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目的是写好行书,该不该先练楷书?

这个问题跟前面回答的一个问题相似,但不尽相同。若只想把字写“好看”,可移步看前边回答。这里回答想系统学习书法者。

先亮明观点:系统学习书法,得从楷书开始起步。(这里的观点,只是征对大众化,有天赋异禀的高手请绕道勿喷!)如果从行书起步,会出现几个问题,第一,初始阶段,手上的力度控制不好,笔划出现剧齿状的原因就在此,第二,字的间架结构掌握不好,出现左轻右重、上轻下重……等等问题,第三,即便以上两个问题都基本解决,但更深层的问题却无法回避,那就是你的字终究是无根之木,无本之草,犹如浮萍显得很“飘”。而要克服这一弊病,还得回到楷书上来。

简单谈谈楷书的临习。(这里仅就最终研习行书而言)因人而异,性格内向者,可以从柳楷入手,

柳公权《金刚经》碑

循《金刚经》,《玄秘塔》,《神策军》的路线渐进而行。柳公权被誉为书界的“建筑大师”,他的字由《金刚经》始,笔法变化相对较少,而结体却相当精妙,掌握好肘腕力度,用“米字格”临习会见效较快,但始终如一的坚持“中锋运笔”(重复三遍)是不二法门。但掌握“中锋运笔”的窍门却又在小篆,在楷书临习进入瓶颈期,习柳者可掺入吴昌硕或吴熙载(让之)的小篆临习揣摩,小篆对笔法要求相当高(几乎要始终保持笔、纸垂直走笔,这样对中锋运笔的掌握会很快见效),但习小篆在圆转处会用拇食中三指“转笔”,不想在小篆上下苦功者,此点可以不必太重视。掌握了运笔技巧,再回头习柳,你会发现笔下“实”了很多。

吴昌硕、吴熙载小篆

承前,性格外向者,个人建议习楷由魏碑入手。因为魏碑的书写行笔相对较慢,而且笔笔到底,这对磨炼书写者的性格极其有用。选帖方面由于魏碑全是独立存在,自成体系,所以先习哪种后习哪种无定论,可从《始平公造像》、《张黑女墓志》、《张猛龙》入手,

始平公造像

想寻捷径者亦可临北京著名书法家薛夫彬的魏碑,最终回归《龙门二十品》。与前面所言一样,瓶颈期习小篆建议选择赵之谦(两条路线都不建议临习杨沂孙,尽管杨的小篆笔法更快,但与所习楷书衔接不紧密)。

薛夫彬魏碑书法

赵之谦小篆

有了这样的楷书基础,便可以向行书学习迈进了。楷习柳者,行书的学习顺序可以以文征明,兰亭序,赵孟頫一路走。这也是朝启功先生行书方向发展。

兰亭序

楷书习魏碑者则从颜鲁公的《争座位贴》,《祭侄文稿》入手,而最终朝着欧阳中石的书法方向走。

颜鲁公《争座位》和《祭侄文稿》

当然,习书之路无定法。有几点需特别引起重视,第一,习书是一个需要耐得住寂寞的选择,而且还得每天临习,现在能坚持下来的人不多。第二,坚持书写是一回事,能不能练成还得另说,重在边练边悟。第三,字外功夫一点不比坚持练习次要,一个理论(不止是书法理论)、一个实践要两条腿走路,缺一不可。第四,学书到了一定的境地的人他会不屑于出名、显摆,遇到好的作品欣赏之余,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遇到差的一笑置之,那些动辄要书家写幅楷书来看看者,多为外行,因为楷书是基础,没有这一阶段不可能成名成家。

本文纯属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评论留言请文明用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