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近现代人物简介(33)
丁超五
丁超五(1884—1967),号立夫。生肖:猴。福建省邵武县人。
晚清秀才。
1910年于福州格致书院毕业后在邵武中学堂执教,并先后加入中国同盟会和国民党。
1913年当选为国会众议院议员,在国会内外坚决反对袁世凯,不顾袁的威胁利诱,仍选孙中山为正式大总统。后追随孙中山进行“护法斗争”,拒绝曹锟贿选总统。
1924年由孙中山指派为国民党一大代表,他拥护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赞成国共合作。
1926年起,先后任国民党第二届中央候补执委、第三至第六届委员(1929—1949),国民党福建省党部筹备处主任,福建省政府委员兼建设厅厅长,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委员,上海华东大学校长,国民政府监察院江苏区(包括宁、沪两特别市)监察使,上海华联通讯社董事长,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民联)中央监察委员(1945)。
抗战胜利后当选为福建省参议会议长,他在参议会中坚持反对内战、反对征兵征粮并掩护和协助中共地下组织进行秘密活动。
1949年福州解放前夕,他无视国民政府多方的威胁利诱,断然拒绝去台湾。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华东人民监察委员会委员,福建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长(1950—1967),民革中央上海市分部筹委会召集人,民革上海市委第一、二届主委,民革第三、四届中央委员,政协第二、三、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丁超五著作
抗战前后潜心于《易经》研究,著有《科学的易》,1941年由上海中华书局出版,被列为创新派著作。1996年1月该书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新版本,更名为《易经科学探》。
尤扬祖
尤扬祖(1892—1982),名逢春、字扬祖。生肖:龙。福建省永春县人。
1915年出洋在印尼当店员,1921年开始经商。
1924年他发动华侨并带头出资办万鸦佬“中华学校”,被推举为学校董事长。
1929年他派其侄尤俊芳回永春老家创办私立“五保小学”,至1934年学生均免费就学。
1931年“9.18事变”后,他积极负责主持万鸦佬华侨抗日筹赈会和其它抗日活动。
1940年他携眷回国,1943年参与发起创办福建华侨兴业公司并任董事、监察人。
1946年他率全家重返印尼万鸦佬,任协丰永乐公司总经理、望加锡中华总商会主席。
当新中国政府决定在望加锡设立领事馆时,他把自己的住宅让出来作为领事馆的馆址。
1952年任印尼华侨回国观光团副团长,并捐资在家乡创办了“延清小学”(支付了1960年以前该校小学生的全部费用)。
1954年起他投资创办侨新酒厂(该厂于1956年公私合营,后改为永春酿造厂),筹资创办了永春华侨中学、永春县医院和永春水力水电加工厂。
1956年起任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筹委会副主任,第一届全国侨联副主席,国务院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1957),福建省副省长(1956—1959),政协福建省第二(增补)、三、四届委员会副主席。
是第二、三、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1978年,已患病卧床的他决定将在福州市的三处房产捐赠给延清学校。
庄希泉
庄希泉(1888—1988),曾用名庄一中。生肖:鼠。福建省厦门市人。
早年就读于厦门东亚书院和晚清举人开办的学馆。
1906年到上海经商,1911年参加中国同盟会,1912年任中华实业银行南洋总分行协理,1916年在新加坡创办中华国货公司,1917年创办南洋女校,1922年在厦门创办厦南女子师范,1925年加入中国国民党并任国民党福建省党部执委,1931年在菲律宾创办《前驱日报》以宣传抗日。
全国抗战时期,先后在香港主持闽台抗日救亡同志会和福建救亡同志会,创办了建光学校、立华女子中学和重庆织布厂。曾将他在香港的全部家产变卖,把所得款项全部交给中共党组织作为抗日活动经费。
庄希泉纪念丛书
抗战胜利后,他在香港、新加坡等地经营电影业和进出口贸易。
1947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任香港工商委员会委员并协助中共做海外侨胞的统战工作。
1949年受中共委托专程飞往新加坡,邀请陈嘉庚回国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庄希泉(右一)与毛泽东、朱德在北京中南海合影
新中国成立后,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94岁)。先后任政务院华侨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50)兼中央侨委生产救济司司长、难侨处理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华侨事务委员会副主任(1954),第一届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副主席、代主席,第二届全国侨联主席,第三届全国侨联名誉主席兼华侨大学董事长和中国华侨历史学会会长、名誉会长。
是第三、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陈嘉庚
陈嘉庚(1874—1961)。生肖:狗。福建省厦门市人。
早年随其父在新加坡经商。
1910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后被推举为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协理及道南学堂总理、福建保安捐款委员会会长;筹集了大量钱款资助孙中山革命活动。
1912年回国创业办学,先后创办了厦门集美中学和集美师范(1917)、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1918)、同安县县乡教育基金会、集美女子师范和商科学校(1920)、集美水产航海学校(1920)、新加坡《南洋商报》(兼任董事长)、集美农林学校(1926)。
全国抗战爆发后,他相继发起组织并任马来亚新加坡华人筹赈会主席、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主席。南洋华侨总会在1940年以前便筹得了4亿余元国币的款项,同时为国内前方将士捐献了大量寒衣、药品、卡车等物资,并在新加坡和重庆投资设立创伤制药厂以供前线救治。
1939年他应国内之请招募了3200余名华侨机工(汽车司机及修理工)回国服务,在新开辟的滇缅公路上抢运国际援助中国抗战的战略物资。
1940年他组织南洋华侨回国视察团到延安,慰问考察后他说:“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1945年,毛泽东为其亲题“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陈嘉庚与毛泽东合影
1946年他在新加坡创办《南侨日报》,1947年在香港创办集友银行,1949年秋在北平出席了新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和开国大典。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第一届全国侨联主席,国务院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
是第一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届全国人大常委。
抗战时期,陈嘉庚有句名言:“在敌寇未退出国土以前,公务人员及任何人,凡谈和平条件者,当以汉奸国贼论”。
2009年,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朱德、周恩来、陈毅等人为陈嘉庚先生的灵柩执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