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留一中:打造“四新”高效课堂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课改经验总结

课堂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必须以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课堂变革为保证。在《长治市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十大行动》的强力推动下,全市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深化,生动鲜活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更是在各试点学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近年来,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区第一中学以探索实践“自主+展示‘五环节’塔式推进”课堂教学新模式为切入点,确立课堂教学新理念、研制课堂导学新方案、优化课堂教学新策略,打造“四新”高效课堂,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课改在全校全面深入推进,教师的教学方式进一步优化,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增强,学校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显著提高,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学校的基本情况

屯留一中创建于1947年,是长治地区建校最早的三所中学之一。学校现有教职工384名,其中高级职称教师101名,中级职称教师100名,初级职称教师177名,研究生学历35名,省市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30余名,教学班68个,在校生3447人。学校秉承“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的办学使命,创新“三块六条、一块两部”管理体制,全力打造师生幸福、群众满意、社会认可的优质学校,先后荣获“全国课堂教学先进单位、山西省示范高中、长治市教学质量先进学校”等三十多项市级以上荣誉。

二、课改的具体做法

(一)“五个转变”,确立课堂教学新理念。屯留一中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课改的要求,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基础上向引导理念与思维、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方面转型,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胆探索、大步迈进,切实确立了课堂教学的新观念,做到了“五个转变”:将“知识创造过程”转化为“教学和学习”的过程。教授知识是下策,培养能力是中策,引导理念与思维才是上策,该校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更加注重引导理念与思维,提升素质,让以“问题解决教学”和“协助教学”为核心的教学方式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主体;将“双基”优势转化为“核心素养”优势。该校强化探究与实践,将一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作为学生探究的对象和使用的工具,通过让学生经历真实的探究、创造、协作与问题解决,产生自己的想象与理解,从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将“告诉式教学”转化为“引导建构”,变“告诉”为“引导”,变“被动”为“主动”,将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呈现情境化,情境生活化。在课堂上,通过系列的层次化、情景化、生活化的问题,调动学生“眼、耳、口、手、脑” 多种器官综合并用,采取自主、合作、探究、展示、质疑、反思等方式参与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走进课本,建构知识,掌握方法,培养能力,引导理念与思维,形成自己的认识与想象;将“老师讲了才放心”转化为“学生展示了才放心”。该校积极实践“以教人者教己——为教而学”的学习方法,想方设法落实学生的展示环节,通过小组展示,让组内接受快的学生为了教组内接受慢的学生而学的更好、通过班级展示让班内接受快的学生为了教班内接受慢的学生而学得更好,这样做,既调动、满足了人人都想表现的欲望和人人都想得到肯定的心理需求,又使教人者获得了巨大收获。学生们在相互教的过程中,还学会了合作。将传统“教改、教研、培训”相互分立转化为“教改、教研、培训”三位一体。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课堂教学转型,需要教研、培训的配套转型,“以改引研、以研促改,以研带训、以训促研”。以课例研讨为载体,研究“怎么教”:明确“好课”的标准、确立“听课”的关注点、把握“议课”角度;以集智备课为载体,研究“教什么”:探索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把握好科学性,取舍内容,把握难度,调控进度,筛选练习,研制导学案;以会带训,研究“培什么”:总结推广教改教研经验,分享成功,归纳存在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意见,表扬激励先进,激发主观能动性,发挥个人潜能,扬长避短,让人人通过努力达到所能达到的高度,从而在自身得到成长的同时,帮助别人实现成长。

(二)“五着眼、五立足”,研制了课堂导学新方案。“导学案”是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重要载体,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指南针、方向盘。“导学案”承载着教学的理念与目标,控制着教学的程序与流程,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效果与效率。为适应课改新要求,落实课堂教学新理念,屯留一中遵循“着眼于核心素养,立足核心知识,确立学习目标;着眼于核心考点,立足核心材料,设计问题导读;着眼于核心能力,立足核心题型,精选训练题组;着眼于核心思维,立足解题思路,设计引导归纳;着眼于认知规律,立足教学模式,设计教学流程”的“五原则”,在导学案编写中,具体做到了“三个设计”:

依标扣本,设计学习目标。该校在制定学习目标时,正确认处理好“《课程标准》、教材、学习目标”三者的关系:解读课标,明确各知识点的层次要求;研究教材内容,研究课后练习题,体会教材的编写意图,精准把握难度、进度、梯度、社会生活融合度,基本学情贴合度;研究高考试题,把握各知识点考查类型、层次与走向,打通教材与课标的联系。学校更加关注核心素养下的核心知识、核心思维、核心能力,依标扣本,科学制定设计学习目标,确保学习目标既要体现课标的要求,下要保底,又要体现教材的编写意图,符合高考试题的考查要求和发展方向,上不封顶,解决好“学什么”“学到什么度”的问题。学习目标所描述的是教学活动发生之后,学生内部心理结构的变化,这个变化是学生学习之后的改变,因而学习目标的表述要根据不同层次的要求,用对应的、可测的显性行为动词表述。如:了解······说出······知道······理解······说明······阐述······概括······掌握······运用······证明······,显性可测行为动词的使用,使学生能一目了然,可操作性和针对性更强。

