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丨娶了“小妈”,搞死舅舅,你不会真的以为他软弱无能吧?
但是你去仔细翻看历史文献,你会赫然发现,唐高宗的文治武功并不在李世民之下。他在位时先后灭了西突厥(657年)、灭了百济(660年)、灭了高句丽(668年),让唐朝的国土面积达到了巅峰:东起朝鲜半岛直接日本海,西扩咸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中部,并维持了三十二年。中国现存最完整、最古老的一部典型的封建法典《唐律疏议》也是他在位时间颁布的。另外,他重新建立完善科举制度,更多地通过科举制起用官员,让寒门学子也有了一展抱负的机会。
李治所做的一切足以称得上明君,但他却没有得到他应得的赞誉,甚至还留下了“懦夫皇帝”的称呼。
今天百师君不得不来说一说一代“天皇”李治的政治手段和文韬武略。
一、脱“颖”而出
唐朝一直贯彻嫡长子继承制,唐高祖李渊立了李建成,唐太宗起初也立了身为嫡长子的李承乾,不过他们都没有顺利登上皇位:李建成死在了“玄武门之变”,而李承乾则是意图谋反被流放。所以别说想要当上唐朝的皇帝,就是当好一个太子都不太简单!
李承乾倒台之后,李泰就去威胁李治:“你跟汉王关系那么好,现在汉王出事了,你心安吗?”(汉王卷入李承乾谋反事件被赐死。)李泰言下之意就是让他退出太子之争。
李治没有跟他争论,只是每天忧心忡忡,魂不守舍的样子。唐太宗看到后就问他怎么了?他不说,唐太宗一连问了好几天,他才道出实情。
太宗一听,心想,李治真实个仁爱的人,不想引起兄弟争端而选择默默承受。反观李泰却咄咄逼人。这样一比较,明显李治仁孝有加。这也是李治能压过李泰的一个原因。
你要说他幸运也说得过去,毕竟如果上面两位兄长安安分分的,太子之位就没他什么事。但是安分守己就不是件简单的事,唐太宗这么多儿子也就李治做到了。(唐太宗的儿子大多都造反或者参与造反……)
其实李治心里清楚,自己的老爹可是李世民,在他老人家面前搞什么小动作都没用,不如老老实实做个好儿子,好兄弟。这也是李治值得称道的地方,他懂的隐忍,不争不抢。
你要是说他真的仁孝至极,那也不见得。要知道李治在唐太宗还没去世的时候,就已经和太宗的才人武则天私通,这可是大逆不道的事!而且在皇宫如此耳目众多的地方,硬生生没有被人发现,不得不说李治也是有点勇气和手段。
二、废王立武
当了皇帝的李治在感业寺又遇到了老相好武则天,两人相认并倾诉着相思离别。等到唐高宗的孝服一满,武则天便再度入宫。
武则天不是个简单的人,她对权利有着深深地渴望。她进入宫后尽量讨好当时的皇后王皇后,使得王皇后对他印象很好,而高宗也越来越宠爱她。
所以你以为后来的“废王立武”是因为爱情?NO,NO,NO,这种玛丽苏剧情怎么可能出现在唐朝皇室,你看唐玄宗爱杨贵妃爱到大唐都差点没了,也没让杨贵妃当上一天的皇后。所以,帝王家的事没那么简单!
