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假去哪里?27.巧夺天工的柯岩

巧夺天工?

难道柯岩不是天然的?

容我细细道来。

原本这里叫柯山。

柯者,树枝也。成语“南柯一梦”中的“南柯”,就是南边的一根树枝。

结实的树枝,可做斧柄。故《说文》的解释是斧柄。

古人建亭,就地取材,以树枝为梁,青竹为椽,越人称“柯亭”。

这里的柯亭出名,是因为蔡邕。蔡邕是蔡文姬的父亲、东汉的文学家、书法家,还是一位音乐家。他来柯亭,一眼看中屋椽中东第十六根竹,拆下做笛子,果然音色极佳。这在《后汉书· 蔡邕传》中有记载。后人称"柯亭笛"。

柯山因柯亭而得名。

那么,柯岩是怎么回事呢?

现在无人提柯山,争相说柯岩。连景区的名字也叫柯岩。

照理说,山比岩大啊!

不急,先跟我上岸,慢慢走,一路风景看过去。

红杉如塔,

绿树成荫。

竹亭陪衬,

巨石刻印。

名人石刻,

彩叶掩映。

虽然是冬天,湖边的色彩还是很丰富。

透过茂密的树枝,隐约可见水榭。

还有水上戏台。

当然,桥是少不了的。

桥上看戏,

角度正好。

老酒瓫,乌毡帽,

搭个亭子妙不妙?

对面楼台,

云里雾里。

湖旁绿树,

雨中水中。

一个个,

忙于镜中梳妆。

笃悠悠,

立在岸边张望。

巨石伸出手臂,

护一众小船。

湖水屏住呼吸,

秀个把倒影。

冬雨绵绵,

石雕不及细看。

微风轻轻,

红叶已经抚遍。

猛抬头,

石壁横亘天际。

细打量,

石柱兀立水中。

汉代以后,这里开山采石。

挖呀挖,挖去了半座山。

这是采石留下的遗物。

高31米,底围4米,最薄处不足1米。

像一位巨人,背手独立。

像一把火炬,熊熊燃烧。

有人誉之为石魂,

有人赞之为云骨。

传说“石痴”米芾来此拜石,绕行数日,不肯离去。

一炷烛天,

千年不倒。

天下第一石。

与其为邻的,还有一块更大的石头。

顶天立地。

伟哉!

一石成山。

奇哉!

洞中有佛。

巍巍柯岩,

皇皇大佛。

大佛开凿于隋代,竣工于初唐,历经祖孙3代石工之手。

佛像采用圆雕方法,佛背与佛龛不缀连,很罕见。

佛像为弥勒造像,像前石碑上介绍高20.8米,但据1992年实测,石窟高27.3米,佛像离地面5.5米起雕,高11.3米。

佛像螺发肉髻,宽颐广额,两耳垂肩,双目微启,法相庄严,披褒衣博带式袈裟,袒胸束腰,左手按膝,右手作说法手印。

据说大佛两耳相通,可容一人来往,甚为奇特。

如此精美的雕像,怎么膝下未雕?

雕部分,部分省略,是现代派的雕法。古代一般不会这样。

仔细看,未雕处有人工凿的小方洞,应该是起插件连接作用的。

查资料,有介绍说佛像原为跏趺坐式,坐平座上。

上世纪70年代,佛像双手及膝部以下曾被毁。1997年修复佛像双手及螺发。膝部以下未修复,惜乎!

柯岩造像线条流畅,比例适中,造型敦厚,巧夺天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霞满天,

彩叶缤纷。

杨柳依依,

古桥送别。

如要看海上游侠以前或以后的文章,请扫描下面的二维码,免费订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