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啥成不了书法家?因为你根本不懂这四个字!

文‖才华有限
上一文,我们解读了《书谱》中孙过庭论述书法中“使转”的用笔,以及书体“兼通”的重要性。本文将沿着“兼通”二字,继续探寻《书谱》中的奥秘。下面开始今天的文章:《书谱》第九讲——我们为啥成不了书法家?孙过庭:因为你根本不懂这四个字!
《书谱》:「至如钟繇隶奇,张芝草圣,此乃专精一体,以致绝伦。」大意是说,至于楷书堪称奇妙的钟繇,荣膺草圣的张芝,都是由于专精一门书体,才达到无与伦比的境地。
这句话看似毫无问题,实则存疑——在第八讲中,孙过庭说书法要兼学诸体,然而此处却说“专精一体”。前后矛盾,难不成他自己给自己挖坑往里跳?我想,如此优秀的书法家,绝不会犯这样的错误。既然不会,那究竟何解?
孙过庭像
紧接着,孙过庭说 :「伯英不真,而点画狼藉;元常不草,使转纵横。」这句话就把刚刚“专精一体”搬回来了,瞬间扭转乾坤。大意是说,张芝不擅长写真书,但他的草体具有真书清晰点画的特点;钟繇虽不以草见长,但他的真书却有草书奔放的气势。
从中我们可以得知,钟张并非只会一种书体。用今天的话来说:张芝、钟繇也能写其它书体,只是草、真用工最多,草、真更专业罢了。
临钟繇《贺捷表》
如果说上面是在点评张芝、钟繇,那么接下来的话就是启蒙后世,甚至可以说给后来学书者定了一个标准。
《书谱》:「自兹己降,不能兼善者,有所不逮,非专精也。」大意是说,自此以后,不能兼通、兼善其它书体的人,书法水平就会很逊色,更不能算作是真正的专精。换言之,不能兼善,而死学一种字体的,专精也就成了自己所谓的“专精”了。因而,我认为孙过庭所说的专精,则是指专精一体而兼善它体——兼善专精;此,正是他给后来学书者定的那个书法标准。
《书谱》书法课程
按照这个标准,历史上的书法家是不是都能做到呢?答案是肯定的——真正能够叫上名字的书法家皆做到了“专精一体而兼善它体”。
张芝、钟繇之后的二王父子就是如此。我们都知道,王羲之行草书写得最好,但据史料记载,他真行草篆隶皆能,遗憾的是我们目前只能看到他的行书、草书和楷书,其它书体没有存世。但是,这三种字体足以证明他博涉多优,兼通诸体了。王献之虽然逊色于其父,但其草书、楷书写得也是后无来者,如楷书《洛神赋》、草书《中秋帖》《思恋帖》、等等,亦可以看出兼善专精。
王献之《中秋帖》
到了唐代,欧阳询、颜真卿和柳公权,他们也都是兼善专精的高手。三人虽然都以楷书见长,但行书亦是上品佳作——欧阳询行书代表作有《千字文》《卜商帖》等、颜真卿行书代表作有《祭侄文稿》《争座位铭》等、柳公权行书代表作有《兰亭诗》《蒙诏帖》等。
柳公权《蒙诏帖》
到了宋代,书法家虽然都在追求尚意书风,但没有一个不能兼善专精的。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等等书家,在专精一体的同时,皆能兼善其它书体——苏擅长行书,但传世也有楷书《醉翁亭记》、草书《念奴娇词》;黄庭坚擅长草书,但传世也有楷书《松风阁帖》、行书手札;……
黄庭坚行书手札
通过上面一系列的例子,可以说明一点:凡书法大家皆能“专精一体而兼善它体”。反之,做不到兼善专精的,必然不是优秀的书法家。我认为,之所以你我没有成为书法家,那是因为距离兼善专精太远了,甚至根本不理解这个词。大家是否同意我的这个观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