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枣庄老建筑,记录着这座历史文化名城
枣庄名胜古迹众多,名人英才辈出,历史文化丰厚。其中,中国历史上最大民族资本企业“中兴公司”、中国工业史上的第一支股票、山东省第一条商办铁路(台枣铁路)等均诞生于枣庄,近现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历史,奠定了枣庄独特的文化底蕴。
1878年春,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奏请朝廷,开办峄县中兴矿局(官督商办)。1899年1月,兖沂曹济兵备道张莲芬主持成立“商办山东峄县华德中兴煤矿股份有限公司”。1908年更名为“商办山东峄县中兴煤矿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兴公司),完全为华资经营。
枣庄煤矿办公大楼。见证和记载着中兴公司百年来的沧桑发展历史。建成于1923年,1946年因战争遭到破坏,1953年照原样复建。建筑为砖混结构,东西方向的正楼为2层建筑,层高4米,正楼中间凸出部分由2根淡红色方柱拱托呈半圆形雨篷,楼顶有钟楼,全高达15.6米。建筑为德国人设计,具有欧洲歌德式建筑风格,平面形状似飞机,俗称“飞机楼”。图为枣庄煤矿办公大楼西侧面。
2003年9月,被山东省建设厅、文化厅确定为“山东省历史文化优秀建筑”。2006年12月,被山东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图为枣庄煤矿办公大楼东侧面。
枣庄市图书馆老馆,位于市中区胜利路86号(现为公胜街23号),1962年建成投入使用。2000年枣庄市图书馆搬迁至当前馆址(市中区文化西路23号),原老馆作为少年儿童图书馆。门口矗立两座立柱式建筑为文革标语碑。
青檀寺。位于枣庄市峄城西3.5公里,楚、汉两山的峡谷中,始建于唐代,为鲁南地区规模较大的一座佛教寺院,是枣庄冠世榴园生态文化旅游区的一个景点,俗称“青檀秋色”,为古峄县八景之一。
台枣铁路(商办铁路)票房,位于枣庄老火车站(现在的枣庄东站)东侧,是中兴公司上世纪30年代所建。枣庄因煤而立,因煤而兴。据《枣庄煤矿志》记载,1899年,中兴公司的创始人之一张莲芬在筹办中兴公司的同时,奏请清政府要求修筑台枣运煤铁路。1908年开工建设,1912年,台枣铁路竣工通车,线路全长41.5余公里,共设枣庄、峄县、泥沟、台儿庄四站。台枣铁路是中国最早的民族资本独资经营的商用铁路,也是山东省第一条商办铁路。1957年,薛(城)枣(庄)铁路修复通车后,台枣铁路遂被废弃。
临枣铁路(官办铁路)专用站房,位于枣庄老火车站(现在的枣庄东站)西侧,约建于民国初年。1940年1月,洪振海、王志胜等以矿工和铁路工人为骨干,创立了鲁南铁道大队。在抗日战争中,以其独特的战斗形式,与日寇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壮丽的篇章,小说《铁道游击队》中“打票车”的战斗章节就是从枣庄站拉开的。
临枣铁路(官办铁路)专用站房的西侧后方。
苏鲁豫皖边区特工委旧址。位于枣庄市市中区大洼街、南马路,约建于1934年。1992年6月,被山东省政府授予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5月,被山东省建设厅、文化厅确定为“山东省历史文化优秀建筑”。1932年10月,原苏鲁豫皖边区特委书记、苏鲁人民抗日义勇总队重要创始人郭子化同志受中共徐海埠特委委派,在枣庄老街西门外鸡市口租赁两间草房,开办“同春堂”药店,从事党的地下工作,这里成为苏鲁豫皖党组织联络中心。
1938年8月,中共中央指示,苏鲁皖边区特委划归苏鲁豫皖边区省委领导。至此,苏鲁豫皖边区特委的历史使命已完成。旧址景点包括原“同春堂”二层旧式楼房及药房等,是一座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建筑物。图为苏鲁豫皖边区特工委旧址东侧后方。
枣庄市清真寺院内。位于枣庄市市中区枣庄街24号。始建于明朝,距今已有600余年历史,是现存的枣庄面积最大的古建筑群。又称“清真古寺”。1981年按照古寺原貌进行了重建。
枣庄市基督教建国街教会堂。位于枣庄市市中区建国街8号,1990年建成。其前身是北马道基督教聚会所,解放前由德国传教士建造,为两进院落的四合院。
编辑:杨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