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孩子,从转变成图像思维开始

孩子有很多种表达方式:语言、动作、书写、绘画等等,其中最常见的是语言表达方式,但一些小朋友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不喜欢与人沟通,也不会很好地表达自己,因此与他们进行有效的沟通成为了一个大难题。

北大医疗脑健康儿童发展中心雨露班学生作品

庆幸的是大多数星宝都是图像思维,对他们来说,绘画是一种很好的沟通语言。实践证明小朋友可以通过绘画提高对外界的关注度,改善感知觉,丰富感知经验,表达自己、抒发内心、提高社交兴趣,解决情绪、行为问题等。

1

六岁的蒙蒙(代名)是个安静的小男生,他特别喜欢涂颜色。蒙蒙妈妈(代名)说只要给他一盒水彩笔,蒙蒙就能安静的呆上很久。但蒙蒙在绘画全程中没有换笔的意识,老师不提示的话那就是一只笔用到底的节奏。

蒙蒙每次都只选择天蓝色,课堂中老师提示他换笔,他也是依依不舍把天蓝色的放回笔袋,犹豫半天再拿出深蓝色的。如果帮他换一个颜色,他就会生气的在纸上乱涂乱画。

老师发现并确定蒙蒙的刻板行为后,建议蒙蒙妈妈下次给蒙蒙准备画笔时只留下蒙蒙最喜欢的天蓝色,把深蓝色拿走,这样课堂上老师再让蒙蒙换笔,蒙蒙就只能选择其它颜色了。

因为没有正面强迫,所以这种干预并没有引起蒙蒙的抵触。蒙蒙通过 “换一种颜色”的外在指令自主选择不同颜色的笔,由内而外的接受了换颜色这件事。渐渐的蒙蒙在课堂中开始出现主动去换笔的行为,课后老师建议蒙蒙妈妈在家庭中也要坚持使用这个方法。

美术创作表现的方式特别的多,在平常生活中可以换换别的美术方式,可利用多种其它材料材质的美术用品:如超轻粘土、各种颜色的卡纸、彩纸等。让孩子接受不同材料材质的物品所带来的各种色彩,去接受发现感受不同颜色的美。

经过一段时间的干预,现在蒙蒙虽然每次的画上都一定出现蓝色,但更多的颜色也跟着蓝色出现在他的画上了。开始接受选择颜色变化后,蒙蒙的课堂关注度和与老师的目光对视也增加了。

2

通过观察孩子涂画的线条,可以推断他骨骼肌肉的发育、手眼协调的情况,判断孩子处于涂鸦的哪个阶段。

1. 随意涂鸦:由于动作协调性不够,小肌肉不受控制,画在纸上的画是一些凌乱的线条,有时还会将线条画出纸外,没有任何的界面感。

2. 控制性的涂鸦:动作协调和小肌肉经过煅炼就有所控制,界面感也加强了好多,这时的孩子能在纸上画圆圈。

3. 命名性涂鸦:到此阶段,孩子虽尚未能画出具体形象,但已经能借图画表达一些意念,一边画一边喃喃自语,画完了还会帮这幅画命名。

3

家长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加强孩子对色彩的感知和兴趣:

1. 运用更多的刺激物品

在家里尽量多的呈现各种色彩的刺激物,通过感官刺激孩子对色彩的敏感度。

2. 感知经验的增加

多带孩子感受大自然,去动物园、科技馆等场所认识一些新事物,增加感知经验。并有意识的加以引导,在看到某些具体事物的时候,让孩子说出物体的颜色和名称。

3.  和孩子一起画画

家长可以陪孩子一起画画,在乱七八糟的线条中挑出与物体相似的图形,问孩子:“这是不是太阳?我们再给他添上几笔就更像太阳了。”边说边添上(如果孩子没有语言的或不会回答的,家长请自问自答),增加孩子的绘画兴趣。

4. 耐心引导

经常给儿童色彩鲜艳的笔让他去画,尽管儿童画不出什么形状,没关系!我们依然要赞美他!家长的一个拥抱、一个微笑、一句鼓励、就是孩子继续努力、继续前进的动力。

北大医疗脑健康儿童发展中心希冀班学生作品

趣味性很强的绘画可以很好的增加小朋友的感知经验、提升认知能力、扩展社交互动、促进手眼协调。课堂与家庭的配合在其中至关重要,孩子的进步离不开老师和家长的正确引导。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