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人生有一种痛苦,来源于自私
一、
人生有一种痛苦,来源于自私。
世间有一个道理叫因果不虚,所有事情都必须是根源存在之后,才能形成的一种结果,而自私的人总是在追求那个结果,却忽略了过程。
就好像很多自私的人,时时刻刻都在想着自己,总在希望着别人能给自己带来什么,但是却忽略了,在他所期待的事情出现之前,需要有一个“因”,也就是自己主动施于这个世界的过程,如果缺少了这个过程,一味去乞求那些本不该属于你自己的东西,结果一定不会出现。
而对于自私的人来说,他们缺乏这种爱人的能力,所以对任何事件都缺少一个前期积累的因缘,那么后来的结果自然不会出现。
当结果没有出现的时候,这个人的痛苦便就产生了。
墨子曾经说过一句话: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
爱别人不仅仅是一种态度,它更是一种智慧。
因为想要被别人所爱,首先就要做到去爱别人,可是遗憾的是,世间的大多数人都“近视”,他们只看到自己有没有被别人所爱,一旦没有得到自己所期望的爱时,就会以更加吝啬和狭隘的态度去对待别人,这就是自私的典型心态。
所有施与于人的爱都应该在积累果报的前期基础之上,而被别人所爱,只是在果报的基础上所得到的“后来收获”。
如果没有前期施于与人的过程,怎么会有后来收获果报的结果呢。
所以说摒弃自私,能够去爱别人,不仅仅是存在于简单层面的处事态度,它更是一种深入骨子之中的和善智慧。
我们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所有生活安详且内心平和者,一定没有自私的诟病,而内心自私者,则常会沉浸于自我消耗的痛苦之中,因为他缺乏了爱人的能力。
从前有一个人,长途跋涉地去远行,走在路上的时候非常疲惫而且饥渴。
很巧的是,刚好一个山脚下有一个竹筒连成的水道,流出清澈的溪水,他赶忙跑过去满足的喝个痛快,他喝完之后就对水道说:“我已经喝饱了,你不要再流了。”
但是竹筒怎么能听懂他说的话呢,依然在流着水,这个人就大怒着说:“我说我都喝完了,让你不要再流水了,你为什么还要流?”
这时旁边有一个人走过来就对他说:“你为什么不自己离开,反而让水不要流呢。”
这个故事主人翁的心态代表的就是世间大多数人的自私心态,在他们的思想中,整个世界都要围绕自己去转,身边所有人的举动,都应该满足他对于这个世界的期望和设想。
二、
自私心每个人都有,但是一定要适度,更要有正确的认知,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考虑自身是否付出与他人爱的同时,却总祈求无缘由的爱出现在自己身上,这就是一种很可怕的想法,这样的想法给别人带来纠葛的同时,给自己也增加了无尽的烦恼。
生命不是用来自私的,爱出者才能爱返,福往者才能福来。
对于自私的人来说,一定要以这两点纠正自己:
第一:收敛自己的欲望。
人生欲无止境,只有收敛自己欲望的同时,才能避免让自私不断吞噬自己的整个人生,正如《道德经》之中说:“知足不辱,知足不殆”,一个人知道满足的时候,才不会出现耻辱。
第二:对于因果要有正确的认知。
所有的事情,都应该是由根源而生成的结果,而不是无缘无故地施于爱,即便有亲情、友情、爱情,或者是利益关系等因素从中牵线搭桥,但是这些因素并不足以支撑一个自私的人无休止地索取爱,所有的爱,也都应该出现在你懂得施舍之后才能建立。
就像春秋时期的秦穆公,秦穆公有一次与晋惠公交战被困的时候,突然出现一群骑马的士兵协助秦穆公作战,才让秦穆公得以脱离险境。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帮人呢,原来有一次秦穆公的马跑到一个村子里面,被这个村子的村民杀掉了,管理牧场的牧官一怒之下,就把村子里的三百个农民全部判以死刑,并且交给秦穆公。
秦穆公知道了之后并没有生气,还免除了这三百个人的死刑,而这三百人之所以出现在秦穆公的战场之上帮助秦穆公解围,就是来报恩的。
这不就是“爱出者爱返”的最好例证吗?
所以爱一个人不仅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个智慧。因为人生漫长的过程中,你所走的每一步都在为明天埋下伏笔,善恶皆是如此,一个人只有敬畏天道,对因果有正确的认知,且懂得收敛自己的欲望,才能在摒弃自私心理的基础上,塑造一个更好的未来。
生命不是为你一个人而存在的,人生也不能用自私来填充自己的生命,要懂得先去爱别人,明白则善而从之的道理,这样的生命才更有厚重感。
作者|国学书舍