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天池小小说》
担任主编的15年里,始终在看终审,且通过终审的每一篇稿件都由我来编辑。作为办刊人,发现并推出那些扎实的,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小小说佳作,是我始终追求的。
任何一种文体的存在,都不是简单的。不能因为小小说篇幅小,就浅显平淡,就没有意蕴。有些作者写作多年,很认真很用力,稿件却常常过不了终审。看到退稿,作者会急着向我们倾诉,我写的这个故事,是真的啊!觉得,对于一篇作品而言,故事本身是否真实只是一个重要因素,关键是,作品传递的思考、情感是否有深意。叙述的故事是为作品的思想服务的,有真实的故事作依据是好的,但不能被真实限制,或者以真实为优势,忽略了叙述、节奏、细节、心里描写等。
能理解作者的急切心情,总会嘱咐,要多看经典作品,多琢磨,不要急于动笔。即使是完成的作品,也要放一放,把自己设定为编辑或者读者,去读一下自己的作品,你会发现哪个地方的情节不那么合情合理,哪些对话,不符合人物身份。如果写作时不那么心急,仔细地倾听并思考一下,或许,一篇好作品就自然地诞生了。创作是高贵的行为,不是谁催促你,也不是我们为了急于获得什么而使用的手段,太急,会把底蕴弄没的。最好的写作状态是放松,是自然,是沉淀,做自愿的事,做喜欢的事。
作者又会问,是我选的题材过时了吗?其实,没有过时的题材,只有不恰当的叙述。尊重笔下的人物,尊重读者的阅读时间,就不会炫技,就会沉下心来,专注投入真感情,如同演员进入角色般。文无定法,这是一个多项选择的时代,数以万计的期刊,写什么,把稿件投到哪,是作者的自由。选用什么样的稿件则是编辑的审美。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写作风格的期刊,找到适合自己叙述的语境。大量的阅读,平静的心态和气息,舒缓的叙述节奏,对写作非常重要。这是需要时间磨砺的,一句话,一个细节,都可能诞生一篇好作品。
一直对稿件的选择很慎重,编辑时,认真但不用力过猛。那些质朴、温暖、诚恳、传递善意的稿件,令我深爱。近来,稿酬上涨,于作者和期刊,都是好事。然而,仅仅依赖高稿酬,是吸引不来好稿子的。期刊是否立得住,办刊人的情怀最重要,把所服务的期刊当作生命的一部分,才能全心全意地办好杂志。没有一个优秀的团队,再好的策划也是一张白纸。期刊的品味是持续积累之后,慢慢呈现出来的,需要每一位编辑付出绵密持久的热情,绝不会一蹴而就。作者把心血之作投给我们,是对本刊的信赖。我们一直以来坚持每稿必复,是对作者的尊重,是期刊的立身之本。 小小说作品的成功,才气不是最重要的,笨拙往往是成就一部好作品的可能。纵观当代小小说创作,优秀的乡土小小说数量在减少。懂得秉持对自然、故乡、亲情充满深情的作品难能可贵,这样的小小说像我们身边的空气、阳光和水,让人倍感亲切。如何理解并处理当下复杂的生活经验,如何把握好对平凡人物的选择,如何赋予作品文学性,是一篇小小说成败的关键所在。对于生活深层次的、灵魂的叩问,是小小说的精髓。当下稀缺的小小说精品,是那些写卑微之心、悲悯之心的小小说力作。《天池小小说》希望伴随和推动中国乃至世界小小说事业,向更加多样性的文学想象空间扩展。
2007年5月,去郑州参加第二届小小说金麻雀节之前,接到《百花园》杂志主编杨晓敏先生的电话,让我代表获奖的优秀编辑讲话。当晚,我在颁奖晚会上的感言并不是我事先准备好的。晚会在郑州市电视台演播大厅,是现场直播,现场气氛使我立刻想到了母亲。父亲出生在开封,母亲常说自己是河南的媳妇。所以,当主持人和我交流时,我说了这样一段话:“我离开家乡的时候是深夜,临出发前,78岁的母亲嘱咐我说,放心地去吧,别惦记着我的病。小小说的事,是大事。所以,我对小小说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温暖……”
那些打动我的作品,往往是朴素自然的,文字中满含着对生活的情意,好读,有趣,不迎合一般读者的趣味,有道德感。喜欢巴金先生的一句话,“文学作品能给人带来光和热,使人善良,变得比别人有用。”
2018年,入选改革开放40年40名小小说业界人物,这份荣誉不仅仅属于自己,也是属于《天池小小说》的。创刊于1986年的《天池小小说》走过了33年的办刊历程,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小小说作品,优秀的小小说作家,得到了业界的肯定和好评。我们先后推出了安勇、聂兰锋、临川柴子、杜书福、于德北、李伶伶、安石榴、于心亮、刘正权、高沧海、田双伶11位专栏作家。
我们的本分是仔仔细细编辑每一篇稿子,认认真真办好每一期杂志,把边疆的这份期刊,办成一家好似经营了百年的小店,让每一位遇到《天池小小说》的读者,有宾至如归的感觉。相信勤能补拙,但我更信赖团队的智慧,这是全体编辑同仁共同努力的结果。
一次座谈会,待我介绍《天池小小说》时,见大家面呈倦意,便放下准备好的论文,看着大家的眼睛说道,如果您有缘与《天池小小说》相遇,不会闻到她浓浓的俗气,也不会触碰到她冰硬的棱角。她会给您这样的感觉——静静的午后,手捧一杯温热的茶,浅浅入口,您会由衷地发出一声感叹:哎,好茶!
