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包到商业生态:看今年集五福的影响力打造
“今年过年最大的快乐就是薇娅给的,竟然让我在短短两天时间集齐了五福,终于也在朋友圈炫耀了一次。”“集五福算是难得的年味儿了,当然知道钱不多,但春节就想热热闹闹图个好彩头。”
走到第六个年头的支付宝的集五福活动于今年2月1日上线活动,在第二天8点就已经有100万人集齐,用户参与的热度可见一斑。作为春节营销大IP,五福不仅吸引了大波用户,还在自身IP传播以及联动平台、品牌各个方面扩大“有福同享”的影响力,多角度挖掘商业价值。
五福IP:打造温情形象
在2021年的集五福活动开始前,支付宝先用微电影《望》讲述了关于思念与亲情的故事。老人与春节不能归家的航天员孙子隔着地球最远的距离,却依旧想用自己的方式传递思念。
(支付宝五福大电影《望》)
风筝的意象贯穿影片中的回忆与现实,表达出“绕几千里路,也望向归途”的亲情牵挂。微电影用普通人产生共鸣的细腻情感,为集五福活动增添品牌温度。
支付宝于五福上线当日还发布了一则特殊的短片,记录了40万名医务工作者书写福字,生成敬业福的过程。
(敬业福书写记录)
这个“福”字是过去一年中人们直面挑战的“有难同当”,更是新的一年里平安健康的“有福同享”。充满公益性与人文关怀的立意,为“最难抢到”的敬业福丰富了精神内涵。
除了常规的宣传片,今年支付宝还首次启动五福代言人,与薇娅进行深度合作。
五福产品经理上薇娅直播间、扫薇娅得万能福、为小商家定制薇娅支付宝到账语音...多种活动分发花样福利,烘托出“Happy 牛娅”的新年氛围。
温暖的亲情、多样的福利之外,在春节肯定少不了还有年夜饭硬菜。支付宝集五福发布了《福从家乡来》系列海报,用34道“福气菜”勾起游子的思乡情。
(福从家乡来系列海报)
海报以省市简称的字体为主体,由对应地点的特色家乡菜摆盘组合而成,再加上一句吉利话,新意与心意俱在。
既有年味又有地域特色的方式深化了五福IP的群体影响力,将集五福这一在支付宝平台的活动拓展为更广义的春节年俗。
用户端:活跃跨圈层社交
集五福对于用户而言,除了过年分红包添彩头的惊喜,更有作为与亲朋好友春节交流的话题价值。
今年支付宝在沾沾卡和互换福卡两种常规社交玩法以外,全新推出了写福字和打年兽,助推春节社交,实现拉新促活。
手写福卡从五福正式上线一周前就开始预热,用户在支付宝通过小程序手写福字,可以享受免费打印、包邮到家服务。
定制化的互动玩法让活动热度居高不下,“打印福字”多次登上微博热搜;支付宝官方下场玩梗的“寄福宝”有趣年轻化,推高了另一波话题热度。
手写福字玩法没有大创新,却设置了小巧思吸引不同圈层的用户:“写福字”适合使用手写输入法的老一辈,很多年轻人表示都让爷爷帮忙写福字。不断更新的贴纸、自定义姓名挂件等形式则吸引着年轻人参与互动,“饭”圈与“饭圈”少女都能获得乐趣。“饭”圈少女喜爱种种美食贴纸,“饭圈”少女则在福字下方宣示自己的idol主权。
打年兽也是今年推出的新玩法,用户快速点击屏幕或者声控持续念“牛”可以积攒福气。
在每天限定次数以外,消耗福卡也可以获得游戏机会。声控局开启花式接力、求送福卡再来一局,种种“上头”的设定激发了更多社交活力。
“很久没联系的朋友,因为互送福字又重新联系起来了。”“为了打年兽,声控局两人轮流接力,互登账号”提升用户黏性、拉新用户,无疑是支付宝在用户端的直接收益。
平台端:共创年俗内容
对于平台而言,与集五福的合作在活动期间可以引导用户关注、增加用户活跃度;同时借助五福IP共创年俗内容,在春节也有利于强化用户对品牌的认知。
支付宝与快手的合作抓住了五福的文化属性,在非遗上做文章。
联合快手邀请手艺人送福,举办#非遗般的祝福#福字创作大赛邀请用户参与,创作一系列的福字打造出集福乐趣。面塑福、糖画福...用户共创的花样福字短视频视觉效果新鲜,互动氛围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