唐高宗废掉王皇后改立武则天其实是一场政治博弈,武则天充其量只是一个工具人而已。
唐太宗驾崩时,曾托孤于长孙无忌、李勣和褚遂良,其中以孙无忌一派的实力最为强大,掌控着朝堂大局。而且李治能当上太子,他舅舅长孙无忌也出了不少力,所以一开始高宗很感激舅舅,各种权利、职位双手奉上。
但是长孙无忌并不满足,他假借高阳公主谋反案,大肆清除异己,皇室宗族势力也遭到了打击,唐高宗的叔叔李元景、哥哥李恪及妹妹高阳公主被赐死,宗室亲王李道宗被流放。据说唐高宗当时哭着为他们求情:“荆王(李元景)是我的叔父,吴王(李恪)是我的兄长,我想赦免他们的死罪,可以吗?”结果大臣们不允,高宗只得作罢。
除掉自己的政敌后,长孙无忌提拔了自己的心腹担任朝廷要职,另一个顾命大臣褚遂良也投靠了长孙无忌,此时朝廷上出现了长孙无忌独揽大权的局面。
这个时候唐高宗就坐不住了,虽说你是我舅舅,但是你独揽大权,我姓李的绝不答应!于是王皇后成了第一个替死鬼。
高宗想要削弱长孙无忌一派的士族势力,必须扶持寒门子弟,所以换皇后这一招是最快捷有效的手段。因为王皇后正是出身于关陇贵族,而武则天只是商人之女,并无后台。这样一来,“废王立武”就能让朝廷上下的寒门子弟看到皇帝的决心,从而团结起来对付士族。
废后这事长孙无忌坚决反对,但是唐高宗不顾他的反对,只推说这是自己的家事,让舅舅不要操心。之后高宗又联合了一些反对长孙无忌的大臣,快刀斩乱麻,直接册立武则天为后。
借着后宫的废王立武,唐高宗皇帝在长孙无忌经营多年的权力大网中,撕开了一个大大的口子。一大批不满长孙无忌的官员纷纷依附到唐高宗身边。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长孙无忌团队中的骨干人物,如褚遂良、韩瑗、来济等人先后被踢出权利中心。
而长孙无忌则是被人告密谋反(一说武后指使人告密),到了这个时候,唐高宗依旧流着泪说,我怎能忍心给自己舅舅降罪,后代史官会怎么看我呢?但是另一边他却不去和长孙无忌对质,反手就是下诏削去舅舅的官职和封邑,流放黔州,其宗族子弟皆被流放或诛杀。三个月后,高宗又让人复审长孙无忌谋反案,长孙无忌只能被迫自尽。
至此,大唐的话语权重新回到高宗手中。至于长孙无忌有没有谋反,那肯定是没有的,只是碰了皇帝的逆鳞就不得不死了。
由此可见,唐高宗并不是一个任人摆布,懦弱无能的皇帝,他有手段,有魄力,不甘大权旁落,并且敢于和一直做大的贵族势力抗争,昏懦的皇帝岂能有这种胆量和作为?
三、权不旁落
本来处理完长孙无忌的事,武则天就可以退居幕后,去好好地当皇后,结束自己在历史上的戏份。但是好巧不巧,唐高宗在660年以后,开始犯病,经常头晕目眩,不能处理政务。
这个时候,对权力极度渴望的武则天便出来开始插手政权。她一方面排除异己,扫清政治道路上的障碍,另一方面有私下里培植私人势力,准备更进一步夺取权利。
你别以为这个时候的唐高宗就被架空了,其实武则天做的这一切,他都心知肚明,甚至一度有废后的想法,只是未料武后提前得知,赶紧哭着向李治辩解。没办法,英雄难过美人关,最后废后之事不了了之,但是参与此事的上官仪却被武后记恨,遭到诛杀。
其实这也不怪唐高宗,他的想法没错。经过唐朝初期的几次政变谋反,那玄武门内的血腥可能都还未散去,你说他还能相信儿子和兄弟吗?至于朝中大臣,刚赶走了一个长孙无忌,难道又要培养起来一个吗?
想来想去,好像只有老婆最靠谱,而且武则天与娘家不合,她得势后弄死了一个哥哥和几个侄子。所以也不会出现汉朝那会吕氏乱政的局面。就算武后再怎么折腾,最后的皇位还不是要给两人的亲儿子。基于这些考虑,健康状况不佳的唐高宗选择了让武后代理朝政。
674年,朝廷下诏尊高宗为天皇,武后为天后,形成了帝后同朝的局面。值得一提的是,在李治在位期间,武后从未独掌大权,任何事都是两人共同商议。而且你会发现,一些武后的支持者比如李义府和许敬宗等人都先后倒台,而武后的反对者则受到重用,比如被废掉的王皇后的族兄王方翼依旧带兵打仗,掌管着兵权。这足以说明,朝堂上还是李治说了算,而且他已经在制约武后的权力了。
后记
683年,唐高宗李治驾崩。他在临终前才把朝政大权交给了年近六十的武则天,“军国大事有不能决断者,请天后处理决断。”(李治遗诏)。
他怎么也想不到一个女人竟有改朝换代的野心,也想不到大他4岁的武则天还能折腾二十年,差点把李唐给搞没了。但是他可能也想到了,大唐依旧人心向李,武则天二十年的努力终究徒劳,最后还是自去帝号,以皇后身边于自己合葬乾陵,皇位依旧是姓李的。
【版权声明】作者:饼干,资料来源《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等,本文首发戏说文史(ID:bsktxsws),转载请标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