当时的意大利使馆为了感谢他们,送给了他们一面意大利国旗。后来日本人打过来的时候,看到大门上的旗帜。考虑到与盟友的关系,就放弃了洗劫乔家大院。

然而实际情况真的是这样吗?如果一面旗帜可以救得了乔家大院,那曹家大院等富商只要贿赂一下其他大使馆,从他们那里拿来一面旗帜,哪会让人家把家搬空?其实日本人完全没有这么好心,而是乔家付出了相应的代价。

从之前的内容也可以看出来,乔家大院在日本人来之前基本上已经空了。无论是祖宅里面的东西,还是遍布在全国的产业,基本上没有多少钱了。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日本还是敲骨吸髓的占有。

比如日本在1937年占领包头,要求乔家大院旗下的三家最大商号,并到日本人开的银当当中。包括一些钱庄,也被迫并入了日本人开的实业银行。其他很多在外的物资,都被日本人以合作的名义占有。

所以在这个时期,乔家大院也是拿出了最后的积蓄,才保留下来所生不多一点尊严。所以日本人在洗劫乔家大院的时候,并没有像曹家大院这么狠。不过日本人走后,家里面基本不剩下什么金银器具。

乔家大院的后人现在怎么样了

其实在日本人打到山西祁县之前,乔家大院祖屋里面很多贵重物品都已经搬走。而乔家大院的后人,也都被安排到了天津、北京等地。不过赶走日本人之后,又爆发了大规模的内战,乔家后人还是无法回到祖宅。

一直到解放战争胜利之后,乔家的后人才有一部分重新回到祖宅,准备收拾一切,看看是否可以东山再起。但是当回到祖宅的时候,发现当时那里已经成为了祁县政府的办公场所。

不过乔家后人也很敞亮,知道如今已经是家道中落,自己这些后人也守不住祖宅了,于是索性就把它捐了出去。其实更重要的一点还是后来的成分划分,如果继续留在祖宅,家里面所有人都会被扣上一顶地主的帽子,到时候可就不好摘下来了。

▲后人合影

不过再怎么说,乔家大院还是有一部分的产业。后来碰到我们国家一化三改,从此之后收归国有,乔家大院就再也没有任何产业了。而他们的后人也大部分还留在了天津、北京等地发展。

虽然当年乔致庸有六个儿子,但是都不适合当乔家大院的主人,后来传给了孙子乔映霞。而他的孙女乔燕和,在电视剧乔家大院当中,曾经出任过总顾问。如今乔家后人已经是第九代,直系超过20多个人,不过基本上最好的也只是上层精英。

他们都会间隔几年,然后召集家族成员一起去大院儿,以表对前辈的怀念。乔家第九代后人乔燕和曾说,乔家的精神并没有因为生意的终结而丢失,反而是一代一代传承了下来。而祖先留下来的训导,乔家的后人们都一直在恪守着。

乔家后人可不可以要回乔家大院?

如果这个问题存在,那必然还会有“爱新觉罗后裔可不可以要回故宫”的相关讨论了。这显然不合理。

但要是从乔家大院的现实问题当中讨论,答案肯定也是不可能的。且不说国家对它保护方面的投资问题,以及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就只单纯地问乔家后人,他们也不会做出这样有失家族体统的决定。

▲后人

因为这是乔家祖先家训忠诚与爱国的具体体现,反而他们会以将这样的一份财产交于国家而感到骄傲。同样我们也应为他们感到骄傲。

有书共读认为:

说起乔家大院,恐怕没有人不知道。它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是清代中国著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第,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

这座雄伟壮观的建筑群体,因其无与伦比的观赏、科研和历史价值,被称为“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也因此民间素有“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之说。

有人就说了,这么一座豪宅,从建起来到现在也有好几百年历史了,自然的,人为的风风雨雨肯定也是经历不少了,它是怎么平安保存到现在的呢?