精心编排,设计导学途径。如果把课堂教学比作一次次学习之旅,学习目标就是学习之旅要到达的目的地,为此而设计的一个个导学活动就是要到达目的地的方式与路径。该校在设计导学活动时,围绕学习目标,遵循认知规律,服务教学模式,沿着学习目标指引的方向,由浅入深依次设计,通过一个个导学活动将知识创造的过程变成教学和学习的过程,将知识与技能变成学生探究的对象和使用的工具,通过让学生经历真实的探究、创造、协作与问题解决,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具体包括导学活动设计和拓展提升设计两个方面。

对应目标,设计达标检测。学校对应目标层次要求,关注核心知识、核心思维、核心能力,精选ABC三级典例,组成题组,进行检测。A级题目:体现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当堂完成。B级题目:基本上体现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运用,当堂完成,少数当堂不能完成要求能当天完成。C级题目:体现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体现学生能用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这是对学有余力学生的要求,鼓励学生去做,但不能强求。AB两级为必做题,C级为选做题。

(三)“自主+展示‘五环节’”,构建了课堂教学新模式。近年来,屯留一中学习借鉴“问题导学”模式,本着“学一家,融百家,成自家”的原则,结合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实际,尝试实践了“自主+展示‘五环节’塔式推进”教学模式。

模式的基本内涵:“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是课堂教学的前提,主要解决学习顺序的时空转换和教学的针对性问题;“少教多学,及时矫正”是课堂教学的方式,主要是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通过教师智慧的教,让学生更愿意学,学得更愉快、更多更好,师生关系和谐,将模糊的课堂变成认知结果清晰的课堂;“鼓励挑战性学习”是目标,主要是解决学生后颈问题,通过提供挑战性学习的机会和任务,让学生长能力、增潜力,学得更聪明、更有后劲。

基本结构与流程:一个任务两个学时:即一个导学案引领的学习内容用一节自主和一节展示两个学时完成,学习的逻辑性体现在学案上;学生问题解决的进程为“塔式”推进,既塔底—塔中—塔顶的顺序(塔底:个人自主学习阶段,功能是完整学习、独立探索;塔中:小组合作学习阶段,功能是落实基础、交流探索;塔顶:班级师生合作学习阶段、功能是核心问题、由示及展。塔顶是高潮,非逻辑性是主要标志,问题解决是核心任务)。五环节是指:学案导学、个人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班级展示、小结检测。

(四)“四个优化”,实施课堂教学新策略。为落实课堂教学新理念,推进课堂教学转型,适时促进模式由固化到优化,由入模到出模,由有形到无形的跨越,优化过程,注重实效,提升品质。我校具体实施了课堂教学策略“四个优化”:

优化课堂学习组织。一是优化了各班级学习小组的组织建制,学习小组一般采取“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方式,由4—6人组成,以小组为中心的围坐取代教师为中心的排座,保障学生的合作学习,几个同学围坐在一起,构成了一个个小的学习磁场,凡需要讨论、交流的时候,大家彼此听着声音,看着表情,或是在演算题目,或是在观察标本,或是在操作实验,人人都是主角,人人都在参与,人人都在分享,同学间的相互请教、帮扶、常常在不经意间出现和完成,这一切都是排座形式下难以实现的。二是明确了学习小组的性质与职能,学习小组是一个讨论问题、交流观点、质疑答案、补充看法、分享成果的学习组织,是一个共同做事的基本组织。其任务是制定学习方案、组织小组成员开展学习交流、组织学习小组合作做事。三是完善了小组的管理机制,尊重每一个小组成员的权利与尊严,形成小组之内的组织机构,根据各种学习活动需要,逐步形成自己的议事机制、行为规则、评价机制,保持小组的开放性。四是充分认识到学习小组的意义,学习小组是成本最低、操作最易、效果最好的培养自治能力的有效途径;从学习小组的建立、管理到建设,都是对团队精神的培养和检验;学习小组为学习带来的是竞相参与,竞相表现,是思想观点的碰撞、交流;是相互间的倾听、启迪、欣赏、补充、完善;是不经意间的帮扶和关照。所有这些都使学生心智处于打开状态,相互启迪、相互补益、促进提高。

