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书法中悟性的几种方法
学习书法贵在一个"悟"字,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有人说,这字写得好,很有悟性,临帖这么像,也很有神,这是悟性很高的表现。那么,书学书法为什么要提倡悟性,悟性又是怎么来的?
什么是悟性?
悟性是指人对事物的感知力、思考力,人通过对事物的观察,会在自己的思想上形成一个独立的判断,判断是悟性的结果,可分为高和低,也就是悟性的高和低。
书法中的悟性,是人对书法的感觉、观察后的思考能力,有的人很是敏感,见到一幅书法作品会不自觉地投入自己的思考,而有的人则是视而不见,就是人们常说的没有感觉。
悟性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但更多地则是后天培养起来的。
悟性在书法学习中的作用
书法学习中,如果悟性高了,其效果必然就好,否则,即使临帖很多年,仍然是临得不好,总显得"就事论事",如果放在创作中来说,悟性高的人,他会很有激情和灵感,使创作出来的作品灵气十足。
就拿临帖来说,悟性高的人,看一眼也许就会把字形写得很好,这种好一是字形像,二是很有神,但对于悟性不高的人来说,再怎么临帖,不是字形走样,就是没有古人的气象品味,没有生动的生命力。
创作中,悟性高的人,他们会把自己临帖所学,并结合个人的看法写出一幅很得意的作品,其中既有对古人的继承,也有自己的感受,并不会完全照搬字帖,所创作的作品看起来意味很浓厚。缺乏悟性的人在创作中,很在意是否把字写端正了,是否脱离了古人,最终的效果是古板、生硬,缺少灵动和神韵。
悟性的培养方法
根据悟性的过程和结果来看,它是人对事物的感知力、思考力和判断力,因此,就要从这几个方面加以培养和锻炼,以提升悟性的综合能力。
从书本上获得悟性。多读书,是一种最好的培养悟性的方法,因为书籍中蕴藏着千理和万理,是人们对自然社会知识的总结和看法,也是前人的经验之所在,为此,对于想要获得知识的人来说,唯有书籍才会给人以全面、系统的教授方法。有的人认为,师传也可以获得悟性,这是对的,但最终还是的靠自己的学习,正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嘛。苏东坡是北宋时期的大文豪和书画家,整天都在读书和交友,讨论天下事,通过多方面吸收人之所长,为自己的创作寻找灵感,所以他的悟性是非常高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遇事多思考。根据心理学的测试,有一半以上的人在面对自己司空见惯的人和事物时,从来不去"再次思考",而是一过了之,殊不知,这些人和事物虽然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但它们都是随时会发生变化的,如果不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作出判断,也许会丧失很多机会。人们在书法学习中也是一样,遇到不同人写的作品时,为什么不去问自己:他为什么要这么写?根据是什么?这样写的效果是想表达什么?假如能经常这样提问自己,再通过学习,思考力一定会得到提升。
提升判断力。判断力是人们对事物正确与否、好与坏、美与丑的综合鉴别能力。书法中的判断力是指对作品好坏的鉴赏能力,包括内容、出处、章法、笔墨、情操、意境的综合判断。判断力来自自己的知识容量、阅历、情感以及思考能力,如果自己所储备的知识有限,眼界不开阔,思路不广,或者是经历少、情感乏,思想上更没有分析事物的能力,那他的判断力一定会很差,反之,那些见多识广的人,判断力一定是很强的。
总而言之,学习书法与其它事情一样,都需要人的悟性,而悟性高的人,学习的效果要比悟性乏的人快得多。悟性是在先天的基础上,更需要人的知识储备、阅历、气度、涵养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