其实关于这个问题,原因既不玄妙,也不复杂,不信您且听有书君仔细说道说道。

一、天时

乔家大院是北方比较有代表性的砖瓦木混合建筑。其保存最怕的就是潮湿。

我们再来看乔家大院所处的山西省平遥县的自然状况。这儿水资源非常贫瘠。

平遥境内的几条河都是季节性河流,因为全年平均降水只有455毫米,水资源的人均、亩均占有量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这样的天然条件对于靠天吃饭的庄稼人可能不是优势,但是对于北方以木质框架结构的建筑却是极为有利的。

正因为如此,平遥县堪称文物宝库,旅游胜地。名胜古迹星罗棋布,举目皆是。

已发现的地上地下遗址、遗迹、古建筑达300余处。不光古建筑多,而且都保存完整。

其实在山西,除了乔家大院,还有王家大院、常家大院等都保存完好。

论规模乔家大院还不及王家大院,只不过由于影视剧的宣传,乔家大院的名气较大而已。

去平遥古城旅游过的友友,可能对乔家大院的建筑特色很有印象。

它的特点之一便是单坡屋面,屋面内倾。这样单坡屋顶背后的高墙对准院外,墙体高大,具有防御功能。

山西一带气候干旱,春季常有大风、沙尘暴,外墙的高大具有封闭性,可以防风沙。

屋面内倾,雨水向内流,寓意“肥水不流外人田”,这样的建筑风格在以前的晋商家里非常普遍。

不仅反映了晋商勤俭持家的优良作风。也体现了当地民居建筑对天然条件很好的利用。

二、地利

除了天然条件,地理因素也对乔家大院的完好保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山西省东边是太行山,西边是黄河,本来就有天然的屏障。因为地理的原因,这一块区域很早就自成体系,而且三千多年来都没有变化。

正因为东西有吕梁太行两座大山,南面有中条山横亘于黄河前,中间是汾河,整个地形易守难攻。

所以,山西凭地势之险,行军不方便,要打进来更不容易,自古历史上战乱就比较少。

自唐朝李渊李世民父子发兵并州,从山西起家后,并未在山西建都,而选择了位于陕西的长安。

自此以后包括在这之前,山西都远离战争和政治中心,避免了人为的毁坏。

而民国以来,阎锡山一手主政山西十几二十年,山西的铁轨比正常铁轨略窄,又缓冲了现代战争带来的破坏。

所以,日军侵华战争中使用的轰炸在山西远少于其他靠近东部的地方。

关于阎锡山为何会修建窄轨铁路,还有个有意思的故事。当时阎锡山在山西掌权几十年,修建的铁路相当窄,两根轨道之间的距离竟然仅有一米。

大家肯定会问,他为毛修这么窄啊?难道是没有钱么?还是另有原因呢?

原来,他在修建此铁路的时候,中央财政部门并没有给其拨款,都是人家自己花钱修建起来的。

而在修之前,他其实早就将窄轨的铁路修建计划,报给了中央铁道部门。

当时铁道部门在看到其轨道,不符合规定的宽度,于是就将此计划给驳回了。

人家老阎就不干了,说修标准的铁路也可以,中央必须得给自己拨款,毕竟自己也不富裕。

但是民国中央又不舍得给钱,最后不得不批准阎锡山的窄轨计划。

那么问题就随之而来了,试想一个在山西境内掌管多年的大人物,真的会因为没有钱,才最终要修建窄轨么?

其实他之所以会这样做,还有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曾以叔叔阎书康的名义,在法国的银行存了将近七百万。

