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自由爱而无畏
(图片来自微博VogueFilm-花的游吟)
小朋友就是想吃糖就吃,从不考虑会不会有蛀牙,会不会疼,怕疼是成长的结果...我很多年很多年都是尽量不触碰什么悲剧的文艺作品的,知道自己疼不起...就躲着。所以你说,哪个更有勇气?
喜欢王一博,有很多客观的说得清的理由来自他大男孩的闪光点,也有很多不客观的说不清的感觉,仅仅是被吸引...总之,由外到内,各种卡点在我的审美上。喜欢是自己的事情,不需要隐藏,恰应该好好享受那些小美好。遇到的每一份喜欢都是来自仰望,是光芒,陪伴自己度过一些黑暗时光,更重要是指引着自己变得更好,成为自己更喜欢的自己。换句话说,比起你喜欢谁,更重要的是你喜欢那个状态下的自己。
有些品性是天生的,纵使后天发力克制,也仅仅是程度不同,绝不会消失,终会伴随一生。比如,不愿囿于各种形式,对灵魂自由的高度追求。
我们辗转轮回站在这一世里,就是来经历的,就是来写故事的,没点故事,其他遗憾不说,你真的,哎,连首歌可能都听不懂...
周迅和王一博《花的游吟》七分钟小电影。两个都是我喜欢的人。
成长带来的认同是:所有故事,最完美的结局就是开放式结局。不要什么结果就是最好的结果。
美好的事物,远距离欣赏就最最享受,倘若非得伸手,未必会真的得到,触碰的同时,激发出的有可能是幻灭。
鲜衣怒马的年纪冲劲是最足的。喜欢的一切都想据为己有,觉得握在手里的,拥在怀里的,刻上烙印的才是“得到”,洗尽铅华反而更懂得进退与得失,于是也总是多了一份从容,长久的得到,可能就是放手。
“把控”浓淡到底能不能兑换时长,不得而知。这“把控”其实不是真正的刻意计划与控制,而是来自疼过的自然警醒,是人生修正,甚至说这究竟是智慧还是恐惧,也理不清...只是,祈愿,你我一生所遇乍见之欢终化作久处不厌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