编者(宋梅花):前两天,我就注意到在微信朋友圈,被很多朋友转发的这篇文章,今天,才有时间点开链接,仔细看了。看了之后,我的心头涌上一种感觉,这种感觉,用两个字来代替,那就是:感动。感动我的,是这篇文章的作者黄灵香编辑那种发自内心的一番朴素自然的话语。我想,这是一位做事认真负责,且朴实本分,自然真情的编辑老师。尽管,我们从未谋面。两年前,在学习写小小说这种文体后,我就知道了《天池小小说》,也知道了这个杂志能刊上的小小说,审核是非常严格的。如能上刊这个杂志,是对自己写作的一种肯定。所以,我也开始投稿。我想试试。可是,2017年,我从春天,投到冬天,邮箱里收到的天池编辑发来的回执都是未过初审。我很沮丧。我也看到和听说很多文友也和我一样收到的是初审未过,有的是二审未过。我决定放弃了。因为我知道我写小小说的资历尚浅,小小说作品力度不够,深度不够,总之,写不好。然而,我发现我的倔脾气犯了,越是搞不好的事,我越是要找原因。我想,是我还没学好,我得静心。但是,我自认为,我的文字,虽是极朴素的,但却是发自内心的构思,来自于真诚的生活。于是在2017年下半年,我静心学习,静心写作,虚心向老师请教。在2018年的春天,我继续打开天池的邮箱,一口气投了七八篇,我想,大不了,全给我退回来。有好朋友告诉我,别投那么多,每次一篇,多了不好。可是我说,咋办?已经投出去了。也就是这一次投稿,我收到了第一篇来自天池编辑的邮箱回话,说我的一篇稿已推送二审。我那天知道了特高兴,那种喜悦便在心里变成了一种浓浓的期待。又过了些日子,我的邮箱里收到了那篇稿已过二审的通知,我的内心的期待,就更热切了,我想,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事啊!但愿,但愿能过终审,我想上天池!那样会对我是很大的激励的!要知道,我对小小说写作是那么认真,所以,珍惜每一个能上稿的机会。终于,我收到了《船老板儿老姚》过天池终审的通知,开心极了!可是我的心里还是七上八下的,因为,还要等待正式刊发,一块石头才落地呢!要知道,文友们往《天池》投稿后而作品“跳池”的可不少,不到“最后关头”,我是不会放心的。两个月后,我的《船老板儿老姚》终于刊登在《天池小小说》上了,我开心了!高兴之情难以言喻,想起十多岁时看梁羽生的武侠小说知道天池的美丽,到今天自己登上小小说写作的心怡杂志《天池》,喜悦又感叹:“当年那个为看梁羽生的《冰川天女传》一书在一个星期内废寝忘食的丫头,现在终于有一点点成绩了,而且,是天池,天池。”
我非常欣赏黄灵香编辑这句话:“最好的写作状态是放松,是自然,是沉淀,做自愿的事,做喜欢的事。”是的,只有这样,才能写出作品的感觉,才能写出内心所想。也正如黄老师说的:“大量的阅读,平静的心态和气息,舒缓的叙述节奏,对写作非常重要。这是需要时间磨砺的,一句话,一个细节,都可能诞生一篇好作品。小小说的成功,才气不是最重要的,笨拙往往是成就一部好作品的可能。懂得秉持对自然、故乡、亲情充满深情的作品难能可贵,这样的小小说像我们身边的空气、阳光和水,让人倍感亲切。如何把握好对平凡人物的选择,如何赋予作品文学性,是一篇小小说成败的关键所在。对于生活深层次的、灵魂的叩问,是小小说的精髓。那些打动我的作品,往往是朴素自然的,文字中满含着对生活的情意……”
我想,我是非常欣赏这些话的,并学习且在心里赞同。写好小小说不容易,尤其是我们这些普通的写者。我喜欢朴素的文字,更喜欢那些朴素的文字里透出的对生活的真挚情感,虽然,我现在在我的作品里还不能完全达到这种要求,但是我知道,勤是能补拙的,只有勤奋,加上对生活的真实情感,和对生活的无限热爱,才会写出打动人心的小小说,而不会让人看后觉得空洞做作。用心去做了,用心去写了,会有所获的。写小小说和做任何事情一样,自然,踏实,勤劳,用心地去写,会有好作品出来,即使是不能长成小小说世界里的一棵大树,那也要做一棵郁郁葱葱的绿草。做人难道不也是这样么?自然诚恳,脚踏实地,终会有美好的人生。这都是一个道理的。
所以,我很喜欢这篇文章,我觉得它就象一道美丽的风景,是岁月的沉淀,自然而天成。让人向往,让人回眸,让人暇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