但是当时由于他叔叔去世的早,人家法国银行,不给他提钱。

后来经过多方交涉,法国银行最终决定将一批存放已久的小火车头,来进行抵账。

阎锡山没办法,这才想着修窄轨,为了让这些小火车头,能够正常的使用。

不过,老阎此举还真是歪打正着了。在后来发生战乱时,由于轨道大小不同,运输方面受到阻碍。

山西自近代以来保持了相对的和平,同时也使得乔家大院等古建筑避免了丧于战火。

山西王阎锡山从一定程度来讲也算是为山西做了点贡献。

三、人和

乔家大院最终能够保留下,和乔致庸的仁厚有直接关系。

乔致庸在经营时把儒家的宽厚和仁义精神带进商业领域。作为商人的乔致庸手头常备有四书五经和史记等书籍。

对于社会上的灾祸,他都会挺身而出赈灾。当地至今传诵着他在赈灾时说过的话:发放给灾民的粥要用毛巾裹起来,打开时米不能散,放在碗里插上筷子不能倒。

乔家对仆人特别好,待邻里也十分厚道。每天他们在门外拴3头牛,谁家耕地需要就牵去,傍晚送还就行……

除了对同胞特别好,乔家对老外也是非常友善。

话说,当时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山西总督毓贤在山西地界杀洋人。

从太原逃出 七 个意大利修女,逃到祁县,被乔致庸保护下来,藏到自家银库里,最后用运柴草的大车拉到河北得救了。

后来意大利政府给了乔家一个意大利国旗予以表彰。日本侵华到山西时候,这面旗子派上了用场。

乔家把意大利国旗挂在门口,日本人看到这是盟友的,就没有破坏乔家。而它周围的其他民居,据说是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综上所述,乔家大院能够完整保存到现在,只因它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

而不论是由于何种原因,使这座中国古建筑“瑰宝”得以留存至今,毫无疑问,这都是我们国家与民族的一大幸事!

趣观历史则 认为:

乔家大院之所以能够保存至今,和乔家主事人的灵活处世、宅心仁厚不无关系,比如乔致庸的一个善意之举,就让乔家大院免遭日军抢掠焚烧。关于这件事的来龙去脉,且听子渊为君道来。

▲山西乔家大院

有清一朝,晋商基本包揽了清朝财富榜的前二十名,最有钱的几大财团都在山西,最出名的尤属山西八大家族,而八大家族中最出名的又莫过于乔家。如今在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人们依旧能够看到壮观大气的乔家大院,甚至出现了“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的说法。

▲侵华日军旧照

然而很多人都不曾知晓的是,这个富甲一方的乔家,其实差点儿就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一批身处太原的日军曾打算洗劫乔家,然而当他们抵达乔家门口时,却看到大门上悬挂着一件物品。在场日军见了都面色苍白,随即扭头就走,再也没打扰过乔家。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原来,这件物品其实是一面意大利国旗。日军之所以退兵,正是因为认出了这面国旗,日本与意大利乃是联盟国,要是不慎起了内部冲突,这罪过可不是他们能担得起的,所以最终选择黯然离去。那么,乔家悬挂的这面意大利国旗又是从何而来呢?

▲意大利王国国旗

首先需要声明的是,这面旗帜不是乔家人伪造的,而是意大利人主动赠予他们的。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洋人肆意践踏中国土地、屠戮中国人民,时任山西总督毓贤目睹此状,深感悲痛,便下令说凡是洋人,一律格杀勿论,为此他还贴出告示,出重金悬赏洋人的项上人头,一时间群情激奋,百姓们争相掀起抗争浪潮。

▲乔致庸画像

没过多久,乔家家主乔致庸就遇到了几个逃难中的意大利修女,她们当时正被人追杀。乔致庸细想之下,觉得修女虽是洋人,但并未做过什么坏事,不应该遭此劫难,便萌生了怜悯之心,悄悄收留了几位修女,将她们藏于家中,并在事情平息后将她们送了回去。得知此事的意大利公使为此十分感动,便将一面意大利国旗赠予乔家。

▲19世纪末的意大利修女

日本全面侵华后,山西太原很快失守,残暴的日军在山西肆意抢夺杀戮,很多无辜的老百姓都死于他们的枪下,钱财也被抢夺一空,甚至房屋都被烧了个精光。作为山西最有钱的家族之一,乔家自然也逃不过日军的注意,所以才出现前文提到的那一幕。不过好在家族中有人曾经留洋,眼界比较开阔,所以提出悬挂日本盟国意大利的旗帜,以求日军按照国际惯例予以保护。就这样,那面意大利人留下的国旗派上了用场,救了他们一命,也救了祖上的基业,可谓是“善有善报”。

参考资料:

《祁县志》

您怎么看呢?

大别山神话,发布文学作品,传播历史知识,追踪热点问题,展示搞笑视频,关注,会有更多精彩哦!小编:宋高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