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深度游:(11)大英博物馆里的中国玉器
外国人搞不懂,中国人为啥那么喜欢玉。
玉不就是石头吗?
没错。玉是石头,但石头不都是玉。
玉是中国的国宝。
你瞧,“国”和“宝”两个字里都有“玉”。
大英博物馆里,除了中国展厅有玉器,还辟了一室,在33号b,专放中国历朝历代的玉器。
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三千多年。
加上之前有传说的历史,“上下五千年”。
中国玉器的历史,已有八千年。
上海博物馆中的“玦”,属8000年-7000年前的兴隆洼文化。
大英博物馆中的这枚“玦”断了一半,但还可看出宽耳大眼的猪首,应该是红山文化的猪首龙,距今6000年-5000年。
由于拍摄时匆忙,来不及拍标牌。解说不当之处,请各位方家指正。
在远古时代,玉是礼器,是用来祭天祀地、沟通神灵的。
玉璧是祭天的。
距今5200年-4000年前的良渚文化遗址,出土了很多玉璧。
小时候,读过“和氏璧”的故事,印象很深。卞和为什么这么痴迷呢?献了两次玉,遭了两次罪。第三次,才被认可,做成“和氏璧”。
和氏璧使我学到了2个成语。
秦昭王愿以15座城池换取和氏璧。可见此璧“价值连城”。
蔺相如不辱使命,冒死带回玉璧,“完璧归赵”。
出廓璧,在圆形轮廓外雕有龙钮。
战国时较流行。
可惜,此璧残了。
长了牙的玉璧,俗称“玉牙璧”,像机器中的一个齿轮。
大名“玉璇玑”。
《尚书·舜典》:“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
西汉孔安国解释:“在,察也;璇,美玉也;玑衡,王者正天文之器,可运转者。”
清末吴大澄怀疑它是浑天仪中所用之机轮。
可是,这样的浑天仪在哪里呢?
出土的都是孤件,边上都没有浑天仪。
3块玉璜,
拼起来就是一件完整的璧。
中间突出一圈,
第一次看到。
请教了专家,说是“高领璧”。很形象。
孔比边小的称“璧”;
孔和边相等是“环”;
孔比边大的叫“瑗”。
“王”字偏旁的字大多与玉有关。
“王”字偏旁其实是“玉”字偏旁。
玉琮,内圆外方,可能与古人“天圆地方”的概念有关。
祀地的礼器。
角上有兽面纹。
鸡骨白,良渚文化玉琮。
距今5200年-4000年。
冠状器,
良渚文化的。
玉面神人像。
眼睛突出,剔地阳纹。雕刻工艺水平更高。
应该是石家河文化的。
距今4600年-4000年。
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神人”也是石家河文化的。
玉戈。
已有青铜配件,是商代的?
商代玉戈和周代的玉圭已很接近,是后代尖顶玉圭的祖形。
玉冠,饕餮纹,“臣”字眼。
西周的?
玉管和玉璜。
一套完整的玉饰。
东周玉龙佩。
龙,在古代是君王才能用的。
玉,也不是普通人可以佩的。
玉是财富和权力的象征。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没了规矩,玉器也走下了神坛。
秦朝时间太短。
到了汉,玉器的发展又是一个高峰。
器物多样化了。
日常用品也出现了。
这是仿牛角杯吗?
玉瓶上螭龙盘旋,海水翻腾。
高浮雕,穿云龙,汉代特色。
剑饰4件套,成为标配。
这是其中的剑珌,安在剑鞘尾端的玉器。
剑璏,剑鞘上的玉带扣,可穿系于腰带上,将剑固定于腰间。
前面一个入土后遇石灰沁,呈乳白色。不透明,但有历史的厚重感。
玉腰带,
唐代的。
这款雕得精细,
块块有龙,
非真命天子不敢用。
玉带扣,
晶莹剔透。
链条环,
环环相扣。
红色花片和玉佩,明代的。
古玉簪。
透雕玉龙牌。
梅花伴龙舞。
要说透雕,
这透得厉害了,
一层一层的。
这也算透雕吗?
装饰性很强。
“葡萄美酒夜光杯”,
这就是传说中的夜光杯吗?
痕都斯坦风格的青玉。
薄到透光,
成夜光壶了。
碧玉笔筒。
与白玉相比,
如何?
镇纸,
雕得真好!
笔洗,
鱼在水中游。
活灵活现的两条鱼。
我以为,往左转90度摆放可能更好。
你说呢?
这条鱼怎么样?
按造型看,似乎是宋朝的。
唐宋玉器,
走向世俗化。
玉杯,
薄吗?
还有更薄的,
上面还雕花。
为了保护玉器,
瓶口包金。
杯、瓶的线条都非常舒服。
宋童子?
灯光一照,
像透明玻璃。
炉顶,
透雕功夫了得。
与宋同时期的金代以“春水”、“秋山”著称。
这是“春水”吗?
鸳鸯造型,
生动活泼。
明代的帽花?
皇帝玉玺,
威严大方。
换个角度看看,
龙钮雕得多么精壮!
竹林中,一人抚琴,一人听音。
是“高山流水”图吗?
尊者演讲,
童子听课。
一上一下,
互相呼应。
松下罗汉,
人物生动。
山中隐士,
文人理想。
佛手花插,“佛”、“福”同音,多福之意。
玉花插,虽然已不是普通花插那样的实用器,但毕竟还是花插。似乎应该竖起来放才对。
北京故宫中的清黄玉佛手花插就是竖起来摆放的。
银杏落叶,
金黄一片,
让你生出许多想象。
设计感很强,
似乎是现代作品。
还有这件,从构图到雕工,现代意味很浓。
最后,大英博物馆还放了一块原石,似乎在提醒大家,看好了,这才是真正的玉。
如要看海上游侠以前或以后的文章,请扫描下面的二维码,免费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