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红木杯” 浣花文学奖散文组 | 陈剑明:亲亲濂江河

“中原红木杯”

文:陈剑明 /图:堆糖

闲时,最爱漫步濂江河两岸,看烟波飘渺,听激酣鼓点,逛濂江廊桥。喝着濂河水长大的人,不免有着深深的怀旧情结,更有对安远变迁的万分感慨。

据《安远县志》记载,城东有濂江水之清,别号曰濂江。濂江河属于贡江支流,发源于安远县九龙嶂山脉东段大坝头天狮脑,县域境内长89公里,河床平均宽50米,流域面积约1649平方公里,流经富田尾合中碛水,绕欣山镇西霞山合安远水,至古田后又经车头、龙头、版石、重石、长沙至会昌洛口汇湘水,后入贡江。

一条清清悠悠、由南向北流淌的濂江河为界,就像“纵轴线”将小山城划分为东西两半。河西的县委——老电影院——南门桥——河东的县政府——解放路(原安远中学)构成“横轴线”,南门桥就是“交点”,或者说是以前老安远的“圆心”。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东为城西为乡”是安远县城基本坐标方位,濂江河东岸在老南门位置曾有过古城墙、圆拱门,过濂江河有一座老木桥连接“城乡”两地。堤岸两边的农贸圩场,熙熙攘攘车水马龙,喧闹繁华货物琳琅,仿佛是一幅幅活灵活现的北宋《清明上河图》。老县城的每条街道、每个街名、每条巷陌,都藏满一段段的历史故事。

“十里濂河落晚霞,两岸华灯亮万家,宋塔雄俦千岭秀,七桥车影如飞花。”落霞的余晖给“母亲河”平添几分恰到好处的妆扮,像是我梦中雍容美丽气度非凡的“圣母”。

两岸的楹联长廊,描绘九龙山、龙泉山东峰、无为塔、老虎岩、濂江河的古诗碑,摹刻安远勤劳客家人劳动、生活场景的雕塑作品,采茶戏艺术花岗岩巨柱,透露出悠久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一年四季,母亲河有着不同的魅力,那么让人着迷。

春天的濂江河,漫步两岸,喜看东方风来满眼春色,海棠、芙蓉、望春花树树枝头含苞吐蕊,摇曳多姿,争奇斗艳,春柳吐翠,满江春水激荡,涨满春天的情话,烟雨朦胧中看渔翁撒网,“青斗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诗情画意。

夏天,濂江河南门边,濂江廊桥坐看“热风吹雨洒江天”,“廊中趣说千年事,桥畔频传百姓歌”,夜色里华灯绽放,情侣双双,人影绰绰,鼓点激酣,歌舞升平,尽享“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的梦境生活。

秋天,濂江河畔望一江秋水,清澈明净,鱼翔浅底,朵朵白云水上漂,六桥飞架东西,人车行影匆匆,风驰电掣。中秋之夜,一轮秋月出东山,几缕相思彩云间,千里婵娟人长久,万家灯火盼团圆。黛蓝如水的天幕挂玉盘,千江有水千江月,多么令人情思绵绵。

冬日,濂江河两岸楼台亭榭,暖阳普照,温情无限,冬天里的春天是何等惬意哦,午间的河水腾起丝丝热气,不是母亲温暖怡人的体温么?

常常怀念儿时的母亲河,40年前的濂江河波光粼粼,清澈见底,河边常常有女人搓衣和满河棒捶啪啪的捣衣声。夏天,天真顽皮的孩子们在她怀抱里尽情戏耍,游泳、打水仗,摸鱼、捉蟹、打水仗,河堤坝两岸树上捕蝉、掏鸟窝,冬天在河床烧烤红薯、毛芋、煮豆荚,濂江河赐给了我们多少童年的快乐时光。

常常在夜里漫步濂江河两岸,看“灯火万家城两畔,星河一道水中央”的如梦如幻夜色……

濂江河——母亲河,她哺育了家乡的子子孙孙,更是小城荣辱兴衰的历史见证。

母亲河,早己流去了绵绵千年的农耕生活,曾几何时,堤岸杨柳舞春风,俊阿哥俏妹仔手牵着手,唱着火辣辣的安远(客家方言)茶山情歌——

天上落雨落得多

石头打过一条河

妹妹约郎河边聊

鸟儿双双好做窝

还有那河岸飘来牧笛声,牧童老牛身披着晚霞走过田埂、堤岸回家,悠扬的笛声如天籁之音,飘落在炊烟袅袅的村庄和田陌里。

明天的母亲河,会与她的几十万儿女们醉入更加炫幻甜美的梦里水乡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