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之争(资治通鉴卷二一三之三)
开元十五年春正月辛丑,凉州都督王君奐在青海之西打败了吐蕃军队。
当初,吐蕃国自恃强大,在向唐朝发国书的时候采用对等的礼节,国书中的言词违逆傲慢,唐玄宗为此而倍速感愤怒。唐玄宗从泰山封禅回来后,张说对他说:“吐蕃对我国无礼,按理确应讨伐它,然而咱们近十余年接连打仗,甘、凉、河、鄯等地再也承受不住战争的负担了,虽然咱们出师屡屡获胜,但是却得不偿失。听说吐蕃想悔过求和,希望您能接受他们的诚心归服,以解除边境人民的困苦。(吐蕃无礼,诚宜诛夷,但连兵十余年,甘、凉、河、鄯,不胜其弊,虽师屡捷,所得不偿所亡。闻其悔过求和,愿听其款服,以纾边人。)”唐玄宗说:“等我和王君奐商量后再定。(俟吾与王君奐议之。)”张说退朝后对源乾曜说:“王君奐有勇无谋,他的心中常有侥幸取胜的念头。如果两国和亲,他又拿什么作为自己的功劳呢?看来我的话一定不会被采纳了。(君奐勇而无谋,常思侥幸,若二国和亲,何以为功!吾言必不用矣。)”等到王君奐入朝后,果然请求唐玄宗让他率军深入吐蕃国境内讨伐。
去年冬天,吐蕃大将悉诺逻进犯大斗谷,并进攻甘州,烧杀抢劫后退走。王君奐推测悉诺逻的军队一定很疲乏,就带兵偷偷地跟在他们后边。恰逢天降大雪,吐蕃军队很多人被冻死,于是便经由积石军西归吐蕃。王君奐抢先派人从偏僻小道进入敌方境内,烧掉路边的野草。悉诺逻到了大非川后,打算让士兵战马休息一下,但这里的野草已全部被烧光了,结果战马又死了一半多。王君奐和秦州都督张景顺率领军队追击,在青海的西边追上了悉诺逻,趁湖水结冰越过青海湖。这时悉诺逻已离开,他们打败了悉诺逻的后军,缴获数以万计的辎重羊马后返回。王君奐由于立了大功,被擢升为左羽林大将军,唐玄宗又授予王君奐的父亲王寿以少府监退休。此战之后,唐玄宗更加热衷于边功。
九月丙子(初七),吐蕃大将悉诺逻恭禄和烛龙莽布支攻破瓜州,俘获瓜州刺史田元献和河西节度使王君奐的父亲,接着又进攻玉门军。他们把俘虏的僧人放回凉州,让他们向王君奐传话说:“将军您常以忠勇报效国家,为什么不出城决一死战呢?(将军常以忠勇许国,何不一战!)”王君奐登上城楼,向西远望而哭泣,竟然不敢出兵。
烛龙莽布支又率军攻打常乐县,常乐县令贾师顺带领部下坚守。等到瓜州陷落后,悉诺逻恭禄集中全部兵力攻打常乐城。打了十多天,吐蕃军队精疲力尽也仍不能攻下常乐城。悉诺逻恭禄派人前去劝降,被贾师顺断然拒绝。吐蕃派来的人说:“既然您不愿投降,那就把城中的财物搜集搜集送给我们,我们拿到东西后就撤走。(明府既不降,宜敛城中财相赠,吾当退。)”贾师顺就脱下他手下士兵的衣服让使者看。悉诺逻见城中没有什么财物,就带领军队撤退了,走的时候顺便捣毁了瓜州城。贾师顺乘敌人撤走的间隙,急忙打开城门,收集军事器械,整修防守设施。不久,敌军又派精锐的骑兵返回,看到城中的情况,知道他们已有防备,只好又退走了。
和平对于中原王朝而言总体上是有利的,所以中原王朝在保持边境基本稳定的前提下愿意为边境的安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可以付出一些代价。当掌握不好这个节奏时,就比较容易吃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