优化课内导学策略。学习不是简单的接受,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在共同体内的表达、争论、完善、思想碰撞、头脑风暴。自主课的学习就是这样一种学习方式,特点是逻辑性学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做好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工作,做好学生自学内容和自学方法的指导工作,做好学生疑难问题的辅导工作,从而真正促进学生自觉主动而有效地完成自学任务。优化课内导学策略主要包括五个环节:认定目标,激发欲望。温故互查栏目落实后,教师要创设理想的学习情境,准确揭示课题学习目标。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引导学生轻松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学案引领,自主学习。学生自学前,教师进行具体明确,细致全面的指导,自学指导包括自学内容和自学方法两方面。①自学内容:在导学案的引领下,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包括具体看书的范围或实验项目,思考哪些问题,尝试哪些练习,要用多少时间,要达到什么程度,自学后教师如何检测等等;②自学方法:讲清楚怎样看书、怎样练习、实验过程中注意哪些事项,思考必须是独立的等等,并根据具体学习目标和内容的需要,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前提下先行尝试,宜动口则动口,宜动手则动手。个人独学时,教师的任务是走下讲台逐组管理,关注各学习小组的自主学习情况,指导不会学习的学生;督促学生读、写、划、算、记等过程,检测自学效果时要通过组织竞赛、评比、激励评价等方式,有效地诱导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力;困惑问题,寻求帮助。自学活动本身就包含有尝试、探索和创造的因素,它是学生尝试独立完成学习的某一具体任务的认识过程。由于学生知识结构不完整,学习经验不足,不产生问题是偶然的,产生问题是必然的。自学完成后,教师针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适时地指导小组长组织组内成员围绕自学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进行对学和群学,相互之间解决问题,请教者讲清具体不懂的地方,指导者根据自学有困难的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点拨指导,使学有困难的学生迅速扫清障碍;自学反馈,暴露问题。检查自学效果时,一方面尽可能扩大学生板演和口答的面,而且主要是中差生;另一方面注意通过组织邻座或小组之间的互查和评比等,全面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最大限度地了解学生自学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再则,指导各学习小组对问题的进行梳理,记录解决不了的问题,一定要弄清楚解决不了的原因,细化到某一点,解决问题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指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内容结构;再次独学,梳理问题。学生再次自主学习拓展提升部分,构思解题思路,将有困惑的地方做出标注。再者,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归纳学习收获,通过问题反馈卡,收集未解决的预设问题和新生成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梳理归类,弄清问题类型,即新旧知识连接点、知识向能力转化点、相关学科交叉渗透点,针对问题类型,实施“二次备课”,做好展示课的准备。让学生带上“两张通行证”走进展示课,一张是准备向全班同学和老师展示,交流共享的学习收获,一张是准备向老师和同学求教的未明确的问题。

优化学生展示与评价。展示课的任务是解决自主课未解决的和未解决好的预设问题以及新生成的有价值的问题。学习特点是非逻辑性的,是问题解决进程的塔顶,是班级师生的合作学习阶段。在实际操作中,针对展示课的特点,该校优化课堂展示的组织与评点,促使展示真正落地。一是准确把握展示的内容。展示要围绕展示课任务,展问题、展思路、展过程、展观点、展存在的问题。展问题就是展示重要的问题、关键的问题、解决不透的问题、理解不清的问题、新生成的问题······;展思路就是多角度从题设条件,设问角度看问题解决的思路;展过程就是看问题解决有几个环节,各环节是否讲解清晰、是否吃透;展观点就是解决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依据什么的问题;展错误,就是将共性问题通过展让大多数同学引起共鸣。二是科学分配展示任务。从关注优生向整体提升转变,课堂上更加关注薄弱生,给予任务,引导挑战,恢复自信,激励主动。由解决了问题的小组展示,有困惑的小组解惑,解决问题更优秀的小组质疑。三是恰当选取展示形式。明确展示任务后,学习小组准备3至5分钟,多个学习小组准备本节课的展示任务。实行一题多人或多题同展方法。然后,按要求逐个解决,明确展示的要求,优化教师评点。面对学生的展示,该校不用“对”或“错”,给予简单的裁判,也不仅仅是做个“好”或“很好”的简单表态,而是抓住课堂展示的评价点,在倾听中回应,在评价中引入,真正起到激励、评价和点拨的作用。教师通过很好地评价、追问、质疑,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从而达到生生、师生的思维碰撞,生动体现课堂是生命的狂欢。

