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哥学习笔记(2021.2.16)
黄永玉说:我的经验是,碰到任何困难都要赶快往前走,不要欣赏那个让你摔倒的那个坑。频频回头的人是走不远的,所以遇到不喜欢的人就果断拉黑,遇到无解的难题就跳过不做,遇到不感兴趣的东西就别浪费时间。有时候放弃也是一种智慧,主动绕开也是一个选择。
一个北方人民很不愿意承认的事实是,南方工业化生产的速冻水饺,像湾仔码头这种,已经比绝大多数手工水饺要好吃了。
挣工资的感觉,可能是个巨大的陷阱。因为有意无意的骗子,常常会把有巨大风险的东西,包装成一个风险低,收益稳定,像工资一样定期发放的东西。
因为只有这样包装,多数人才好理解和接受,否则卖不出去。
很多人为包装/看上去稳定的东西,可能突然一夜之间就没了。也有极少数看上去极不稳定,波动极大的东西,可以让你短时间内获得几十年稳定挣工资也得不到的收益。世界本来就是不稳定 /波动极大的,想过舒服日子而接受了别人包装后的童话,就必须承受童话破灭后的苦果。
人与人长期相处,“优点”会自发趋近于“被习惯”,以至于它不再是个能被感受到的优点。
而“缺点”会自发趋近于“被发酵”,“被放大”。
“生活”会自发趋近于熵增;“关系”会自发走向消耗。
去年年末有个热词是“深圳女孩”,指哪些每次聚会不聊八卦不吹水,都是在聊如何“搞钱”的深圳女孩。其实,对真正身处当中的“深圳女孩”来说,不过是日常状态。但是,成为热词后,我们才发现,不同城市环境下的价值观差距之大。
选择城市,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学历贬值。
目前大多数人的眼里,把学历依然看得很重要,因此,主动选择城市,是与大多数人不同的思维模式,把自己置身于一个更加复杂高效的环境,早早的塔上好城市的平台,利用城市的资源,快速成长。
立春一过,实际上城市还没啥春天的迹象,但是风真的就不一样了。风好像一夜间就变得温润潮湿起来了。这样的风一吹过来,我就可想哭了。我知道我自己被自己给感动了。
——《立春》
没有「年味」并不是因为禁放烟花爆竹,以前的年味是因为平时衣食住行条件不高,春节集中满足一下。另外是新友散落各地联系不便,春节走亲访友社交一下。
现在这两个春节关键因素都没了,一来好吃的食物和好看的衣服再也无法给你带给365合1的刺激了,二来通讯技术的进步,人的社交成本降低,开始以兴趣观念交友了。原先靠血缘、地域维系的亲友关系在逐渐降低重要性。
所以寄望于放个鞭炮找回年味是不可能的。退一万步说,如果你住人口密集地区,想自己找个年味放炮,可能几万人要被迫听你的鞭炮声。我印象里是除夕晚上炸到凌晨两点,初一早晨五点开始炸,这不是过年,这是行刑。
真想体验一下年味,可以把钱给我,我把你送到偏远地区吃糠咽菜过上一年,年底接回来,保证去城隍庙走一圈都像过年,闻到烧烤的油烟腿都发软。
无常者常常拥有坚信自己正确的信心(类似于达克效应,智力欠佳的人不仅智力欠佳,他们在认识到智力欠佳这件事的能力上也欠佳),在某领域勤恳耕耘的人却易得“冒充者综合症”,尽管有切实的能力证明,却总是心虚地看低自己的成就。
更惨的是,一个人越是显得自信、能够斩钉截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愿意相信他的人就越多。而那些“冒充者综合症”患者虽然对某领域有深入理解,表达观点时却容易紧张和过分谨慎,反而不容易被大众信任。
我觉得一个人最重要的不是交朋友,是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要那么多朋友干什么?只要你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你在那里活的不舒服不潇洒?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有强大的独立性,有强大的精神世界,不就行了,要那么多朋友干什么?
好比股票,4000多只,好股不过几十个,可能拥有的最多10个。
一般说来,一部作品看的人多分数就不会太高,因为爱拧着来的人,打分欲比普通人高。——有人说四大名著看的人多分也高,那是因为大多数人买了也没看,或者虽然看了许多遍,理解也没超出语文教材教给他的几句话。四大确实很好,但看那些高分评价,还是对教育系统发自心底的臣服更多一些。
罗翔在一个访谈中说:“道德是要求自己的,不是要求别人的”。
什么样的人喜欢用道德要求别人呢?恰恰是那些内心冲突级为严重,很难面对自己欲望极度压抑自己又无法满足自己欲望的人,就会把这个冲突外化去要求指责别人及至通过这个来达到满足自我的目的。他们不明白,别人是什么样的人,不干自己的事情。
了解一个地方,不要看那里的书法啊建筑啊,不要看这些。你就看那个地方的人就知道了。
钱若取之有道,拜金未尝不可。这句话是大学时,一个读商学院的朋友跟我说的。当时听后对我特别震撼。一直被教育节俭的我,从没想过“消费观是个人选择,没有对错,不该有统一的标准”。如果非要说标准的话,那就是尽量让自己配得上自己的消费观,而不是让消费观来匹配自己。
学到很多东西的决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
——约翰·洛克
追求与稳定本能是相违背的。农业社会,人们在农忙时节干活,靠天吃饭,农闲的时候休息、娱乐,这样人有了靠天吃饭、定期休息的的思维,以投资仅限于一年的周期,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用跟很多人打交道。
工业社会,人的思维是有进步的,学会了合作,全年劳作,长期投资,创新感受市场的波动。
虽然现在是工业社会,但是工业社会时间还很短暂,很多人的思维还是停留在农业思维:追求稳定不变,害怕创新,害怕思考,害怕竞争,害怕变化。但是社会现状不是这样的,社会的波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早点承认并适应社会的波动,到感受波动,享受变化,找寻规律,你就比大多数人更有适应能力。
没有什么秘籍,任何规律性的东西都在一定的条件下。
比如小米的的得D丝者得天下,是建立在他极致性价比和快速反应上迅速发展起来的,PDD靠这一理论,迅速占领了四线以下的很多市场。这么有效你叫LV和哭泣爱马仕都去做这样的营销策略,那也挺灾难性的。
找到自己产品的定位,再去深挖需求,找到适合自己的营销方式,比直接套用方案,要有效率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