优化了课内训练策略。该校在学生展示、教师评点的基础上,及时进行当堂训练,促进学生“知能转换”,达成学习目标。具体包括四个环节。一是保证训练时间。教师精心安排各教学环节和时间,灵活高效地控制教学行为,确保留下15分钟以上课堂时间用于“当堂训练”。二是精心选择训练内容。精选ABC三级题组,具体见学案。三是实行封闭式训练方式。就是教师不指导,学生不讨论,也不准抄袭,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素质。四是当堂批改,及时矫正。课堂作业学生及时地独立完成和上交,教师当堂批阅部分作业,并组织邻座和小组进行互评,将批改与互评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当堂矫正,促进准确迅速达成目标,实现“堂堂清”。

三、取得的显著成效

近年来,经过广大师生的辛勤努力和艰苦实践,屯留一中的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长足发展,课改思想更加深入人心,课改思路更加清晰,教学方式有效转变,教育质量大力提升,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大力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高考成绩:该校近三年高考一本达线率持续增长,2017年一本达线率8%,2018年一本达线率9%,2019年一本达线率11.6%。升入名牌院校稳固提升,2017年升入“985”院12人,“211”以上院校44人,2018年升入“985”院17人,“211”以上院校58人,2019年升入“985”院18人,“211”以上院校57人。课改成果:自课改以来,学校先后印编了省内外优秀课改校的成果10余本,供教师学习使用;先后印编了本校课改成果《实践出真知》一至七期(目前,正在印制第八期),供教师学习借鉴;先后印编了自己课改培训材料若干本,供教师实际操作。论文论著:刘新增校长的《深化课堂改革,撬起教育质量》《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努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在国家教育期刊上发表;段旭东主任的《建设“自主+展示‘五环节’塔式推进”高效课堂”》在屯留区课改推进会上交流发言并在屯留课改上发表。从课改的角度出发,结合教师课堂教育教学体会,先后发表的文章有50余篇。导学方案:近几年,该校的导学案也在积累中逐步形成。有了一套分高一上学期1、2册,高一下学期1、2册,高二上学期1、2册,高二下学期1、2册的完整学案。

(二)有力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榜样引领:学校大力倡树课改先锋形象,以各年级学科教研组为单位,团队磨练打造课改“汇报课”“示范课”“精品课”,让课改“优秀教师”继续自己前进的脚步,改给其他教师看,带着其他教师干,充分发挥课改先锋的引领作用,打造形成了九大学科课型模板:语文(文言文课型、散文课型、诗歌课型、小说课型、议论文课型);数学(复习课、概念课、习题课、定理课);英语(词汇课、书面表达课、阅读课、语法课、讲评课);政治、历史(讲评课、复习课、新授课);地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微专题、复习课);物理、化学、生物(新授课、概念课、实验课、讲评课、复习课)。全体参与: 2019年10月15日至11月底,屯留一中开展了为期六周的课改人人过关验收活动,该活动分别在全校三个年级展开,各年级严密组织,周密安排,领导率先示范,共计230余名教师参加了听课、讲课、评课。通过这项活动教师能编写适合学情的导学案,能够周密设计“问题情境”导学路径,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制作精美实用的教学课件。尤其是在“自主+展示‘五环节’塔式推进”的课堂模式下,不同学科能够根据本学科的学科特点,对“自主+展示‘五环节’塔式推进”进行灵活变通和运用,使之得到精细、精准、精炼的发展。近三年来,该校的课改课例研讨:高一、二年级开展大型联合教研10余次,高二、三大型联合教研1次,提供了100多堂自主课、100多堂展示课、100多次议课活动。年级级别和学科组级别的课例研讨1000余次,提供了1000多堂自主课、1000多堂展示课、1000多次议课活动。

(三)有效推进了学校信息化建设。 2019年9月,该校完成了全校72个教室的教学平台升级改造工作。每个教室都装备了教学平板,配备了展台,接通了网络。学校以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为契机,全力推进了学校信息化建设,实现了教育信息化与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的深度融合。学校通过组织技术培训、开展主题讲座等活动,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教学手段使用技能;采取检查落实措施、开展专项比赛活动,推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与课堂教学模式的结合,并针对学科特点,探索学科教学与现代教育教学手段的契合点,以信息化助推课堂教学改革,构建起了方便、快捷、高效的现代信息化智慧课堂。

随着时代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对人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核心素养体系是教育回应发展难题和挑战的顶层设计。以“新课标、新课程、新考改”为标志的新高考,为屯留一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指明了方向。该校将继续牢牢把握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这一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和引擎,落实“五个转变”,确立课堂教学新理念,奠定课改前提;遵循“五原则”,精心研制导学案,打好课改基础;优化导学策略,自学“学够”,展示“充分”,评点“到位”,检测“及时”,全力打造“四新”高效课堂,创新课堂教学改革实践。“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屯留一中全体中小学教育工作者都将以非常的胆略与气魄,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真抓实干、勇敢前行,积极投入课改的洪流,去实践、去行动、去奋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